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林不知不觉在沙发上睡着,等醒来已经是日上三竿。睡眼朦胧,还不习惯阳光,纪林皱着眉,摸到手机,查看时间,却发现屏幕显示自己已经收到了24个未接来电。这头还没解锁弄清是谁打的电话,那头就听到有人在“砰砰”砸门。纪林起身,还没走到门口,门锁就被人打开了。来的人的是小启和经纪人小范。
经纪人看到纪林,劈头盖脸就:“大少爷,您看微博了吗?”
“啊?”正在给小启和小范拿苏打水的纪林从冰箱门后探出头,“我刚醒,微博怎么了?”
“微博炸了。”小启老老实实讲。小范在边上打转一边自言自语:“昨天晚上,我就有预感会出事,果然。”
纪林:???黑人问号脸,一边拿着三瓶苏打水从厨房走到客厅,把瓶盖一一打开,递给两位。“咕咚“灌了一口水下肚,纪林才接着问:“怎么了?微博还能因为我炸了?”
“算了,你自己看吧。”小启把自己的手机递给了纪林,页面显示在热搜那页。
纪林疑惑地接过手机,低头一看,含在嘴里的水都差点喷出来,赶紧点开了标着“沸”的那条热搜。热搜上挂着自己笑着吃火锅的照片。提着的心放了下去,还好和尹一一没关系。纪林又往下滑了另几张照片,细细放大缩小看完,才把手机交还给小启,扭头问经纪人:“哥,那么多人都在场,单独切我和樱子的视角,会不会是故意的?”
“你是少班主,盯着你也不稀奇。”经纪人冷静了一下:“但也不至于,通稿上说了你携多人一起吃的火锅。”
小启看了看纪林皱着眉的脸,插嘴:“纪林,不如你先给师傅回个电话?师傅打不通你的,已经往我这儿打电话了。”说着摇了摇闪烁着“纪老师来电”的手机。
纪林头疼得抬手揉了揉眉角,再次接过了小启的手机,毕恭毕敬地站起身,按了接听键。
纪阳对自己儿子也不客套,开门见山就问:“纪林,热搜这事儿怎么回事?是真的有对象呢还是狗仔乱写?”
“我、范哥、小启、陈昊和樱子一起吃的火锅。”纪林也直截了当,“就是聚一聚吃个饭的事儿。”
“那行,我知道了。我以为你在外面找了女朋友呢。”纪阳的声音听起来居然有些许的失望,“行了,那没事儿了。你今天就别来我这儿汇报了,省得被记者堵。封箱演出的本子和细节,我会和俞一说好。你到时候找你搭档沟通。”
“好的,谢谢爸爸。”纪林隔着手机,微微欠了欠身。
临着挂电话,纪阳又加了一句:“演出听说很成功,人生大事也要抓抓紧。过阶段回家来吃个饭,我组了个饭局。”
“好的好的,这饭局该不会是相亲局吧?”纪林追问了一句。
“饭局就饭局,你问那么多干嘛?”纪阳有些欲盖弥彰,“不管什么局都要来,知道吗?挂了。”
“好嘞,好嘞,爸爸再见。”纪林笑嘻嘻地等对面挂断,把手机递回给了小启,脸由笑转苦,“肯定是个相亲局。我坚决反对包办婚姻!”
“这话你留着给纪老师说。”小启有些幸灾乐祸。
小范忍不住了:“怎么就相亲局了!说了上升期不能谈恋爱。”
“那你也说了可以瞒而不报啊!”小启据理力争,“总得满足师傅抱孙子的愿望!”
“哥,不然还是麻烦您帮我查一下吧。这个照片和通稿,我总感觉有点问题,又说不出来到底哪里有问题。”纪林打断了他俩的插科打诨,“这不是第一次我们这样聚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就这次,我们刚结束海外专场这个节骨眼儿上爆出来。”纪林生性多疑又心思缜密,上热搜的时间不太对劲,总感觉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
小范点点头:“得,我去查查。先走了。”
纪林还想留人用午餐:“哥,午饭这儿吃呗。”
“不了不了。”小范嫌弃地连连摆手,“我可不要和你们一起点外卖。”说完拔腿就走。
纪林笑了,一把揪住经纪人:“别啊,哥,我今天自己下厨还不行吗?”
