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大乌龙(1 / 1)一醉两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晃到了阳春三月,冰雪消融的季节。

窗外柳树抽出新支,而杨华居住的大院飞来一只燕子,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这几天正忙着衔来新泥在房檐下搭窝呢!

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合理的控制饮食,以及适当的锻炼身体,杨华的减肥大计也终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从一百八减到一百五,整整减掉了三十斤!

不容易啊!

从一堆看起来就流油的肥肉,变成一块还看得过去的五花肉。

这里面付出的汗水与辛酸,又有谁能体会?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十六岁一米七五,再配上一百五的体重,看上去虽然还是有些“微胖”,可比起以前来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好吧?

特别是这精神面貌,一走出去谁见了不夸一声帅小伙!?

这段日子杨华除了偶尔玩玩老鹰捉小鸡,也开始带着这群孩子们读书识字。

他是这样想的,将来不管自己做什么,都总得有几个帮手吧?

根据老祖宗留下来得规矩,自古成大事者,不但能文能武,还得钱多,兄弟多。

很好,杨华觉得这几样自己目前都很符合!

而这群孤儿年纪都不大,父母又都在这场大雪中丧生,这么好的资源都不利用,简直是白瞎了。

并且杨华利用起来心里还不会有半点负担,毕竟以后兵荒马乱的,跟谁不是跟啊?

跟着咱吃香喝辣,不好吗?

难道我还会亏待了他们?

最近这几天其实还有一件大事发生,那就是来福客栈那群李鬼终究还是撕开面皮,找上了飘香院。

只不过这一切,原来是一个大乌龙!

那群人的确是来找柳麻子的不假,可却并不是来灭口的杀手。

派他们来得人更不是朝堂上的那些忙着扯皮的大臣,而是杨镐的一个家将,叫陈王庭。

四十来岁,人称“二关公”,一员沙场悍将。

原本只是老太公手下一名小卒,在夜袭蒙古炒花部的时候曾立下过奇功,后来又跟随老太公出军朝鲜,南征北战,这才成了家将。

前年跟随杨镐一起出征,在萨尔浒之战中被派出去接应李如柏的大军,半路上中了埋伏。

最后好不容活下来,并逃回关内,却发现杨镐已经问罪,家眷也被圈禁。

得知柳麻子带着宝儿逃了出来,便开始四处寻找柳麻子下落,因为探到苏昆生要在南京唱戏,这才托人到南京打听,他自己则留在北京静观其变。

可谁曾想这群李鬼实在太不靠谱,即便亲眼看见柳麻子揭下面皮,还一连确认三次,可依旧无法确认柳麻子是不是柳敬亭。

这才飞鸽传书给陈王庭。

这也是之前姜信吐槽这伙人反应太慢的原因!

当然之所这么慢,这里面也有这群人并没有见过柳敬亭,只能靠陈王庭口述的面貌进行寻找的因素。

这一去一来就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直到二月底的时候陈王庭这才赶到南京城,亲自来进行确认。

在这里有必要区别一下。

在南市楼柳麻子和苏昆生相遇的那一晚,苏昆生也曾提到有一人柳麻子一定很想见。

说的却不是这陈王庭。

而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儒,是跟随戏班一起来到南京城的,名叫李三才。

据说还是柳麻子老师,当年柳麻子年少杀人,就是这身为泰州府尹的李三才为其开脱,这才留下性命流落在外,两人也因此结下师谊。

除此之外,杨华已经从城外碧峰寺老主持手里,花了八千两银子买下一个庄子,就在碧峰寺山脚,庄里的百十户农户也都成了他的佃户,五千多亩田地,还有一大片山坡就是这个庄子的所有财产。

如今都已变成一张地契,经过江宁县衙的公证交到杨华手上。

只是,这段日子杨华一直都还没来得及去庄子里露面,倒是让洪五带人把莫愁湖上的会场拆下木料,都运到庄外,准备在那里先盖一座庄园。

之所以没时间是因为杨华这段日子在忙着收拾家当,注意不是搬家。

而是杨翠花说趁着春暖花开,道路通畅,要带着杨华去给他的亲生母亲杨秀扫墓,好好祭奠一番!

