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潮(1 / 1)清蒸海鲈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乐先生招募成功,也意味着先生招满了。

时光荏苒。

两位掌柜在房慕白的许可下,也以最快的速度将太原书院建造完毕。

“二公子,我以前倒是也建过些义学、族塾,但从未见过如此庄严肃穆、幽静典雅的书院,我自己修建完,都觉得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作品。”

房慕白大笑“这还是多亏了你与李掌柜的手艺高明。”

新招募的先生、跟着房慕白等一起来到刚刚完工的太原书院。气派肃穆、幽静典雅又错落有致的造型,让众人也是叹为观止,纷纷称赞道不可思议或精妙绝伦。

“二公子、各位,请随我二人进去参观。”

众人移步至院内。对于书院内部的景致更是赞不绝口。

此时正值树木繁盛、春色怡人的深春美景,两边潺潺细流敲击着铺垫的鹅暖石,发出咕咕的声响,枝头鸟虫鸣叫的清脆之声提振这众人的心情,远处天井、回廊、轩廊、讲堂,依次递进,逐一而高,更显得声势非凡。

这时李掌柜给大家介绍道:“各位先生,太原书院是按照二公子的建议建造的。采用砖木结构,从头门到风雪亭,根据不同用处,也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设计,包含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其中学院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讲堂,则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顶,不仅美观大气还能防火避雷,另外过了大门,分别在晨钟暮鼓后面的唯先斋与藏书楼都分别做了巧妙的设计,比如在先生备课及休憩的唯先斋内,设有可折叠的桌椅及单独的书架,方便先生使用。而在藏书楼,则做了满满当当的书架,并设计出滚轮扶梯,方便先生移动扶梯,拿去藏在高处的书籍。”

这这时房慕白接过话头“各位先生,我会在三个月内,将上古先贤到本朝年间的鸿儒巨著尽可能及其,让各位先生能够在太原书院享受教学读书所带来的好兴致。”

各位先生听房慕白这么说,顿时一个个喜笑颜开,心想来太原书院果然是没有来错,如果真如其所言,将书籍收存与书院藏书楼,那太原书院绝对可以称得上首屈一指。因为从没有哪个以蒙学为主的,甚至说连童生试都未读完的书院能够做到这种存量的书籍。

当然了,后来太原府觉得太原书院完全可以教授更好水平的学生,于是在房慕白同意的情况下将整个童生试(包含:县考、府考、院考)阶段所授之内容都予以开展。

李掌柜接着说道:“各位先生我们过二门,去讲堂看看吧。”

“讲堂内的摆设可与以往不同,按二公子要求,设计了个宽三丈半,长五尺余的木质书板,上附有毛毡打底,可悬挂纸张,用以先生书写使用。而先生之讲坛也做了修改,采用双层立斗柜加松木台面的样式,先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自如。”

书院中悬挂了许多,古今大才的名言,有讲尽忠爱国的、有言仁义礼信的,不胜枚举。只不过在讲堂正门口挂的一副楹联让各位先生纷纷夸赞。

上联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李掌柜介绍说,这幅对子是当时和二公子在商量书院设计时,二公子有感而发,即兴吟出的。得知竟是房慕白作的,先生们更是觉得这个年轻人知书达理不简单。

众人在两个掌柜的带领下,把书院的角角落落全部转了一遍,才相继离去。

院舍建设完成的同时,生员的招募也进展的异常顺利。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通过与官府联合办学,以及房慕紫的现场答疑,应当是有不错的效果。所以这一点是在意料之中的,而超出预计的是,子乐先生师从季迪先生的事情自从宣传出去,一下子在太原甚至整个山西省道被广泛传播,太多人慕名前来,导致书院地方有限,无法容纳,故终止招募报名。

不过这报名后的结果却让房慕白有些大跌眼镜。

一是生员年龄参差不齐,有的小的十岁不到,有的大的都快十五了,而按照大明律法来说,只要未满十五均可参加读书。所以才有了年龄不一,大小不同的生员。

二是参加科举部分的生员相对在家境上要优于与参加商课的生员,兴许是家境更差的父母,期盼的不是孩子入朝为官,而是能够养家糊口吧。

在即将开院进行开笔破蒙的首次典礼之前,房慕白将除了先生、院工(如:厨子、帮工等)以外的人,在组织结构中又做了最终的修正,修正后院长,也称山长为子乐先生,副院长为石永泰,级长分别是教授商课的几个管事,按照学期轮流担任。因为子乐先生加入,所以做出如此调整,且原本正副院长的职能也进行对调。

