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接下来杨华决定闭好自己的嘴!
静悄悄在原地呆了一阵之后,叶招带着杨华来到猎物之前在过的地方。
从腰带里掏出一个火折子。
吹燃后借着光亮可以看到,四周土壤都被野猪拱过,还残留了一些被嚼烂的树根,野菜。
叶招把四周都观察一遍后,盖上火折,对杨华招招手,往一个方向追踪而去。
每走一段路,他都会弯下腰抓一把泥土闻一闻,或者把耳朵贴在地面听一阵。
一旦发现追错了方向,他就会带着杨华回到上一次闻过气味的地点,重新辨别方向。
来来回回五六次后,叶招终于停下脚步,并回过头对杨华作了一个动作。
嘘……!
见杨华点了点头,叶招这才重新把目光看向他发现猎物的方向,挽弓搭箭。
而杨华依旧什么也没看到。
并没有着急射箭,两人又悄悄往前摸了十来米。
等杨华听到野猪哼哼唧唧进食的声音后。
嗖……
一支利箭,擦着竹叶飞了出去。
几乎就在同时,不远处的黑暗中传来野猪痛苦的嚎叫声。
而叶招早就冲上前去,一边向前猛冲,一边挽弓射箭。
一共射了支箭,追了几百米后终于看到已经倒在地上的野猪。
背上屁股以及大腿都插着箭头。
这位二师兄今日很不走运。
本来今天高高兴兴……
拔下来三支箭头,二师兄身上却有四个血窟窿,可能是在逃窜的时候刮落了一支。
其余四支应该是都瞄准了的,可被竹竿挡下。
完全靠听声辨位,再加上预判,就能做到如此地步。
就连杨华也不得不为亲眼所见的这一幕感到震撼,并且由衷夸了一句:“厉害!”
“大哥只要稍加练习也能做到!”
这句话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奉承,不过杨华却点了点头,并且眼前一亮。
至少证明用耳朵去听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自己一定要学会这项技能。
试想一下如果是在晚上和敌人作战,光听声音就能辨别出敌人的方位与动作,这优势该有多大?
如果不选择和敌人近战,只用弓箭拉开距离疯狂输出。
这还怎么打?
估计敌人得被打得自闭!
太恐怖了!
不学都不行!
因为记忆力超强的缘故,所以只是学了一遍,杨华便记住了所有射箭要领,并且射箭姿势比起叶招还要规范。
试射几次,准头还不错。
那么接下来,就是实战了。
在叶招带领下,两人又一次找到了猎物,这次是一群野猪,估计一家老小都在这里。
不过想要射中的难度反而比之前还要大。
杨华抽出一支箭,将手中强弓拉满。
调整呼吸,闭上双眼,通过传到耳朵的声音仔细去辨别猎物所在方向。
嗖……
嗖……
两支利箭同时射出,两道身影紧随其后。
一顿猛追猛射,杨华成功失去了野猪的踪影。
……
等他回到原地,发现人家叶招把猎物都已经拖回来,就等他了。
看着空手而归的杨华,叶招解释道:“这次刚好射中脑袋,所以没追多远!”
杨华倒没有眼红,要是自己第一次就成功,那才有鬼。
再说,他也根本没经过系统的训练。
而人家叶招是从小练起,才有今天的成就。
之所以要唱这一出,也是叶招提出。
能不能射中不重要。
目的只是为了让杨华先体验一下这种感觉。
不然干溜溜的来,又干溜溜的走?
那多没意思。
接下来两个又辗转各处进行猎杀活动,
虽然杨华全程只是一个陪跑,可也学到了很多夜间打猎的技巧,包括怎样追踪猎物。
这期间他还尝试追踪了一次,并且成功找到了猎物。
虽然这里面有很大的运气成份。
到了半夜两人一共猎杀了三头野猪,四只野兔,还有几只野鸡。
一次当然搬不完,所以他们把猎物全部搬到了一座搭在林子里,用来落脚的竹楼。
只需要让人第二天上山来取就行了。
本来还可以杀更多野猪,可叶招说他平时上山最多只会猎杀一头,能够解决温饱就行。
今晚因为杨华在这里,这才多杀了几头。
杨华问他为什么不多杀一些,这样生活不就能更富裕一些?
叶招是这样回答的:“父亲常说,就算是猎人也要对猎物心存敬畏,这样才能获得大山的庇佑!”
之后两人在竹林外升了一堆篝火,吃烤肉。
补充体力。
…………
接下来两个月内杨华每天晚上都会和叶招来到这里。
陈王庭没有阻拦,算是默认了他这种训练方式。
期间两人被一大群野猪围攻过,最后还是躲进竹楼这才平安度过一夜。
甚至遇到了大虫。
不过最危险的一次还是因为血腥味太浓引来了狼群,两人爬上树梢躲过一劫。
通过一次次的射杀,以及在危机四伏的丛林行走,也让杨华的五官更加敏锐。
成功通过梅花桩考验。
并且箭术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成长。
不说百发百中,在百步开外射中一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就连夜晚也能偶尔够射一两箭到野猪身上。
在这两个月内,杨家庄的番薯和玉米已经全部栽种完毕。
姜信从四通镇回来了,他把百姓们都妥善安置到了石臼湖上的那几个小岛上。
今天打完坐后,杨华并没有去竹林练箭。
而是手中提着精心制作的假肢前往一处庭院。
推开院门,几个少年正在院子里嬉戏打闹,见杨华进来,纷纷止住身形,目光都看了过来。
每人脸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忐忑。
杨华笑着打了声招呼,示意大家不用紧张:“没事,只要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完,你们想怎么玩都行!”
年少贪玩,是本性。
没必要太过苛刻。
最后杨华在院内扫视一圈,发现没有自己要找的那个人,于是把目光看向一个圆脸孩子,开口问道:“小光头,十三呢?”
“在书楼!”这小光头大概七岁的样子,本来碧峰寺主持有意收他弟子,可最后因为他舍不得自己的伙伴,所以就跟着下山来了。
回答了杨华的问题,小光头似乎又觉得有些不妥,又连忙补充一句:“他让我们亥时过了再过去接他!”
杨华点点头,出了院门往书楼走去。
所谓书楼其实就是他建的一个图书馆,地点就在学堂旁边。
里面的书种类繁多,全是杨华从城内几家大书坊选购回来的。
各个朝代的野史正史都有,琴棋书画的入门书籍也有,就连杂工技艺也有很多,志怪小说也不缺。
加起来恐怕得有几万本。
要问买这么多书要花不少钱吧?
杨华是差钱的主吗?
老话说的好,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更何况杨华还有这么好的条件,他只嫌书楼内的书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