也算是告慰在天之灵。

据杨翠花说母亲杨秀死后被埋在了高淳,那里是母亲老家,距离南京城有两百多里路,几乎需要横跨整个应天府,虽说是坐船一路顺水南下,但一去一来少说也得五六天时间。

所以在三月初六这天早上,当一切准备妥当后,一家人这才登上一艘停泊在飘香院后院,渡口上的游船。

这艘船原本是用来让达官显贵们在秦淮河上泛舟游玩的,船身虽小但容纳十来人不成问题,一应设施也十分完善。

解开固定船身的缆绳,一个飘香院老舟子站在船尾顺水撑篙,游船顺着秦淮河水缓缓开动,一路经过桃叶渡,再出东水关,来到内外秦淮交汇处,河面顿时变宽,两岸房屋也逐渐开始变的零星起来。

当船驶过上方桥后便算是彻底出了城郊。

一路山青水秀,两岸翠峦起伏。

杨华站在船头,看着这迷人的风景,小沅依偎在他的怀里。

心中大畅!

当客船行驶到胭脂河,河面再次变窄,山势陡峭,两岸栽满桃树。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漫山遍野,鲜红似火。一阵春风拂过,落英缤纷,花瓣随着河水一起南下。

就像为江面涂抹上一层面脂。

有衰翁在江边垂钓,一蓑,一笠。

山间飞鸟啼鸣,河中游鱼戏水。

如此一幕,恐怕最美的山水画卷也比不上吧!

关于这胭脂河,在民间还有这样一段由来。

据传这条连接秦淮河与石臼湖的胭脂河其实是在洪五年间太祖下令开凿的运河,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京师漕运。

耗时两年,征调民夫十万,硬是在这崇山峻岭中开出一条数十里长的运河出来。

传闻一位名叫石星的监河官员,因为怜悯民夫劳役疾苦而误了工期,最后被朱元璋逮捕下狱问斩。

又因为石星家乡每年都有桃花盛开,所以被劳役的六县百姓为了感激他便自发来到胭脂河两岸种上一树树桃花,直到后来越栽越多,就有了如今的景象。

因为是顺水而下,速度奇快,所以两百多里的水路到下午就走完了。

难怪古人说千里江陵一日还,不过杨华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江陵,而是与胭脂河相连的石臼湖。

这石臼湖光是直接与之相连的河流就有五条,单是往西可以到长江的有两条,至于南边则更加四通八达,完全可以到达帝国东南板块上的每一个府洲县。

实在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枢,不然朱元璋也不会专门修一条运河来与之相连。

石臼湖就在高淳地界,再往南走二十多里水路可到高淳县城,不过杨华亲生母亲的坟墓就在距离河岸几里外的一个小山坡上。

所以他们并不需要继续南下,湖边上还有一个四通镇,这是今晚几人准备落脚的地方。

这次随杨华一同前来扫墓的除了杨翠花和小沅红莲,还有洪五,许源以及飘香院几个伙计。

出了胭脂河,在落日的余晖下,看着一望无际,波光粼粼的湖面,杨华陶醉不已。

不过这种陶醉很快就会被现实无情击破。

破开风浪,老舟子把船往渡口撑去,渐渐已经能够看到小镇的轮廓。

杨华首先看到的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小镇袅袅炊烟升起,或者码头上商船来往不绝的景象。

他只在渡口看到了几艘破旧的渔船,而紧挨着渡口的几个码头更是杂草丛生,至于更远处则是一片密林。

除此之外在渡口不远处的草地上正有两个穿的破破烂烂,饿得面黄肌瘦的小女孩蹲在地上挖着野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