洪武七年谷雨。

“有请院长子乐先生给大家宣讲。”

子乐先生对于房慕白安排的这个别出心裁的破蒙典礼,觉得很有意思,于是痛快的接受了两人讲话作为仪式的首个环节。

子乐先生师从大儒,学识那是自不必说,而在众多先生、学子的面前,那种神态自若、气定神闲的大家风范更是让其他夫子自愧不如。

“……夫学也者,学为圣人之道也,学成而以措诸用,故师行而弟子法之……今之学主以文墨为教,帝子上者华而鲜实,下者习字画以资刀笔官司,应酬廪粟之外,无他用心,其亦异乎之所欲为者乎?”

子乐先生在跟随季迪先生读书时,时常会遇见伯温先生与自己老师论道,其中对于伯温先生的这番言论言犹在耳。

“……元·高明《琵琶记·旌表》中就有隐喻‘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前朝各代才会涌现出那么多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希望大家谨记,知行合一。”

接下来房慕白作为太原书院的始作俑者也进行了发言,只不过他的发言有些标新立异,从商贾的角度进行诠释。

这也能理解,毕竟生员中,有一半修习商课,是一群为了过上好日子而读书的少年。

“何谓商人?上古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吕尚(姜子牙)就曾在朝歌以宰牛为业,又曾在孟津卖饭。且商代数位君王都修驰道,来便利天下物通。所以商超子民在商旅行脚之间,便被称为商人。”

“太史公《史记》专门为商人作《货殖列传》,并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君子富而好兴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家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当然了,这是太史公针对财富至于个人而言,无论何种人种,何种境地,何种文化,都对富庶生活充满向往,利与义不一定是相对的,反而很多富庶之人更愿意也更有能力接济穷人。

另外针对国家强盛,成就霸业,发展经济是重要因素的言论也多有描述。

房慕白接着道:“太史公在书中有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货物交易通畅,满足了各地、各类人的需求,成就了汉初文景之治。”

“诚然,后世竟有士农工商,商居末位的落后思想,这并不是孔圣人、太公望、太史公等先贤所倡,所以,望诸位能够厘清思想,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利于国民,爱于社稷之名言。因此我送大家十个字,既作为我学院之训,也作为大家心中须常反思自身的警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两位院长的发言引起所有现场先生、生员等人的热烈欢迎。尤其是房慕白的发言更是在众多先生当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改变了一些人对于行商坐贾的偏见。

随后,开笔破蒙之礼正式开始。

新入院生员在先生们的指导下,正衣冠,结纽扣,穿袜履,须系紧,童蒙之学,始于衣冠,《管子·形势》中有描述,‘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

房慕白对于这种礼仪不太明白,所以具体执礼安排,全部由子乐先生主导。

“参神祀祖……”

“拜!”

经过一系列繁复的程序,先生们带着生员进入讲堂一一坐下。

新入院的孩子,从家里来书院时就被要求带上用红纸皮包裹着的三本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内夹葱、蒜各一株,裹在孩童腹部,表示“聪明”“会算”,提着写有“一路光明”“步上青云”的红灯笼,由家人挑着装满酒食果蔗的担子,踏着晨曦前往学院。

先参拜孔圣、范圣,再拜敬先生,然后再由先生领着选定座位,坐下前先将带来的糯米“薄撑”(用糖水匀和糯米粉煎成的薄饼)放在座位上才坐下去,其用意是黏在座位上专心读书,不随便离开。

子乐先生手执教棍,走到一个看上去七岁左右孩子面前问道:“你来学堂做什么?”

“读书。”

“你的书呢?”

“在肚里。”被问的孩子这才将下腹部的三本启蒙书放在桌面上。

子乐先生走到身后,手把手的在描红簿上教写《千字文》中的“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几个大字,最后又将《论语》学而篇里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讲述一遍,开笔破蒙的仪式才算正式完成。

随后,新入学的孩子,每人领取一套院服及手牌,并被告知往后同窗间、或见先生,须称学生,以示尊重,直至将近晚间所有人才离开学院。

太原书院开学后,各州府才俊、官人等都慕名来参观。太原府知府王宗台,也在奏章中禀明这一事情,以表达,其对于洪武二年十月,皇上谕示中书省臣曰:“朕惟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设立学校,延师儒,授生徒,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的国策,而不负圣命的政绩。

会邀功的孩子有奶吃,太原府知府王宗台,在日后的官场之路上凭借着出色的政治嗅觉,成功避险,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