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选侍没想到李进忠会拦住自己,有些愤怒地说道:“李进忠,你干什么?快闪开!”
李进忠像是没听到李选侍的话一样,低着头客客气气地说道:“请太后安息。”
李选侍直接震惊,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而下一秒,她终于反应过来,意识到了这个让她难以接受的事实。
李进忠,叛变了!
“李进忠,狗奴才!你……你敢背叛哀家?”李选侍瞬间勃然大怒,拍桌而起,指着李进忠的鼻子咬牙切齿。
在她眼里,李进忠不过是一条狗。
自己的一条走狗,居然都敢背叛自己!
李进忠依旧低着头,拖着细长的声音慢慢悠悠道:“太后,奴才只是忠诚于大明,从未想过要背叛大明朝。”
“狗奴才,你好大的胆子!你敢阻挠哀家,你,你不想活了?
李选侍怒不可遏,又知道现在敌众我寡,就想往乾清宫外冲。
她在宫里多少还是有点势力的,只要跑出了乾清宫,李进忠就拿她没办法了。
但李进忠不可能给她跑出去的机会,见李选侍从座位起来,立马冲门外挥了挥手道:“来人啊,太后身体不适,需要休息,把太后扶到chuang去。”
乾清宫里的太监都听李进忠的话,此刻听到李进忠发话,外面立刻冲进来几个太监,挡住了李选侍的前路。
“你们这qun狗奴才,阻拦太后,你们是想造反吗?”李选侍挥动这手臂,生气愤怒。
李进忠心想太后也不过如此,于是谄笑着说:“太后娘娘,这都是为了您的身体着想,请您在乾清宫内好好休息。”
“太后,请吧?”
李选侍知道自己这次算是完败了,连身边的太监都成了朱由校的人,她虽然心中咬牙切齿,可她无计可施。
在李选侍复杂的目光下,朱由校一个人大摇大摆地走出了乾清宫。
“太子殿下出来了!”
“是啊,是太子殿下!”
乾清宫外,一qun人正把宫门围的水泄不通,他们正是东林党的大臣。
杨涟,刘一燝等朝臣早已按照李进忠的嘱咐在外面等着了,看到朱由校从乾清宫中出来,顿时叩首直呼万岁。
“万岁!”
“万岁!”
……
为了让里面的李选侍听得清清楚楚,朝臣们故意扯着嗓门高呼万岁。
一时间,乾清宫外的万岁声震耳欲聋,泰昌帝在朝廷都没有这么高的待遇。
满朝文武跪在面前,朱由校信心百倍地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着坚毅和自信。
他有信心,在大明王朝重新创造一个辉煌!
任何人,任何事里,都别想阻止他!
这万岁声对朱由校和朝臣来说激扬澎湃,但对乾清宫中的李选侍而言,却是难以忍受的杂音。
李选侍心如死灰,顿时有一种失算了的感觉。
朱由校,究竟是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厉害了?
李选侍仍旧住在乾清宫中,性质却变成了软禁,里里外外都有李进忠的人看着,不能轻易离开半步。
朱由校则是在qun臣的拱卫之下,离开乾清宫前往文华殿接受qun臣朝拜。
“太子,请就坐……”李进忠跟在朱由校后面,恭恭敬敬地说道。
朱由校看了一眼前面属于皇帝的龙椅,zui角一笑,大步流星走了过去。
眼前的一幕和历史如出一辙,朱由校闭着眼睛都知道要发生什么。
他缓缓坐龙椅,俯视qun臣。
这龙椅本是皇帝的专座,大臣们拥护朱由校登龙椅,表明大臣们心中已经把朱由校当成了皇帝。
朱由校本就是太子,他与皇帝的身份,只差一次登基。
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站在朱由校面前,其中便包括东林党。
此时此刻,东林党的力量可谓是朝廷最大的一股力量,东林党的势力之大,甚至可以左右大明王朝的走势。
可以这么说,大明王朝的朝廷,就是东林党的朝廷。
除了东林党,朝廷中还有其他众多党派。
齐党,楚党,浙党,宣党……
但是,这些党派的人数并不多,在朝廷也几乎没有存在感。
唯一的作用,就是应和两声东林党而已。
两个皇帝先后驾崩,太子还未成年,大明朝的权力之争进行的如火如荼,无比激烈。
就算是在朝廷党羽内部,其他党派与东林党之间也有明争暗斗,毕竟谁都不想永远当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党派。
不过东林党虽然势力庞大可以左右朝政,但东林党在根本还是支持朱由校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东林党要想在朝廷继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皇帝的支持。
最好,是一个傀儡皇帝!
东林党之所以如此看重朱由校,主要也是觉得朱由校年龄尚小,应该很好糊弄。
只要把朱由校糊弄住,让他乖乖做一个傀儡皇帝,那东林党想要实现他们的政治野心,也就容易多了。
而对比起来,太后虽然是女人,但已是三十岁的年龄并不好糊弄。
况且之前太后控制朱由校妨碍东林党的一系列举动,也表明太后并非是那种不谙世事的傻子。
若是让太后控制了朝政,他们东林党恐怕别想再有这样好的机会!
这是如今大明朝廷的内部,东林党与太后围绕朱由校之间的斗争。
在大明王朝外部,更严峻的问题是女真人的崛起,以及北方朦国人不时进犯边境。
此外,大明王朝如同历史所记载的那样,已经进入了小冰河时期。
随之而来的是自然灾害的频发,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以及灾民流民的大大增加。
朝廷内忧外患,百姓苦不堪言,从万历后期就有的起义军,到了朱由校这里更是肆无忌惮。
遍地都是起义军,且规模一天比一天大。
虽然此时的起义军规模还达不到崇祯时期的疯狂,但也相当恐怖。
倘若处理不善,势必埋下祸根!
朝廷,摇摇欲坠……
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朱由校现在可以考虑的。
当务之急,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先清理完自己身边的障碍。
等登基之后,再处理这些事情。
况且登基一事,似乎大臣们比他还要着急。
“皇,臣以为登基之事迫在眉睫,不可再拖下去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登基大典越早越好,最好就在本月举行!”
……
满朝文武商议之后,决定在本月六日举行登基大典。
也就是1620年9月6日。
朱由校,自然是没有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