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授课2(1 / 1)林中胖鹦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岚挥挥手,让这名举子坐下:“好,这位学生破译的相当准确,可见《论语》学习的非常扎实,不错,这本《弟子规》就是以《论语》为主,《大学》《中庸》《尚书》《诗经》《礼记》《易经》《春秋》为辅而写成的。那请最后一排的第一位学生说说看,这几句话出自哪里呢?大家都想一想。”

那位举子站起来,向着王岚施了一礼:“岚先生,学生郭晓军,这几句话出自《论语》的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王岚心里满意,不亏是考进士的举子,四书五经的基础知识相当的扎实。

“好,这位郭学生回答的很好,不知道你们想到了没有?下面我就举例说明这句话的重要性和准确性。孔子的弟子仲由,春秋时期鲁国人,他行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贫,常常採野菜充饥,并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双亲,后来做了大官,吃着丰盛的宴席,常会想起自己的父母亲,但是父母亲已经亡故。

孔子称赞他说:“你侍奉父母,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啊!”孝道一直是我们行为准则的首条。百善孝为先,连父母都不顾的人,和畜生有什么区别,我想大家一定不屑与之为伍!

战国时期为国人商鞅,在秦国推行新政变法,百姓都不相信,于是商鞅就立木赏金,让大家相信商鞅是令出必行,顺利的推行了新政。大家想一想,若果一个人朝言夕改,出尔反尔,诚信全无,成了反复无常的小人,谁还愿意和他成为朋友?有这样的一个朋友,我向这人一定会时刻提防被小人朋友出卖或陷害,精神时刻都要紧绷着多累啊!不如大家一拍两散心神干净。

东汉时期一个叫作董通的人,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为了躲避战乱,和哥哥上山打柴为生,每次打柴都带着书,一有空就看,天长日久,他成了大儒,写成《朱墨别异》。于是就有许多人向他请教学习的经验,他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总说没有时间学习,他说:“应当用三余时间学习。三余时间就是,冬天没有农活作时,夜里不变下地做事,雨天不好出门做事。”主要讲的是通过抓住一切空闲的时间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这三个历史典故充分说明了《弟子规》这本书的总叙的观点。接下来我们要讲解是第二部分,入则孝,出则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

王岚继续让两位学生注意破译解答了这几句话的含义和出处,最后她有讲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我们的出生到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所做的一切,可以说都是为了儿女。

作为儿女,我们要学会感激父母的恩情,时时刻刻把孝字放在心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孝顺父母。回想一下,你们上京赶考时,父母亲大人的殷殷叮嘱和切切关怀。这里先生我有感而发,有几句诗词和大家共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盗版了一首诗词的王岚根本不管这五十个学生目瞪口呆一脸震惊的回味小先生诗作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的简单,她就布置了许多的课业,下课而去。

只留下这五十个学生沉浸在对于这首诗作的陶醉和对母亲无限思念之中,一些感情丰富的不远千里之外上进赶考的学子,想起了远在家乡还在辛劳工作的母亲,倚门翘首盼儿归,不由的红了眼眶。

这小先生,特么太逆天了,随随便便做出来的一首诗词,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妙好诗!这还要不要我们这些三四十岁的人活了?还让不让人好好地呆在京城了?哎!母亲啊!儿子想念您了。

啊!不好,小先生不知的课业竟然是以孝道为题,写一首诗词。老天,可要了亲命了,有小先生的珠玉在前,谁还敢关公门前耍大刀啊!

沐休的日子就在三月三上巳节,这个郊游踏青的好日子,王岚和母亲会同了大伯母四伯母,四个嫂嫂连带的还有讨人嫌的瑶娘子一起乘着马车去河东县距离左右牵牛卫不远的坝塬,另一边,家里的几个哥哥骑马随行。

出了家门,小杨氏就主动将马车的床帘打了起来,这在民风开放的大唐是极其自然的事情。放眼望去,出城的人家络绎不绝,骑马坐轿的,在老黄牛上晃晃悠悠向前的,还有鲜衣怒马英姿飒爽骑马而过的小娘子和小郎君们。

富足的生活让这些权贵们更加的热衷于各种游乐。也是,这可是一次难得的少男少女们肆无忌惮的在一起游玩的好时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少男少女们怎么会不动心呢?所以,这一天,不管是名门世家还是小康家庭火势贩夫走家的儿女们都可以在这一天到坝塬上踏青。

在这一天,要是有下层人家的小娘子被高门大户看重纳了妾,也是光耀门没的一件事情,而小户人家的儿郎被高门贵女看重选为夫婿,那简直就是祖上冒了青烟了。

于是这一天的少男少女们极尽所能的将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尽量让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有心人的眼中。就连王岚都被小杨氏打扮成一个粉嫩粉嫩的气质美少女一枚。这不,才下马车,不远处就有无数人的眼光探了过来,带着明显的惊艳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