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
“给爹和娘请安,祝爹和娘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慕白和慕青一同说道。
楚河一边适应着新的身体,一边努力做好新身份所应当做的事情。
“爹,弟弟和妹妹呢?”慕青问道。
“你弟弟还睡着呢。倩儿早早请过安,跟着账房萧先生去接王玄先生了。”
“王玄?哪个王玄?莫不是长子县那个为小牛下地否,而出名的老举人?”慕白问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按照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组成。通过相应考试,便可成为秀才、举人、贡士……
慕青插嘴问道:“什么小牛下地?”
“哈哈哈哈哈~,你不知道?洪武元年,那个王玄与村里老农争执,老农牵着小牛准备下地干活,被王玄拦着,老农问为何拦他,王玄说,牛儿太小,不会干活,应当先学习,再下地,老农反驳不下地,如何学会干活。后来这件事情被传了出来,评价不一。”
“以我之见,王玄的学问根本没有做明白。因为他没有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习文目的为何?’我以为,习文是为了通过所学,做有可行性的主张,而对于可行性的判断,则在乎于对万物的洞察及思考。王玄老头思想迂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为会些古文经典,赋些诗词歌谣,就能大有所为?到头来,连会试都未参加过一次。老榆木一个!”慕白戏谑的说道。
古代科举中法令、算术、书法、文才、政论,这些都曾是科举考试的题目,其中以考书义最为重视。到了后来的清朝则考八股文。
“胡闹!”房宁重重的放下茶杯严厉的说着。
“王玄先生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先生,既能开笔破蒙,也能宣讲四书五经,据说还通算术、天文。辅导你还不绰绰有余,别人请都请不动,要不是爹的身份,你以为他能过来?你要记住,学习最怕的就是浮躁,自大,狂妄。”房宁反驳道。
“爹,儿子想问一下,会这些文章又能如何?若读书,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不能教化民众以渔,不能为国分担忧恼,又有何意义?”
“爹,儿子只读一种书!”房慕白豪情万丈的说道。
房宁没有想到自己儿子会这么说,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啥书?”
“为大明崛起而读书!”
“为大明崛起而读书?”房慕白的言辞与气势,着实让众人吃惊。
为大明崛起而读书?这是何等的宏图远景,这要有多大的胸怀。房宁听到自己儿子说出这番话顿时气消了不少,但究竟怎样才算是为了大明而读书呢?这可得仔细问问咯。
“好一个为大明崛起而读书。你告诉我,为大明崛起需要读什么书?”房宁问道。
“《群书治要》、《太公阴符经》、《齐民要术》、《武侯新书》、《淮南子》、《孙子兵法》、《伤寒杂病论》等等,这些书或能治世,或能行工,或能带军,或能医病。有实用之处,有一技之长,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正当房慕白与父亲争辩之时,早被小妹领至门口的王玄先生说话了。
“哦~听着新鲜!二公子,老夫有些不明之处,还望赐教。”王玄觉得这房家二公子有些张狂,便有心想敲打一下。
“王玄先生,请见谅,犬子不懂事,瞎说一通,请先生不要介意。往后犬子的学业,还要有劳先生。”
房宁赶紧打着圆场,以防先生不高兴,拂袖而去。作为父亲的房宁,希望自己儿子能够好好跟着先生学习,考取功名。
“无妨无妨,二公子的说法,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所以想问二公子。”
王玄先生与房宁说完,便朝房慕白问道。“二公子,老夫有些不明之处,还望二公子赐教。”
“先生严重了,只是我的一些想法,还不成熟,还要请先生帮我斧正。”慕白深鞠一躬,为方才的无理以及自大向王玄先生致歉。
“《道德经》与《淮南子》有何不同?”老夫子不吃那一套,偏要问出个所以。
房慕白眼见王玄仍追问,只好应道:“《道德经》主要思想为“道法自然”。虽然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但是,全书没有任何具体方法可以量化、实操。所以《道德经》仅是自古帝王控制蒙昧民心的闲书与《淮南子》相比实则无多大用处。”
“而《淮南子》则不然,《淮南子》著录共分为内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思想,全书既有理论,又有案例故事,且分析因果关系,授人以渔,虽为杂书,实则有益。相比之下,优劣可见。”
