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又是个雪花飘飘的日子,在中军大帐里,杜飞扬一边指着从河中到凤翔各地的沙盘地图,一边与在场的将领们讨论下一步的战局发展。
“城里的叛军早就弹尽粮绝了,等着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时间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所以,很多叛军纷纷前来投降,我们则是来者不拒。据我估计,最迟不过半年,李守贞就要完蛋了……至于远在凤翔和长安的那两路叛军,更是不值一提,我们的苦日子就要熬到头了,所以,我们不必急着攻城,只需要跟敌人耗下去,我们要保存实力,要争取让弟兄们都能平平安安地回去,与家人团聚。”
听了杜飞扬的话,在场的众将们都禁不住鼓起掌来,他们早就归心似箭了。
刘伯温却皱了皱眉头,说出了一番足以让众将们冷静下来的话:“虽然我们可以说是胜券在握了,平灭三叛指日可待……但在下却以为,以后,朝廷怎么对待我们才是最值得商榷的,要知道,当今天子年轻气盛,性情多疑,他对于朝中那几个掌握重拳的老臣早已心怀不满,经过这次叛乱,他对于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们必定会更加忌惮,有句话说的好,狡兔死,走狗烹,依我看,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杜绝叛乱再次发生,陛下早晚要出手对付一些重臣。节帅,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啊,免得到时候受制于人。”
杜飞扬收敛起笑容,肃然地点了点头,对于那段历史,他还算是熟悉的,刘承祐的确是生性多疑,后来,他不仅杀掉了史弘肇、王章和杨玢等顾命大臣,对他们抄家灭族,更过分的是,刘承祐一直对郭威心存忌惮,他居然派兵围困郭威的府邸,杀了郭威和柴荣的家人,这才逼得郭威上演了历史上第一次黄袍加身。
刘承祐居然还要对领兵在外的郭威下手,那不是自寻死路吗?当然,那都是后来的历史,可是,自己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呢?自己到底能否改变那段历史?
杜飞扬面无表情地思忖半晌,默然不语,众将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杜飞扬的脸上,希望能够猜出他的心思,在杜飞扬不说话的时间里,中军大帐里异常平静,众将们也在思忖着刘伯温的话,这些往日里大大咧咧的武将们也开始有了危机感。
杜飞扬搜肠刮肚地回忆起那段时期的历史,他忽然想起来,就在郭威带兵去大名府抵御契丹人入寇不久,刘承祐就对史弘肇和杨玢、王章那几个顾命大臣动手了。所以,杜飞扬决定尽早提醒义父郭威,让他早做打算。可是,杜飞扬依然有些担心,如果自己就这么直白地劝说义父,义父会不会以为自己的脑子坏了?
“陛下要是敢过河拆桥,我们大不了就反了他娘的……”向来心直口快的郑恩忍不住了。
“子明,有些话可不能乱说!小心隔墙有耳。”杜飞扬连忙打断了郑恩的话。
郑恩这么一开头,杨再兴和常遇春等人也相继发言,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提议,众人为此都有些分歧,一向口拙的郑恩竟然与杨再兴开始辩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杜飞扬却不表态,只是不动声色地在一旁侧耳倾听众将们的争论。
直到天色已黑,星空和明月早已取代了黄昏与夕阳,众将们却依然谈兴正浓,只是,他们提出的大多是几乎行不通的办法,杜飞扬连忙叫停了这次会议,郑恩和杨再兴等人这才意犹未尽地走出了中军大帐,不过,郑恩和杨再兴依然肩并肩地小声议论着什么,看样子,这两人还打算继续辩论一番。
“又是一个元宵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元宵节,我们依然在外征战,可是,下一个元宵节,义父和柴荣能与他们的家人欢聚一堂么?”杜飞扬看着天上那轮圆月,禁不住心生感慨。
杜飞扬已经来到这个诡异的世界很久了,要说亲人,谁才是杜飞扬的亲人呢?对自己情深义重的符金琦自然应该算一个,可是,义父郭威和义兄柴荣算不算真正的亲人?此时,符金琦是否也在惦记着自己呢?还有,远在定州的王丹玉和远在镇州的李慕云,她们有没有忘记自己?
就在不久前,一个都头还在开心地说,出征之前,他的儿子是一个呀呀学语学语的婴儿,等他回家之后,恐怕他的儿子都很可能认不出自己的父亲,想到这里,杜飞扬忽然间想起了那句苏东坡的名诗,“千里共婵娟,何事长向别时圆……”。
在皎洁而又柔和的月光下,杜飞扬看了看三三两两在一起说笑着的士兵们,不由得心中一热,此刻,杜飞扬也感觉到一丝欣慰,至少他可以和将士们同在一个军营里渡过未来的日子,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节帅,今晚的月亮真美啊,真不知道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澶州,与家人们团聚,或许要在今年的中秋节么?”刘伯温不知何时来到了杜飞扬的身边。
听见刘伯温的话,杜飞扬不由得怔了一下,他忽然想起来,“今晚的月亮真美”,这句话更加适合男人向女生表白,从刘伯温的嘴里听到这句话,他真有点不适应,刘伯温是个大预言家,他能否预知这场平叛战争将在什么时候结束?
想到这里,杜飞扬不易察觉的笑了笑,刘伯温是自己的参谋,他可不想把刘伯温当做一个神棍。
“也许这场战争用不了太久就能结束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了……至于朝廷会怎么做,我们一定要有所准备才行。”杜飞扬大有深意地对刘伯温说道。
刘伯温会意地点了点头:“在下明白……在下已经派人打探朝廷的动向了。”
杜飞扬笑了笑,与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不用自己说得太多,刘伯温就能领会自己的意图,他果真是个聪明盖世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