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昭看着眼前魏冬目光炯炯,脸上因激动泛起的红晕还没褪去,甚是可爱。魏昭实在忍不住的捏了捏魏冬脸蛋,"你啊,都忙了一个时辰了,还让不让大家安心准备晚膳了?一会儿祖母问起来,你可躲不了。"
"诶?"魏冬一愣,看着手中的账册犹豫起来,一众丫鬟厨娘都颔首规矩站在魏冬身后仔细听着两人说话。
魏昭轻拽过魏冬手里的账册,交给身边云熙又冲那边抬了抬下巴,云熙立刻反应过来随即笑容满面的走上前,"姑娘们都知道近几日来大家都不容易。看这东西已经制备的差不多了,还得大家再辛苦几日。若这老夫人生辰宴办的好,姑娘一定好好回禀大夫人,少不了大家的赏赐,绝对让大伙儿好好过个中秋。"
下边人听了都不由得松了口气,有几个小丫鬟已经压不住表情一脸喜色。云熙见此状,又笑着侧身拉过张嬷嬷的手,顺带用账册掩着将一小锭银子塞进张嬷嬷手中,“嬷嬷,这几日您也辛苦,可这眼下的,还得劳你多多费心。姑娘总说嬷嬷才真的是个有心的人,这不刚刚还让我们都学着点呢。”
“诶呦,这真是折煞老奴了,这本就是老奴分内之事,一定尽心尽力,哪能劳姑娘这般费神?”张嬷嬷是个有眼力的,话虽是和云熙说的,但始终向魏昭这边侧着身,态度恭敬极了,心里一个石头也算终于落地了。这几日魏冬眼盯着账册,账册是没问题了,但其他的事是一概没什么进展,下边的人态度还都有些敷衍了事,张嬷嬷可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又不敢出声顶撞魏冬,这要是真耽误了寿辰,大夫人肯定容不得她了。如今魏昭将权利明面上交了过来,又在众人前给了张嬷嬷体面,那之后张嬷嬷也好聚聚人心,调派人手。想到此,张嬷嬷心里实在感激魏昭,不由得笑眯了眼。
云熙轻轻的拍了拍张嬷嬷的手,又微微屈了下膝,才转身回到魏昭身侧,魏昭满意的看了一眼云熙,便起身拉着魏冬走出膳房,身后又是一片恭敬地拜礼声。
“阿姐,我是做错了?”魏冬小心翼翼的问向魏昭,刚刚站在魏昭身旁,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魏冬还是意识到自己好像做的不太对。
“达到了你想要的,那就没做错,一切都只是要看你最开始的打算而已。”魏昭对魏冬会这样问感到有些欣慰。
魏冬抽搐着咬了咬嘴唇,“可我还是觉得不怎么对。”
“这几府内忙成这样,是为了什么?”魏昭没看魏冬,语气温和地问道。
“祖母寿辰啊,让我们核对礼单还得帮忙膳房置办食材,确定样式。”魏冬声音越来越低,显然意识到了自己好像有点偏过头了。
魏冬嘴角轻轻翘起,“又不是账房先生,你只揪着这一处使劲琢磨,后边的事怎么能展开?你可要把张嬷嬷急死了”
“我只是觉得特别好玩。”魏冬撇撇嘴,这张嬷嬷既然着急干嘛不早说啊。
“事情还是要看全面,刚刚你退到我这边,应该也能看到所有人的反应。有时候退一步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魏冬牵着魏冬的手摇了摇,一身轻松。
“知道了,阿姐。我刚刚看他们听了你说有赏才有点反应,有几个都要笑飞了,感觉平时做事也不会很用心。”魏冬皱了皱眉,她不喜欢这些人只是为了赏银才忠心做事。
“这很正常,人有期望才能更好地做事。万事不过在‘恩威并施,奖惩得当’之间。”魏昭不知道魏冬会理解多少,也不会给她讲平日里下边人做的那些小心思。这世上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有太多晦暗的地方,何况人心。但若一个掌管者最开始就想着权衡这些,那他就不能确定自己最终所要达到的目地。宽与严之间,最难拿捏得就是分寸二字,魏冬总有一天会掌管一府事宜,这个分寸要她以后自己去琢磨探寻了。魏昭喜欢魏冬身上流露出的那世间少有的真诚坦率,她总希望能这一世能好好守护着。
魏冬似懂非懂,偏着头想了一会儿,双眉皱的更紧了,有点警惕的看着魏昭。魏昭这边听魏冬一直没做声好奇的回头看去,结果发现魏冬一脸怪异的看着自己,有点发蒙怼了下魏昭,“干嘛这个表情啊?”
魏冬咬着嘴唇,凑到魏昭面前仔细瞧着,“阿姐,你真的比我大两个月?”
魏昭猛地朝后边仰去,踉跄了一下,狠狠地拍了魏冬一掌,“这丫头说什么呢,一天天净瞎想。”
魏冬急忙拉住魏昭,“我就是随口一说嘛,阿姐激动什么。”
“你这丫头。”魏昭也没顾得上整理衣裙,揉了揉魏冬胳膊,“刚刚疼不疼?”
“疼到不疼,但,”魏冬突然又换上了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我得打回来!”魏冬说完作势就要对魏昭动手,魏昭反应极快,一个转身飞快的朝旁边闪开了,“你要打我?那得追上啊。”
阳光照射在魏昭明丽的笑容里,轻泛涟漪,莫不静好。两个女孩嬉笑打闹间掀起一阵飞花,夏天终究要过去了。
接下来几天里,魏冬虽还是每日过去,但更多的是按魏昭的话和张嬷嬷学着如何打理事宜,云熙也会过去跟着魏冬忙活着,魏昭放心很多便再没去过,关在屋里一直练着字,但总不满意。
魏崇安的信也在这几天中递回了府,说还有两三日就能到京,现在船就已泊到了南垣码头,消息一到,整个府里又是一阵忙活。吴老夫人这几日笑的简直合不拢嘴,整个人喜气洋洋,容光焕发的,恐怕比自己即将到来的寿辰还要期待。逢人就是一番赏赐,苏夫人知道老夫人心里想法,什么事也都由着她来。
就因魏崇安年少时,上元节灯会之上匆匆一撇,便从此定了心意。当年因吴氏只是一个小门小户家的女儿,魏家长辈百般阻拦,劝着魏崇安将其纳为侧室,但魏崇安豪不妥协,哪怕是不顾孝道礼法也坚持将吴氏十里红妆,堂堂正正的迎娶回了魏家,往后身旁只此一人。
魏崇安一生为人刚正,对子辈更是威严肃立,却将所有的柔情都给了吴老夫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