“子明,不瞒你说,我们这是要去太原投奔郭威将军,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我们都认为,投军从戎是个升官发财的好办法……想必你也知道,契丹人屯兵边境,官军也已经做好了迎战准备,如果我们现在就去投军,或许就能有立下战功的机会,将来,还用得着发愁吃不上饭?那时候,我们娶妻生子都并非难事,要是运气好了,就连升官发财也不是不可能。以你这一身好本事,正好适合从军。”
听了杜飞扬的话,郑恩顿时动了心,他认为,杜飞扬为了他不惜慷慨解囊,必定是个宅心仁厚的好心人,值得信赖,只要跟着杜飞扬混,一定会很有前途。
郑恩的老家是在榆次城外的长凝村,那里已经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此前,他一直住在董家油坊里,现如今,既然已经辞了差事,他也就没有任何牵挂了。
想到这里,郑恩就毫不犹豫地表了态:“俺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在这边也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俺就跟着恩公,恩公去哪里,俺也跟着你们去哪里!今晚,俺就住在这个客栈里,明天一早,俺就跟着你们一起去太原那边闯荡一番。”
“好,子明果真是个爽快人……来来来,我们干一杯!”杜飞扬举杯劝酒。
杜飞扬心中暗喜,有了郑恩一路随行,自然是如虎添翼,如今,河东一带是北平王刘知远的势力范围,刘知远有雄才大略,曾经在战场上救过石敬瑭的命,石敬瑭知恩图报,便对刘知远予以重用。不过,早在当年石敬瑭还在位之时,刘知远就已经割据一方,心怀异志,他多次听调不听宣,刻意在保存自己的实力。
后晋朝廷也是鞭长莫及,对手握重兵的北平王刘知远只能以安抚为主。这样一来,刘知远在河东一带就拥有了极大的自主权,牙将郭威则是刘知远的嫡系心腹,深得刘知远的信任,后来,刘知远病逝之后不久,郭威就建立了后周王朝。
杜飞扬早有打算,到了河东之后,如果能够得到郭威的庇护,定州官府的海捕文书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他并不想隐姓埋名地过一辈子逃亡生活,他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出人头地!不过,这些心思,他自然是不方便说给憨直的郑恩听的。
众人推杯换盏,聊得越来越投机,杨再兴的性格与郑恩有些相似,两人都是豪爽的汉子,酒过三巡之后,两人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杨再兴的心情也因此好了许多。
次日一早,众人就乘坐那辆豪华马车出发了,郑恩一见这辆马车,心中就不由得暗自赞叹,恩公的家境必定是非同一般,就连出行所用的马车都是这么豪华。
出了榆次城,郑恩便自告奋勇客串车夫,由于生活有了奔头,他的心情大好。
郑恩情不自禁地挥起鞭子,“啪”的一声,甩了一个鞭花,又对坐在身边的杨再兴说道:“杨兄,将来,我们到了太原府投奔郭将军,你打算做些什么,你是要当兵吃粮做个小兵么?”
“当个小兵又能怎样?到了战场上,就凭手中这杆铁枪,杨某一样能立下战功,早晚能升官发财!”杨再兴此刻仍然不苟言笑,但他却对自己很有信心,凭他这一身本事,还不能弄个武将做?
现在,杨再兴一心想着升官发财,只有将来当了官,他才能回到孟家庄,扬眉吐气地厚葬王雪儿,他才能去找王家庄的人算账,他与王家的恩怨还没有完!
听了这两人的对话,杜飞扬却陷入了深思,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后世里的军事常识都不甚了了,更何况在这种冷兵器时代,军中常用的弓箭弩炮等武器装备,他都只是在影视剧和一些博物馆中看见过,但却从未使用过,对于五代十国时期军队的编制和军中官职的区别,他都一无所知,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行伍常识。
至于行军打仗、安营扎寨、战术安排和指挥调度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都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武将必须要具备的本事,杜飞扬深知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比古人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即便是到了郭威的军中,他也要扎扎实实地从基层做起。
当天下午,众人终于来到了太原城,到了城门外,众人便下了马车,杜飞扬仔细观察了一番这座历史名城,不由得唏嘘不已,这果真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坚城!
太原城东西方向的长度大约五千米,城墙很高,可想而知,如果有军队攻打这座坚城,一定会极为困难。杜飞扬忽然想起了一个典故,若干年后,宋军灭亡北汉之后,宋太宗认为太原有王气,因为五代十国大多是在山西发迹的,宋太宗便下令放火烧城,据说烧了整整三年,然后又掘河灌城,这才彻底毁掉了太原城。
守门的官兵验过杜飞扬的腰牌之后,并未给他们任何刁难,就放了他们进城,众人这才彻底放了心。
杜飞扬并不知道郭威府邸的具体位置,他看了看柴荣寄来那封书信中所写的地址,打听了一番之后,便驱车直奔郭府而去。
现在,郭威虽然是北平王刘知远的心腹,经常追随在刘知远的身边,但他的官职却并不算高,他只是一个牙将。不过,郭威在河东一带早已是大名鼎鼎了,由于郭威曾经被黥面,并在脖子上烙有一个飞雀,河东人都戏称他为“郭雀儿”。
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将大多数是文盲或者半文盲,郭威则是个另类。坊间传闻,郭威很喜欢读书,平时,他经常把书藏在袖子里,随身带着,有闲暇的时候便会取出来读一读,很有儒将的风度,一时传为佳话。
事实上,也正是读书增长了郭威的见识,使得他经常能够给刘知远出谋划策,得到了刘知远的倚重,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为他将来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