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2章 新政 一(1 / 1)杨思大老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夏,远行西洋的海船风尘仆仆的返回天津卫港口。

这支有金贵带领的西洋船队远赴东非,带来象牙犀牛角,鳄鱼皮,还有从天竺带回的珠宝黄金。

这都是些珍稀宝贝,引起京津商界震动,尤其是看到沉甸甸的大箱子给搬进汇通钱庄的仓库,商人们眼睛都红了。

巧的是这件事还没平息,另一路到美洲探险的船队也在此时顺利返回,这一路由宁世亮带领,他们带来了大明从来没有过的玉米红薯的种子,同样带回大量黄金。

天津卫大市场的好多老板还集体宴请宁世亮,向他打听美洲之事。

宁世亮说美洲绝对是个好地方,地方堪称广大无比,土地肥沃,然而奇怪的是这么大这么好的一大块地盘,竟然只有去去几个尚未开化的土著。

美洲这么好,自然引得有人怦然心动,还有人问:“宁老板您说的美洲,距离咱们大明有多远?”

“坐船半年过去,半年回来。”

嘶。。。。。。还有人觉得美洲好远好远。

事实就是如此。宁世亮他们的大船从天津卫出发,过对马海峡后找到北向的黑潮,跟着潮水就能直达美洲。

回来时同样借用由黑潮演变而来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向南直奔赤道,再经过太平洋北赤道暖流一直航行到关岛吕宋,继而进入内地。

有商人还直摇头,说路途太远了,生怕去了没法回家。

宁世亮笑道:“既想要银子,又怕吃苦这怎么行,我们不也是万里迢迢走过来的吗?”

他还举例说,辽东最新发现的漠河金矿,那也是成千上万的探险者一步一步的寻找到的,这其中的艰辛谁又能知道?

几天后,向青山在什刹海的家里宴请劳苦功高的宁世亮。

向青山举起酒杯说:“你辛苦啦,为我找来急需的玉米红薯种子,这两样能为大明的粮食带来革命性的辉煌!”

宁世亮也不懂这个革命性是啥意思,不过他看到向青山眉飞色舞,就知道这次是成功了,向青山对种子很喜欢。

为了这两份种子,向青山还拜托他父母住到昌平老家去,一定要精心伺候,等到秋后他要称量收成。

还说这事关大明的将来,不可等闲视之!

看到儿子这么郑重,向二柱也知道事情的重大,他很认真的保证一定会把这两种粮食给伺候好了。

转天,向青山在早朝时还带了一点点玉米和红薯,想向皇帝通报下,为将来的推广做铺垫。

当弘治皇帝和满朝大臣听向青山说,玉米红薯能解决大明一直短缺的粮食问题,他们还半信半疑。

信的是向青山绝不可能在这件事上说大话,疑的事这可能吗?

为此向青山还解释说,大家别看玉米的籽粒很小,但磨成粉熬粥吃,做成薄饼味道极好的。

更耐饥的还是这个红彤彤的红薯,伺候好了每目的一千五百斤不成问题,比种小麦的产量高多了。而且这两种粮食作物还不占用良田,贫瘠的山坡地,旱地都没问题!

“快拿来朕看看?”

向青山把两份种子上缴给弘治皇帝,让他好好开开眼,这可是大明独一份的好东西。

看过后向青山还让人取来小刀,当场把红薯的皮给削干净,在切成指头大小块,让大家都尝尝味道。

生红薯吃口爽脆甘甜,让满朝大臣交口称赞。

大家都说红薯很好,要是能吃上一整个,估计还真的能顶饱。

礼部尚书张文质还要求向青山一定要让红薯玉米在大明铺开,这样就呢过解决很多人吃饱饭的问题。

“陛下,仓廪足而知道廉礼,只要大明百姓能吃饱饭,可以说盛世随之而来!”

向青山:“没错,微臣正是这么想的!”

“好好,向师傅有心了,等到秋收朕一定要亲自去昌平,看看玉米红薯的收成!”

这件事说完,议题又开始转向成化帝入葬的事。

这可是大事!

为了感谢成化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向青山厚着脸皮给长安,赣州,苏州等地写信求援,请他们捐助些银子给户部,不然就要揭不开锅了。

好在这些地方还算给面子,多多少少的都给了银子,匡算下将将够用。

君臣一步步的商议审核,从成化帝万贵妃的棺木从东华门出宫开始,到哪里歇脚,在哪里过夜,沿途的保安措施又该如何,每一步都要算清楚了。

六月十八,是个黄道吉日,适合迁移棺木。

一大早,一具由六十四个人抬的巨大棺木从奉田殿被抬出来,另有从后宫由三十二个人抬的大棺,两句棺木在奉天殿外汇合,再从东华门出宫。

沿途浩浩荡荡。

前有手持斧钺旗帜的皇宫侍卫,中间是两具棺木,后边是延续很长的纸人纸马,还有人手持竹竿,上头串满了纸钱沿途不停抛洒。

和尚道士喇嘛手持法器,吹吹打打,嘴里都在乌鲁乌鲁的念经。

在后边是送葬的百官代表,以及将要主持入葬仪式的总理向青山。

锦衣卫骑兵手提亮晃晃的风干钢刀来回侦查,不许沿街百姓擅自闯入。

帝后的棺木又厚又重,里边还放了好多陪葬品,分量就更加重了,抬棺木的六十四人不可能抬一整天,他们还要来回调换,这就又多了一百二十八人。

向青山也是非常警惕,已经是临门一脚了,可不能搞出点小事情以致前功尽弃。

晚上大队人马在沙河宿营,顺天府沙河北路厅同知已经做好准备,在沙河搭建好多芦席棚,规制和考科举时一模一样。

帝后的棺木还用专门的棚子停住,还要有侍卫把手,香烛贡品和别无二致。同知还趁机亲自上香祭拜,算是给了他一点点面子。

第二天一早,送葬的队伍很早就启程,一直到搭皇陵才能歇脚宿营。

这一路有山,还远离京城,向青山要警卫格外小心,就差这一哆嗦了。

又一日,棺椁入葬,封闭大石门,填上厚厚的封土,再有和尚喇嘛念经超度,这才算交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