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和上师对面而坐,有点促膝长谈的意味。
李昂把心中能想到的疑问尽数问了出来,上师可以说是无所不知,知无不言的逐个解答。
这其中包括了冈仁波齐的相关知识,远古文明的历史和空间,时间的理解。
元神气的练习方法,如何提升的细节等等。
针对他们几个合体的问题,以及互相之间如何才能达到意识上的共享,上师还专门做了解答。
对于如何通过修炼才能让所有人意识共享也给了方法和详细的讲解,让李昂在以后传授给其他人。
但是,上师好像已经预知了很多的事情。
他告诉李昂,他们几个会通过一种科技设备提前完成意识上的共享。
可这种用辅助设备完成的共享并不是真正的精神力,他们每个人本身的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只是单纯的完成了共享并没有实现通过意识共享让每个人的精神力都完成飞跃,只是一种能力上的叠加。
不过,从上师的口中也感觉到出于时间紧迫,目前这是一种最快最好的解决方法了。
李昂当然清楚上师指的设备是什么,那就是丁博士研究出来的意识共享器。
本来经过了胡秋思师父死前的点化就已经决定参与设备测试的李昂,现在更加坚定了信心,并且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
哪怕是那最坏的结果发生,他也可以坦然的面对了。
对于这一点,他也问了上师,上师的解答很佛系,并没有直接告知他有事儿还是没事儿,表示要看他的意志力,不管结果是什么样的,对他个人来讲都是一种历练,正常的心态去接受就好。
李昂也发现了,只要涉及到明确结果的问题,上师都不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出来,全都是倾向性的劝慰。
接下来他们就要去羊湖雍措和卡若拉冰川之间的庙宇,拿到最后的圣器红咒语包,之后还要去冈仁波齐面对圣山,面对那个连接上天入地各个空间的通道。
到底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上师同样也没有告知李昂明确的答案,反而用一个科学的假说来和李昂解释,这也是让李昂没有想到的。
上师的知识确实丰富,他不仅限于研究佛法相关的知识,物理、建筑、医药,天文等等都有很深的研究。
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李昂就可以感受到。
上师把他们去到冈仁波齐会得到的结果比喻成了“薛定谔的猫”,这可能是最科学也最佛系的说法了。
“薛定谔猫”佯谬假设了这样一种情况。
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
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
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
这种比喻解释的方法就是说他们的结果也是什么样的可能都有,难道刚才上师突出的眼睛透过手中的念珠看到了不同的未来吗?
也许像奇异博士那样,上师看到了很多种未来,以至于李昂他们到底是哪一种,上师是不能确定的,所以才有了这种比喻。
“薛定谔猫”结合相对论还引申出来了平行宇宙和量子自杀相关的问题。
这些都是李昂曾经喜欢了解的,接着这个话题也对上师提出了问题。
薛定谔猫实验里,如果原子衰变,猫就被毒死,反之则存活。从相对论来分析这里存在一个观察者的问题。
在我们没有观测它之前,猫是“又死又活”的,而观测后猫的波函数发生坍缩,猫要么死要么活。
从量子力学来说,当我们观测的那一个瞬间,整个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两个版本。
这两个版本在其余的各个方面都是全同的。
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个版本中,原子衰变了,猫死了而在另一个版本中,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
在量子的多世界中,我们通过参与而选择出自己的道路。
所以每次实验必定同时产生一只活猫和一只死猫,只不过它们存在于两个平行的世界中。
而在密闭空间中的猫随着原子衰变,它早晚都会有一死。
但对猫本身来说却完全不是这样。
因为对它唯一有意义的就是“那些它活着的世界”。
如果平行宇宙理论是正确的,永远都会有一个它活在某个世界里。
也许我们正在为那个死去的猫哀悼伤心,它却好好的活在另一个世界。
上师对此的解释也非常清楚,这种情况就是量子重组,包括意识灵魂跨越不同的空间也是量子重组的结果。
不过他表明这是他的理解,并不代表宇宙真正的规律。
上师还拿梦境来举例说明,问李昂有没有过梦境中在其他地方生存却仿佛真实发生一样。
这种情况一般人都有,更何况李昂。
他在梦境中干过不少和现在生活不同的事儿,当过兵,做过老师,当过小混混等等。
李昂把以前梦境的经历说出来之后,告诉他这就是意识灵魂分裂成众多量子后在不同空间产生的“量子纠缠”。
具有纠缠态的量子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状态发生变化,另外一个也会瞬间发生变化。
量子是物理量的最小单位,存储着意识,而这些量子都出至于一个共同整体,所以会产生互相沟通联系纠缠的状态。
这些意识还有继承性,充分的证明了生物的共同意识。
比如:人生下来就会吸奶,猫生下来就会抓老鼠等。
这些都根本不用学习,不用教,与生俱来,这就是意识的存储继承。
几小时的时光就在交流中度过,从冈仁波齐和现况到量子纠缠等,李昂得到了很多的知识和对世界的全新理解。
李昂和上师相谈甚欢,甚至都感觉不到饿。
直到敲门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