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庄子,一行人向晾晒场西南方向走去。沿一条小径穿过一片竹子林,向西南方向的山坡向下看去,一片低矮的浅色大棚,整齐有序,仿佛层层波浪延山坡向下铺满。
窦天祥带几人来到一处棚子。这种棚子就靠近山体一面长长的墙,大约十丈长,约十多尺宽,竹竿做龙骨,麻布做帐篷,成一长条状弧形大棚,一端封住,一端悬挂了贴衬竹帘做门。
“咦,不是说灾民的住房吗?这是?。。。。。。”董相和韦老头都奇怪起来。这样的建筑还真没见过。就是草原上的牧民帐篷也多是圆形的,余生见到这样长条大棚,也是稀奇了!
“原本是搭的草棚子,漏雨不说,一阵风就刮飞了房顶,不顶用。有个逃难来的伞匠出的注意,给细麻布刷了桐油,就不漏雨水,也不透风,还可以保温,挺好用的!”姜宝贞羞涩的笑了笑。
两老头秒懂,到底是底子薄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是人们在艰苦中激发出的智慧。
“没门窗,怎么解决通风问题?”
“这简单,把麻布卷起些就可。”窦天祥把一端埋在泥土里的麻布拉起来。
“果然比外面热乎多了,是不是?董老头?”韦老头好似返老还童了,和活泼好动的孩子有一比。看的董相一身恶寒。仔细感觉一下,确实是比外面暖和的多了。
“这样的棚子不仅白日暖,夜晚保暖也是不错的。等到日后再冷些,可以加盖草帘子保暖,还可以烧炕,既可以保暖,又可以煮点粥或热水。”
姜宝贞指了进来是旁边一排宽约六尺的一片矮炕,边上坐了一口小锅。“收留人口多的时候,大家就这样像睡大炕一样,可以安置三四十人。现在就栽了些洋芋蛋子。”
正题!两老头立即看脚底下起了五条长垄,已经有一窝窝的,五指高的,粗壮紫绿色的芽儿,发的蓬蓬勃勃的。
韦老头一窝一窝看下去,边看,边点头,甚至还用手轻触一下,好似抚摸这嫩芽,“哎哟!小家伙儿,一定要长的好好的,壮壮的,根扎的深深的,今年看来就指望你们了喂!”
董老头不管这个神神道道的老头儿,自己暗自计算,大约一分半地,种植了二百多窝的洋芋蛋子,如果一窝可以产三斤,就是近六百斤,够二人三月的口粮。一亩地就够十多人的消耗。如果搭配杂粮或野菜,还能更多些人。
“宝贞,我可以扒开看看吗?”韦老头一副渴望的眼神盯着陪同着的姜宝贞。他想亲眼看看切块后的洋芋蛋子长苗的样子。
姜宝贞被老头的眼神看的心有些不忍,点点头,韦老头立即如蒙大赦,欢快起来,手底下的动作却轻的如同考古家挖墓穴,生怕不小心就毁了万年珍宝似的。两小童也挤过来看热闹。
几个人头挤在一起,盯着开了窗的垄,切块的洋芋蛋子以及毛毛絮絮的嫩芽儿露出来。
“果然是啊!”老少大合唱一样。左看、右看了一会儿,韦老头心满意足的轻轻把泥土覆盖回去。
“这片棚子有多少种植洋芋蛋子的呢?”回神后韦老头总算是正常思考了。
“就这一处!”两人实话实说。
“太少了!”韦老头眼见希望,就恨不得这片棚子都是种了的。
“还有一片棚子住了人的,我们实在没有的建房材料了。眼下就是准备给空了的棚子种上呢!说不定会有些产量呢!年前收了再赶着种上春麦,等于是多出一季粮食。”
“这样吧!老夫有个庄子,堆了材料准备起房子的,下午就送给你们用,这里腾出来棚子先把洋芋蛋子都给种上。”韦老头为了粮食简直不顾一切了。
“平地搭棚子也要起一堵墙吗?”到底董相爷理性,虽然也是心里喜悦的不能自己,但还是认真的考虑大棚种植的技术问题。
“这里是山坡,起墙是防止坡土垮塌,如果是平地,应该不用吧?”姜宝贞想了想。
“平地是不是可以中间架梁,两侧起龙骨,不是空间一下大出一倍,就是这样长度,就有三分多地了?就可产量近千斤?可以管二十多人的口粮了?”韦老头好像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切块后一亩地需要种子就得三百多斤,种子够吗?”
