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坐在领导人专机随行记者区的柳雪正在准备落地后的采访材料。飞到北京后她与同事一道进行出发前的最后准备,调试话筒等相关设备,参与央视新闻微博账号关于此次行程的短视频拍摄。
这不是她第一次跟随领导人出访,但每次柳雪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她常年奔波于身处战乱或灾祸的国度,作为一名外派记者积累下的经验十分丰富,往往这些经验能够帮助团队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
曾经她仅仅是一名随行记者,如今她有着自己的团队,需要独立完成采访任务,更会肩负起直播中较为紧要的环节。因此她需要准备的资料与提纲更多,每个细节都要力求周全。
这些年来她身处体制内外之间,深受国内外媒体同行的认可,然而关于她的流言蜚语同样很多,例如两面人、喉舌。
可这些对她来说远没有反叛分子冷不防开的黑枪更恐怖,也没有暴乱狂徒冲击维和部队营地时那么有威胁性。
能够把她选进随行名单,必然是觉得她有能力有资格胜任,便是对这些谣言最好的还击。
整理完之后柳雪冲了杯咖啡,同事们大多都在休息,她开始撰写随行手记。这是柳雪的习惯,每次出行她都会坚持手写记录,如今已经积攒了一大本。
虽说这本小牛皮做蒙皮的记事本,因为经年累月在各种环境中使用稍显破损,可柳雪不舍得更换。她一次次对这个本子进行加固与填充,延长使用寿命。
因为这个本子上有她曾采访过的一位抗战老兵写下的字句:“书人民之心声,发国家之强音。”
柳雪始终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那次采访发生在她初入职场,带给她受用终生的思考。
她后来很多次直面战火与硝烟,看着火箭弹在不远处炸响,被武装分子围堵在路上,可她从没退缩过,更没有后悔过。
因为这些她在与那位抗战老兵交谈时,均在亲历者的讲述中体会到了。那段岁月洗礼着她的认知,质朴的语言讲述着惨痛的过往。
战争的残酷、暴乱的疯狂她都见识过,甚至因为她来自中国,许多极端分子想要贿赂她,让她回国后写些对ta们有利的文章,在国际社会上帮助他们洗白。
柳雪未曾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她知道自己到那些外国来的目的,清楚身上肩负着的使命。更何况抗战老兵那句话,始终在脑海中提醒着她,什么是眼前路,哪里是身后身。
她不算最出色的记者,更没有任何固定单位作为支撑,可她凭着自己的能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在重视派系、新闻台级别、单位组织级别的新闻圈内实属罕见,自由记者众多,又有多少肯发出真实的声音呢?
更何况柳雪曾是一名调查记者,她参与过那些如今看来改变了体制与社会的事件调查。
她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而国家更未曾因她不在体制内从而放弃对她的信任与培养。
她做到了凭一腔热血坚守本心,没有迷失在这个行业与环境中。没成为某方势力的喉舌,没脱离群众。所幸她的报道还具有一些社会影响力,偶尔替紫光阁撰稿还会被读者记住她的笔名。
正当柳雪还在思绪中穿行时,她收到了几条微信。
“我下个星期出国比赛,刚收到赛会组委会发来的通知。我和林大厨以双人组合的形式参赛,他身经百战正好带带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切墩儿小工。
终于呀,我得到了这个机会,多亏你在选拔赛的时候陪着我,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力量。
今年的比赛举办地在东京,如果我俩在大赛上卫冕冠军的话有希望将明年的举办权带回国。我一定要好好发挥,这样才能倒是带你一起去比赛。
你到目的地了么?我刚给山主洗了个澡,填满了它的猫食机。”
发微信的人是柳雪的心上人叫李卢,一名中餐厨师,有家很好吃的小餐馆。两人相识于克罗地亚,她去采访,他去寻找香料。柳雪对他一见钟情,可强大的事业心使得柳雪没有表白,默默喜欢着。
李卢很重情义,这么大人了也不傻,只是他明白柳雪不会被任何情感上的事情牵绊住,所以他从不点破这层关系,只在背后支持着柳雪外出工作,他照顾着柳雪的家,以及那只名为山主的小黑猫。
知道李卢与柳雪关系的人很少,除两人的好朋友外仅有曹笙、宋昀、方桦知道。绝非刻意隐瞒,只是很平淡,没有任何轰轰烈烈的浪漫。
柳雪忙于围着新闻转,李卢忙着在灶台边转。俩人很难有相同的休息期,因此相处的时间不那么多,虽然柳雪在国内就会想方设法跑到李卢身边,可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李卢很少出远门。
这次的厨师大赛柳雪听李卢说了很多次,从ta俩认识开始,对于李卢来说那宛如普利策奖一样值得追逐。他一直在磨练自己的厨艺,如今终于有机会和国宴大厨同时是他好朋友的林大厨一同参赛,那种兴奋劲儿柳雪能够感受到。
“还没有落地,仍旧在越洋飞行中。
我刚写完这次的手记,同事们都在休息,我还是像每次出国采访一样兴奋并且保持着清醒。正好落地就要工作,比较适合我的节奏。
你首先要为了国家去争取荣誉,毕竟你和林大厨是代表国家参赛的,不管在哪有机会我都希望能陪你去比赛,除非去那种连食材都没有的无人区,那你还是自己去吧!哈哈哈哈哈。
这次随行之后我还有两个采编任务,说不定等我结束时我们能够有共同的假期,不如想想去哪儿玩吧,还能顺便给你拍个节目,我可真是走到哪儿都不忘了工作。
山主没闹你吧,它快要换牙了,你走之前带它去趟宠物医院看看,早点买玩具。
我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