“即便《淮南子》中如你所言,有理有据,有论有例,但依旧也是老庄之道也,有何胜哉?”王玄先生抚着胡子说。
“先生此言差矣,常言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后辈自强,才促使洪武年初便有大盛之势。空谈只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而实干,则需要多读有用的书,将自己打造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敢问二公子,何谓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王玄觉得房慕白嘴里新词太多,着实听不太明白,于是只能再问道。
“先生,据我所知,目前我大明,在册人口约六千万,其中不识字者,或不会手艺者,或不会耕种者,是绝大多数的,而这些人除去徭役外,地租、课税也就所剩无几了,虽说太祖皇帝已经减轻税赋,但由于收入有限,所以即便减少税费支出,百姓们也依然生活困苦,不知先生同意否。”
“嗯~”王玄微微颔首。
“这时,我方才所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就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了。所谓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就是了解掌握多个劳作技能,且能又要具有适应社会的多方面工作的能力。我举个例子,我们房记酒坊,需要用粮食酿酒,这个环节需要酿酒技能,接下来需要罐装运输,这个环节需要配送技能,酒水送到饭店、酒肆供客人饮用,这个环节需要售卖技能。一专多能,就是让伙计熟悉掌握这些技能,让他对于不同岗位都有一定认识并能学习掌握。”
“敢问先生,如果这样的伙计相较其他,您愿意用哪个?如果这样的伙计每月多给2文钱,你可愿意?生民通过学习实用技术,提升养家糊口的本领,不就是为我大明朝创造财富吗?”
“先生,民贫则税少,税少则国穷,国穷则兵弱,倘若生民无法生计,我们大明朝又如何兴盛?”
“诚然,学有用之书,才是为正事也。”
……
王玄先生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细细琢磨的很久,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甚至有点顿悟的意思。
“妙!妙!真妙哉矣!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房大人,二公子真乃大才也!”王玄边说边挑大拇指,赞誉之词不绝于口。
“我靠,老子可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夜夜听老郭相声入睡,若论口才这个时代谁人能敌!哈哈哈哈。”房慕白自顾自的YY着,口中却不断说道:“先生过誉,先生缪赞了。”
老夫子自觉不如,便不想继续逗留。
“房大人,老朽就不在叨扰了,二公子大才,我教无可教,就此告辞了。”先生边说边转身向屋外走去。
“先生慢走,我送您。”房宁赶紧追出去。
少时,房宁步履矫健的回来。
“把龙井茶取出来,给我泡好。”房宁端坐,两手轻缓、小心的把玩着淡彩鸡缸杯说道。
“咕咚咕咚,呼哗~,老爷、夫人用茶”
“嗞~嗯,还是明前龙井好喝啊~”房宁左手端着茶杯,右手轻捻着杯盖。原本这个鸡缸杯是没盖的,但房宁觉得茶汤容易凉,便做了个银包瓷的杯盖。
“戴儿,你也不小了,再过几年就要给你行加冠之礼了,你说说看,接下来你是想去官家谋个职务,还是有啥想法呢?”房宁问道。
“爹爹,我看二哥木讷,又自视甚高,去了官家,指不定捅出什么篓子,反而对我们房家不利,不如让二哥去柜上帮忙吧。”被房慕白与王玄对话所吸引的,房慕紫这时插话。
“我跟你二哥说话,你插什么嘴!”房宁呵斥着。
“爹爹,我觉得二哥(弟),可以去官家做事。”慕青,慕婉异口同声道。
房宁不紧不慢的追问道:“戴儿,你的想法呢?”
“谢谢爹,儿子选择去柜上做事。”
当楚河认同了房慕白的身份后,便想的明明白白,往后若是直接去官家做事,不见得能讨得了好,首先自己没啥特别的能耐,能够短时间在为官上有所建树,相反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性格仕途不太如意。更何况朱元璋同志的位置坐的并不稳当,自己的儿子没过太长时间,就要篡孙子的权了,所以这会儿去官家做事,实属不明智。即便要去为官,也要以商入政,商政两兼,相互呼应。
不过,让房慕白万万没想到的是,机会竟然来的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