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先生,我准备好了!”永光也被自己刚才的表现给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自己能够滔滔不绝的这么多,他开始对自己有了不少信心,腰板也挺的更直了。
白胡子先生翻开书,指着前几页的内容到:“那我们就考考这个学而篇上的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白胡子先生,念完以后,眯着眼对永光:“程永光你来解释一下,这三句话什么意思?”
胖墩高兴坏了,这可难了,自己都没有搞懂,这三岁孩肯定答不上来。
永光记住了这几句话后,在脑海里反复地读了很多遍,默默地体会这其中的含义。
“快点啊!磨蹭什么?让大家等这么久,不会答就回家去吧。”眼睛胖墩催促着。
“哎,这题本来就超纲了,你也不一定答的起啊。”旁边有人看不惯了,了一句公道话。
胖墩顿时没磷气,不好意思再。
这时候,永光也想好了,开始一字一句慢慢道来:
“学而,就是学而为饶意思,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人。
这个学,是学问的意思,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而是从人生经验做人做事上去体会,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看见人家犯了错误,自己更要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
这个习字,是随时随地要有思想,要有体验,要能够反省,要能够见习,这就是学而时习之。
刚开始做反省的时候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得到会心的乐趣,就会不亦悦乎!而感到高兴。”永光慢慢地着,他已经沉浸在句子的意境中了。而围观的人也被他抑扬顿挫的声音深深吸引。
“不对,不对,你这解释完全错了,学而时习之,是我们在学校学的功课,回家要经常复习,才能感到高兴!”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瘦瘦的大约十五六岁的读书人站了出来,反驳永光。
永光一时语塞,以为自己错了。
这时候白胡子先生开始了:“这位同学,虽然你不是我的学生,我也不认识你,但是我想问你个问题,你讲良心话,老师家长逼你读书,让你回家复习功课的时候,你是感到乐呢,还是苦呢?”
瘦子想了想,愁眉苦脸道:“应该是苦的吧。”话刚完,引起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假如这句话的读书是件很高心事,这是正确的注解的话,孔子便因此可以作为圣人,我想大家都是不服的。”白胡子先生,发表意见。
“对对,圣人不可能这么违心的话”大家附和到。
见白胡子先生为自己话,永光很开心,接着下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想讲的大概是一个人在做学问,正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心事情,自己的学问,不怕没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了,这个人在远方,这个远也不一定是空间的远,也可能是几百年以后,有人读懂了自己的学问。
一个人身边的亲人,父母也不一定是知己,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一辈子,也不见得有一个知己完全的了解自己,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大概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
的人在大大的教室里,一本正经讲着这古老的智慧。
“你这又错了嘛,有朋自远方来是有朋友从远方来家里做客,我们应该感到很高兴。”那个瘦瘦的读书人还是感到不服气。
白胡子先生又开始发话了,“我们做先生的靠薪水吃饭,做农民的靠吃饭,遇上穷的日子,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你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还是不亦惨乎?”
白胡子先生的话一落,家长们都频繁点头,会心地笑了起来,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瘦子心里还有些不服,却又不出来,因为永光和白胡子先生的很有道理,他心里想,难道自己这么多年理解的,还比不上一个三岁孩但又被白胡子先生问的哑口无言。
这句话算是过关了。
第三句,最难的来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是真正做学问,不为别的而来,也不为富贵,也不求名利,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怕一辈子也没有飞黄腾达,也不怨尤人,这样才是真君子。”永光完了。连增祥也大吃一惊,她从来没有给儿子讲过这些,都不知道这么深奥的道理,他是从哪里领悟来的。
瘦子不放过这最后的机会:“我觉得这句话他又错了,这句的意思应该是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
“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难过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白胡子先生完,大家都笑了。因为这才是真话,实话,不是虚伪的话。
“我觉得这三句话的解释,程永光同学的意见是比较符合孔子的意思的,大家有没有别的意见?”白胡子先生到。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出来反驳。
“那我现在以学校的名义宣布,程永光可以成为我们的学员,今报好名,明可以正式来上学了。有没有人还有不同的意见?”白胡子先生宣布到。周围的人都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胖墩和瘦子心里很不舒服,但眼下也是毫无办法,能力有限,根本不是对手,只得垂头丧气,看着大家鼓掌庆祝。
永光初到乡学就将传承了这么多年的讲授给推翻了,还得到了白胡子先生的支持,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立刻在明月侠传为佳话。
永光也得以顺利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