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树叶,闪烁出五彩的光芒。
赵佶伸了个懒腰,最近战事不断,耗费了不少精力,是该继续研究一下变法的事情了。
蔡卞,刘安世站在他的身后双手下垂,一脸恭敬。
还有一个中年男子,刚被赵佶提拔为吏部尚书的张叔夜。
“张叔夜!”
“臣在!”
赵佶转过身来,看着张叔夜道:“吏部最近的任务很重,朕思量再三,认为只有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叔夜立即颤声道:“臣蒙陛下的厚爱,一定尽职尽责,不负重托。”
“嗯,朕相信你能做好。贼王田虎刚被剿灭,王庆和方腊也很快会被平定。被他们祸害的地区,民不聊生,百废待兴。你可要把大大小小的官员准备好,随时可以走马任。”
“陛下,科举年年举办,人才储备十分雄厚,等着做官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连绵不断。”
“能做好百姓的父母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朕不要庸官庸才。”
“陛下放心,吏部的考核非常严格,选出来的官员都是十里挑一,不论是思想还是能力都是佼佼者。”
“重点是县令一职,一定要用优秀的人才。基层官员才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未来选拔高官一定要从政绩好,口碑好的县令中挑选。”
“皇圣明!”
张叔夜对赵佶佩服的五体投地,和皇帝对话总有一种尽在掌控的感觉。
赵佶继续说道:“蔡卞,刘安世,谈谈你们对科举制度改革的看法。”
科举制度的改革是变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宋帝国想要强大,没有层出不穷的人才,当然不行。
蔡卞回去把王安石的变法内容仔细研究了一下,又结合自己从实际中观察的利弊得失,有了更深刻的想法。
“陛下,臣认为科举选拔,除了要对经书进行考核,更应该对其思想进行考核。”
赵佶颔首道:“你能想到这一层,很好。”
“凡事不合,其心异也。如果满朝文武能够统一思想,就不会出现党争。如果百姓都能知书达礼,就会和睦,整个国家也会变得和谐。”
“嗯,接着说,有什么具体措施。”
“臣以为,应该广建学校,聘请教书先生传授四书五经,要他们知道忠君爱国。按照人口比例,百口之村,设小型学校,千口之镇设中型学校,万口之县设大型学校。”
“有想法。”
赵佶没想到蔡卞的思想还挺超前,这等于是全民教育了。
蔡卞略显犹豫道:“只是这种事情一定要国家出面才能办成。百姓会为了省钱而不去聘请教书先生。”
“这个简单。官府出面给教书先生发月俸,而且,待遇还要优厚。另外,要让百姓知道读书的好处,就要让他们看到实际的利益。”
“凡是把小孩送到学校读书的家庭,每个月可以领一斤肉,一斗米。”
“而且要在县一级的学校中设立奖学金,优异的学生,给予丰厚的钱财奖励。”
蔡卞听了情不自禁道了一声:“陛下英明,比微臣想的周到多了。”
刘安世进言道:“陛下,臣也有话说。”
“说!”
“臣以为,学校不能只教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史书地理都要教一些。”
“自王安石推行变法以后,科举不考诗词文章,现在的官员奏折写的都十分生硬,毫无文采可言。缺乏史学地里知识,又使他们缺少常识,组织语言缺乏论据,言之空洞。”
“此所谓死读书也。”
赵佶笑道:“你不愧是殿猛虎,说话直言不讳。朕同意你的观点。”
蔡卞道:“若是这样,那就要聘请不止一个教书先生,国家的支出会增加数倍。”
赵佶道:“教书先生的钱不算什么,包括建设学校,购买教学物资,这都不是事,咱大宋有的是钱。不是刚治了一批京官,国库充实的很。”
蔡卞和刘安世,张叔夜面面相觑,原来皇帝惩治贪官,是早有准备。
赵佶又道:“全国还有无数的贪官,朕已经下令让刑部彻查,有一个抓一个,家产全部没收。这些老鼠,平日里刮民脂民膏,挖我大宋的墙角。现在也该吐出来了。”
蔡卞等人听了,直吐舌头,皇帝也太狠了些。
全国空闲的进士,举人,秀才有许多许多,都在眼巴巴等着一顶乌纱帽,朕总要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
能者,庸者下,这样大宋的官场才会健康嘛。
“在县一级的学校,要开设工科,商科,农科课程,传授手工技术,经商理念和种植养殖技术。还有绘画,音乐也都要开设,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由学校决定。”
赵佶心潮澎拜,激情四射,朕要全面提高大宋子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朕要大宋人强马壮,富甲天下!
清明充值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4日到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