“我庄上秋季才收的洋芋蛋子除去吃了的,还有不少,种这片棚子,种子不成问题。”窦天祥说。
“吃了?窦庄主,现在开始,一个洋芋蛋子也不能吃了,老夫拿粮食给你换,一斤兑一斤!换你庄子里所有的洋芋蛋子!”韦老头着急忙慌的抢着说,言辞恳切,不容置否。
天哪!到目前为止,也就这洋芋蛋子应时了,嗷嗷待哺的人数多了去了,还不知道到哪里去弄种子呢?
“呵呵!韦爷爷,我这庄子秋收的洋芋蛋子可不少啊!还有别的庄子也有,你吃的下?”窦天祥乐了,高产土豆换低产精粮,尤其现在缺粮的时候,虽然不知道韦老头在朝堂的地位,看来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是商人,这笔账赚大了!
“你的其他庄子也有?太好了!都给我老头,要钱要粮随便窦庄主!”韦老头露出饥不择食的架势。开玩笑!全国数万万人要吃一种作物,你说多少种子够?何况这样的偏门作物?
“韦老头,老夫名下还有不少庄子也有洋芋蛋子,就是不知道吃了多少,剩多少?你要不要?”董相一直以为跟风种高粱和土豆是为了补偿粮食损失。现在看玄机大了!
“嗷!嗷!你个董老头太坏了!吃!吃!什么不能吃,非得吃这个?都给我,一个不许留!”韦老头不仅没见感激,还嗷嗷的控诉董老头的恶行。
韦老头心里已经有了抢救洋芋蛋子的初步计划,拉着几人快速返回田庄主院,就在一进大堂里开始讨论洋芋蛋子大棚种植的可能性。
有人上了菊花茶,两老头不顾童儿又挤眼又歪嘴的示意,大口喝了一碗,就清理桌子,摆开笔墨纸砚。
韦老头拉着姜宝贞详细询问关于大棚的大小,制作的注意事项,切芽儿有无讲究,起陇宽度,芽块种植深度、方向、间隔等技术问题。
姜宝贞也是熟知土豆种植技术的,大棚种植,老虎村已经在试用了,理论也是全员培训过的。就是没有成熟的案例呢!但老虎村上下都对这技术方案深信不疑。
和韦老头讨论中,姜宝贞如多年资深农科人员似的,侃侃而谈,不急不缓,需要实践检验的,就一律归于还需要摸索或还需要探讨,让韦老头心如猫抓的似的!恨不得就和他一起扎根田里好好探讨去。然而时间不允许啊!眼下只能全国一起探讨了!
董相爷也睁着老眼仔细听二人讨论,捡着关键的部分就奋笔疾书,记录下来,方便回去整理。
窦天祥看看几人的火热情况,转身去安排中午招待事项了,最重要的是土豆不能吃了!不然韦老头急眼了。
两小童看主人不听劝,没法子,准备回去给老夫人告状去,带来的茶水自己喝,点心自己吃,不管他们几个了。
中饭准备好了,几人也算讨论的七七八八了,收拾记录的宝贵资料,一旁洗手用饭。
“哟!这么丰盛!”
摆满一桌各色菜肴,看起来真是不错。四凉菜有拌马齿苋、蒸灰灰菜、蒸咸鱼、咸鸭蛋,热菜四个有炒草菇芦蒿芽、炒山药白果、河虾韭菜、兔丁酸笋,烧的两个,有红烧杂鱼、红烧河蚌,主食有杂粮面的包子,蒸高粱饭。一份蛋花热汤。
这些菜多数都是山里产出的,不用花钱。但两老头心里的包袱有了解决,好似胃口都好起来了,两人吃的欢快的紧。
童儿们也一起上桌了,还扭扭捏捏的,看老头们欢快的样子,也硬着头皮吃点,果然山里货就是美味,渐渐就放开起来。
窦天祥和姜宝贞作陪。听着几人大呼小叫的喊着好吃,比饥民还不如的吃相,不知道该笑还是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