小范甩开纪林的手,逃得更快了:“你可别下厨了,给我留条命。”
最后当然只剩下小启和纪林两个难兄难弟解决午饭。纪林翻了一圈冰箱,一点儿能做成菜的材料都没有,默默叹了口气,扭头对小启说:“兄弟,只能外卖了。”
小启坐在沙发上摆弄手机,头也不抬地说:“我就知道,菜我已经点好了,就差你再加几个下单了。”
“砰砰砰”谁能想到比外卖到得还早是陈昊呢。陈昊也不客气,进门就往沙发上一坐:“我就知道你们会点外卖,我来蹭点午饭。”
纪林、小启:……
“对了,昨晚上怎么被拍了?居然还上了热搜。”其实陈昊根本不是来蹭饭的,是来探望纪林的。从小一起长大,纪林的性格他最清楚——最不喜欢别人拿他的私生活说事儿。因为是纪阳的儿子,所以从小被叫什么“星二代”,什么“富二代”,以前也会被批没有纪门风范,光有背景,没有实力。这些纪林都无所谓,挑着爱听的听,不爱听的当没有,唯独不喜欢狗仔追着他私生活拍照、也不喜欢粉丝跟他私人行程还接送机。
纪林拧开苏打水,递给陈昊,一边在他身边坐下:“不知道是有人故意的还是碰巧。”
“总不至于眼红我们海外专场热度高,所以黑你吧。不过这也不算黑,只是想给你安绯闻而已。”陈昊喝了口水,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和我小师妹联系过吗?她可能也刷到了微博呢。”
“你也太关心你师妹了吧。有这闲工夫,多练练快板儿。”
“去你的!”陈昊拿起茶几上的两个游戏手柄,把一个塞进了纪林手里,“玩几把游戏等饭吃!快!”
等游戏结束,小启已经把外卖在桌子上摆放好了:“来来来,吃午饭了。”
陈昊一边拆一次性筷子,一边问纪林:“哥,你真不打电话呢?”
纪林根本不想接他的茬,一边拆开一次性筷子递给小启一边催开饭:“吃吧吃吧。一会儿菜凉了。”
小启接过筷子,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看着陈昊:“陈昊你是不是傻了,伦敦现在大概凌晨4点多吧,你让纪林给人打电话,人姑娘不跳起来打爆他的头?”
陈昊拍了拍小启的肩膀,自嘲道:“你是不是高估我们了?地理要高中才学呢。我们只念到初三,还没学到呢。”
纪林“噗嗤”一声笑了:“这么好的包袱,你不如放到台上用。”
“纪林,你真不能笑,一笑我都觉得你只是个高中生的样子。”陈昊接着刚才的梗,“但是实际上,你连高中都没念。”
纪林往陈昊嘴里塞了块肉:“稍带谁呢!半斤八两的可别拿我开涮了。”
卿书社在纪林初三那年,出现了一些变故。昔日的优秀演员出走反咬纪阳,能算得上是角儿的演员又不多,整个卿书社青黄不接,人心惶惶,相声界都在冷眼看它人去楼空,等它高楼坍塌。
纪林与父亲彻夜长谈后,第二天就去学校办理了退学手续,班主任和教导主任都惋惜年级前五的尖子生离开,纪林却言学习不一定局限在课堂。自此,不再上学,一门心思说起了相声。外界纷纷猜测纪林退学从艺是纪阳的维稳之举,也猜测这是在给出走的演员提醒——告诉他们卿书社只要有纪家俞家在,缺了谁,牌子都不会倒。谁也不知道那晚在书房里,纪阳纪林俩父子聊了些什么,只知道此后卿书社的势头不弱反升,而且越来越强。现在,卿书社的名号基本上等同于“相声”二字。
小启和陈昊都是陪着纪林一路摸爬滚打走过来的,怎会不知道纪林对学校的想念与向往,渐渐不再作声,饭桌上的气氛都微妙起来。纪林察觉到了什么,安慰另外两个:“干啥呀,都过去了,活到老学到老,等七老八十了也能重返校园。”一边往小启和陈昊的碗里夹肉,“再说也不是没有在学习,那么多年,不是也一直在学习么,学什么都是学。社会可不比学校教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