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鲁王(1 / 1)妙多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鲁王在书房处理公文,鲁王的封地有广南省,青云省,临贵省,还有川西省南部。川西省北部归西北王管。

管家在书房外:“王爷,两位陈先生来了”

“请进来”

走进来是鲁王的幕僚陈大和陈二,陈大长得胖乎乎,陈二却瘦苗苗的。

“给王爷请安”

“免礼,两位先生,请坐”

“谢王爷”

“赵王来信约本王一起发兵,两位先生有什么建议?”

陈大迟疑:“皇上?”

“赵王日前派使臣进京请安,没见到皇上就被赶回来了,内线说皇上顶不住了”

陈大和陈二一惊。陈二:“那王爷怎么办?”

鲁王:“如果不和赵王同时发兵,赵王是个急性子,他要是自己发兵,被太子震压下,那就不妙了。”

陈大说:“确实是,在下有个建议。”

“先生请直说”

陈大:“既然都要发兵了,何不逐个突破,请王爷和赵王各自约好各自占领哪个省,把京城包围起来。”

鲁王说:“这也是个办法。”

陈二说:“每过一个省就可以得一个省的兵力和粮草,再说这次雪灾太子管辖的省有几个很严重,何不趁热打铁”

鲁王:“好,派密使去西北”

陈大说:“不可,说不定京城暗探认识密使,请王爷用最隐秘的法子”

鲁王:“这个我想想”

三天后的下午,赵王妃收到远方亲戚的来信。

赵王妃想了想,吩咐贴身丫鬟去厨房端了几盅碗银耳莲子羹,装在食盒里,亲自拿去给书房。

书房里还有几个幕僚在和赵王说笑着,赵王妃把食盒交给赵王贴身小斯就离开了。

赵王和几个幕僚一起用了莲子羹,又在书房继续讨论书画直到傍晚才散去。

此时贴身小斯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赵王,这是那封赵王妃远方亲戚的信。

赵王找出一本书对照信纸译出几行字,看完沉思许久,他看着墙上的大型地图。

赵王的封地有肃省,北宁省,海定省和川西省的一半川北。

赵王吩咐小斯去请几个心腹幕僚来书房。

幕僚来到书房听明赵王所说的意思,个个沉思起来。

其中一个叫黄轩的问到:“王爷,鲁王可曾说过一起攻几个省?”

“两个,鲁王攻打粤东省和湖林省,本王攻打陕中省和太原省。”

另一个幕僚张诚说到:“鲁王这是要包抄,可是鲁王比我们顺路,”

幕僚马建东说:“我们必须攻打陕中省,太原省,承德省,商丘省,这才顺路好攻打,王爷可以建议鲁王也打四个省。”

黄轩说:“鲁王不一定只打两个省。”

赵王也点点头。

张诚也说:“鲁王不会相信王爷只打两个省,倒不如一起攻打,王爷和鲁王一字排开,这样谁也不吃亏”

赵王想了想:“还是问鲁王清楚一点,也好早做准备。”

又一封密信送到鲁王手上,鲁王也招来幕僚商量。

鲁王:“赵王来信问本王,说本王比较顺路,他建议不能只攻打两个省,干脆一字排开,你们怎么看?”

陈大:“王爷您的方向确实比较顺路。”

陈二也说:“反正我们和赵王都不会只攻打两个省”

鲁王:“好,就这么办,和赵王一致行动,一字排开攻打。”

赵王收到消息也觉得这样好,同时行动可以牵制太子的兵力。

京城皇宫,太子正守在老皇帝床边,老皇帝已经有点意识不清了,心里倒还有一丝清明,就是说不出来,算了,反正那两个儿子一定会攻打京城抢夺皇位的,哪个强哪个当吧。

想通了,老皇帝放心的咽气了。

太子面带悲伤的叩了三个响头,走出寝宫外和几个大臣商量办老皇帝的丧事。

太子:“父皇驾崩要不要送信给鲁王和赵王。”

丞相:“老臣觉得送以不送,两位王爷都会带兵进京的。”

其余大臣也点头。

太子:“那现在只能拖一拖了,前几年干旱,刚好转又碰上雪灾,国库已经拨了不少银两赈灾,要是鲁王和赵王两面夹击恐怕顶不住”

众大臣也点头同意太子的说法。

没几天,鲁王和赵王同时收到内线发出老皇帝驾崩的消息,但是太子不公布天下,也只好各自偷偷在内室设了个灵位。

太子派人暗中盯着鲁王和赵王,都不见他们有什么动静,于是暂时松了口气,但还是吩咐继续盯着。

赣州城内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了,店铺也重新开门了,菜市场也慢慢恢复原来的生意,张少波的书店也开门了。

张少波的书店,便宜贵的都有。有些读书人只买得起一两本,甚至一本,但一本两本书的知识是不够的。

林智群回来吃晚饭时提了一句,我随口说了一句:“让买不起书的人租书回去看,登好名字和地址收押金,再收每天的租金,看多少天就收多少天,还书就还押金,损坏另算,珍贵的书不借,”

林智群:“明天去和东家商量商量。”

张少波听了林智群的建议觉得这样也可以呀。干脆有哪个字写的好的,也可以在后院阁楼抄书,一个版本的抄两本,就可以得一本书,当然了只是限一般读书人需要的书。

“嗯,就这么办,这样就可以把原版藏起来,等天下太平了再拿出来,不然光你们几个抄是来不及的。”

说干就干,张少波在书店贴了张纸,内容大概就是可以交押金和租金租书,有哪个字写的好的可以抄书,抄两本就得一本等各种规矩和条件。

一时之间,倒也有家境贫寒的学子字写的好的愿意抄书,家境稍微好点的愿意付押金租书,家境中等的又租又买,家境好的又乐意预定买字写的最好的。

我叫张少波特意弄像我们现代作业本小方格那样的格子的纸张,专门写精致的三字经,百家姓,或者诗经,古诗词等合适儿童启蒙的书,装订好。还蛮受有钱人家孩子的欢迎。

这里没有活字印刷,书籍只能靠抄写流传下来。

张少波书店生意兴隆起来。可张少波却不是很高兴,因为他知道要准备打仗了,唯一有点心安的是他珍藏的,绝版的,有价值的书都差不多抄完和藏起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