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淮中的文理分科从高二开始。
高一下学期的五月中旬,分科意向表就会发下来,由学生和家长签完字后统一交到年级部。一般来说,在正式填写意向表之前班主任会粗略地统计一下班级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所谓的“调整”,不过是根据学生高一整体的排名情况给出建议,往往都是劝那些文理成绩差距不大的同学留下学理科。这是淮中的传统,劝理不劝文。
在理科实验班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被载入史册的人——那就是每次排名稳在年级前二十里的麦禾。
“我偏不!我就是要学文!谁也别想劝动我。”
在被班主任叫去谈话数次后,麦禾放弃了和平谈判,开始耍赖皮。
“老班要你爸来学校一趟?”书店里,陈郁正在挑选合适的英语笔记本。
“反正话已经给我爹带到了,来不来可就是他的事情。”
麦禾靠在书柜上,百无聊赖地随手拿起一本书,“哗啦啦”地翻页。
“你这是意念读书法?”
“我就是看看开头,再看个结尾,中间飞快地略读一下。如果有意思就认真读整本,不感兴趣就权当我已经看完了。”麦禾贼兮兮地笑着,对自己这种高效便捷的阅读方式很是自豪。
想到之前替语文老师收集班级阅读清单的时候,麦大文豪列出了洋洋洒洒五张A4纸的已读列表,涉猎之广泛,内容之精深,震撼了整个高一语文组的老师。
“所以你当时写的什么《物性论》、《易经》......?”陈郁对这几本记忆犹新。
麦禾憋着笑,小声地说:“那种书我就是来来回回看个十遍也领悟不到里面的博大精深,但我的确对《物性论》印象深刻——这根本就是一巨长无比且晦涩难懂的诗,我爸还说能从中参悟到唯物主义最朴素的观点,逗我呢?”
然而命运造化弄人,三年后的麦禾怎么也想不到,她居然在大学课堂上与这部古罗马的哲学巨著再次相遇——终究还是没能逃过精读。
同样,三年后的陈郁也不会想到,全国各地居然会流行起来一种叫做“量子波动速读”的读书方法。
缘分实在妙不可言。
2
“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比如获得的性状不一定能够遗传......”
正所谓,“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进入五月之后,天气愈发炎热起来,气温的升高不可避免地催发了某种名为“瞌睡虫”的生物,它们开始在校园里繁衍生长。
讲台上的方万国老师正飞快地板书,粉笔与黑板短暂接触发出的“笃笃”声特别像一种独特的打击乐器,木鱼。
台下传来同学们抄笔记的“沙沙”声,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安宁,且美好。
突然间,班级后方传来一声嘟囔,紧接着回归安静。
方老师四下巡视了一番,并没有发现异常,继续讲课:“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这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论点。从长颈鹿进化的这个简易模型里面大家能够看出自然选择的基础是......”
突然间一声鼾响打断了方老师无比投入的讲课。
“我的课上还有人睡觉?上节物理课没睡好?”方老师健步如飞地冲下讲堂,打算揪出那个破坏课堂气氛的家伙。
“我老方倒要看看是哪个‘睡美人’......”
方老师停在了班长杨梦华的课桌前,对方睡得正香。
“傅彦君,喊他起来。”
同桌的傅彦君用笔戳了戳杨梦华,“你醒一醒。”
“老秦还没下课啊......我再睡一会......”杨梦华翻了个身,继续会周公。
看来是从上节物理课一直睡到现在,想到这里,方老师顿时觉得心情平复了许多,他决定暂且放过杨梦华一回......不对,那刚才上课的时候谁喊的起立?
“醒了就不要装睡!”方老师猛地一拍桌子,吓得傅彦君手里的笔“啪”的一声摔在地上。
四目相对,鸦雀无声。
“你说说自然选择的基础是什么?”
杨梦华眼观鼻鼻观心:“老师我错了。”
“你没错,错的是我,我当初就应该早点退休,去门卫处看大门也比在这里看你不争气好。”
“老方又开始了......”陈郁瞥了一眼曲子鹤,小声说。
“pizpiz~我觉得他听得见。”
方万国老师的“看大门”论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其中最著名的公式就是:“我就是去看大门也比XXX强。”这套公式适用于一切场合,以表达说话者内心的愤慨与失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们还不知道社会竞争的残酷......”方老师走上讲台,擦去之前的板书,“继续上课。”
远处操场传来体育课的嬉闹声,陈郁忍不住朝窗外看去,楼下花坛里的月季和芍药开得正好,雪浪一般地铺展开。
小的时候陈郁经常分不清芍药和牡丹。外祖家的院子里种着各式各样的植物,每到春夏之时她总爱在那里待上一整天,看着外公挑水浇花,用那种很大的剪子修理枝条。陈郁还记得小学语文课上有篇课文,是萧红的《祖父的院子》。她至今还会背诵最后那几段。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书本下压着的那张分科意向表被风吹起一角,陈郁的思绪也随着那阵风飘得很远。
3
去办公室送作业的时候,陈郁看到了隔壁班的周佳宁。
她们两个人的关系有些微妙。周佳宁是年级里有名的“小才女”,每次优秀作文的展示里都有她,听说去年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还拿了B组的二等奖。
相比于周佳宁,陈郁更擅长考试,只要作文不跑题,基本都能考到120分。年级里曾经流传过她们之间的某些“明争暗斗”,但实际上除了考试时两人偶尔会相遇在一个考场,平时根本没有往来的机会。
周佳宁的人气一直很高,人如其名,她是个安静美丽的女生,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教室里看书。除此以外脾气也好,说话总是细声细气,很少能看到她跟谁红脸。
今天似乎有些不一样。
刘老师的对桌就是21班的语文老师,因此陈郁正好清清楚楚地看见了周佳宁那张好看的脸皱着眉头。
“你的物理化学并不好,学理的话将来很拖后腿。”语文老师也是21班的班主任,不过听说马上要去带文科班了,看来今天是打算劝周佳宁一起去。
“我妈妈已经给我找了补习班......”
实验班里有人悄悄补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没想到周佳宁直接说了出来,陈郁多少有些惊讶。
“这是你真正的想法吗?不要被年级里那些风气和导向影响了,学文不代表你比别人差在哪里,每个人的特长都不一样,理科可能只是没那么适合......”
“您不用费心了,我自己决定要学理科的。”周佳宁抬起头,眼眶发红,但声音坚定。
“我很珍惜能够继续留在理科实验班。”
陈郁一直觉得周佳宁是个柔弱如水的女生,但她其实很有主见,或者说,身上有一股狠劲。或许她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并不会有多么出类拔萃,但她一定不会在随波逐流的那帮人里。她知道竞争残酷,所以选择迎面直上——既然只有适者才能生存,那就让自己变成适者。
Natural selection and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达尔文说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