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章 迷 踪(1 / 1)静月中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底,阮清带人培育出头茬玉米得了三百斤玉米种子,毫不保留的全部投于二次野外种植七十五亩地,这次完全交给了窦月桃、李玉岳两人带队分两组,各自领了三十人分片管理。

随后关于玉米种植技术的科普手抄书就摆在了老虎村的图书馆里,科普课堂也随之展开。

阮清和阮玉成换了窦天胃、姜月娥两个十二岁的少年男女一起管理辣椒田和红薯田,由于阮清他们定期剪苗扦插,红薯已经扩展到了两亩地,最先插苗的田垄已经开始裂缝,提示下面的根茎开始进入膨大期。辣椒结果也是层层叠叠的,很是喜人。

阮清看着长长的青椒简直是要流口水,忍不住就想摘几个炒菜吃,想想珍贵的辣椒籽还是忍住了手。

阮玉成看在眼了,心里很是不忍,悄悄的趁没人注意摘了一个微微发红的青椒塞进锅底余烬里烤了半熟埋在阮清的饭里。

阮清吃饭时发现这个秘密,抬眼看见父亲冲她挤眼,立时明白了,端碗找了没人的地方仔细品味着,幸福的泪花四溅,辣椒烧的不匀,有点糊,有点生,没有盐,生抽,没有搭配肉味,但还是那个火辣辣的感觉啊

以前爷爷和爸爸最爱吃红油拌面,他们说,男人爱喝酒多半是喜欢火辣穿肠的感觉,让人豪气顿生。但酒精产生的欣快感容易影响人的判断力,而辣椒不会。

妈妈最好养生,不喜欢辣椒的刺激,说影响皮肤的完美。却经常做辣油,辣椒入菜,只是为了照顾他们老少三代的偏爱。

如今,自己端了个粗瓷大碗,高粱饭里埋了个烤辣椒,躲在角落里无比满足的小样儿,爷爷他们知道一定会拍着胸说,“咱家清儿就是好养活!”看着比自己的脸还大的碗,阮清吃着就乐了。

她不知道隔道墙后,有人听这这边的动静,和她傻乐的声音,却悄悄的抹了一遍又一遍的眼泪。

进入膨大期的红薯停止剪苗扦插,给追了肥水。其他的仍旧是慢慢的扩展着薯田,最前绿叶铺满田地,依次渐稀少,最后是刚扦插的田。红薯地里可见到整个红薯生长期全过程。

五月底,已经半数辣椒红彤彤的饱满喜人,阮清带了几人和还有闻讯赶来的村老们半天就采收完毕,摊在一片平坦的大石头上晾晒,这是第一批采摘做种子的,五日后就完全干燥了。

几个老头也没让人插手,给剪开收集了种子。村长带了辣椒皮在水磨上磨成粉,送食堂里让姜大娘给做了三大坛子辣椒油。

当日晚饭就是酸笋豆角面条浇辣油。很多人吃不惯,辣的到处找水喝。姜大娘有先见之明,提前准备了冷凉的绿豆茶,简直成了救命汤了。

但热血汉子多数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火辣辣的味道。尤其几位村老,倚老卖老的暗藏起一坛子来。

新辣椒籽又被阮清给催芽种植在了露天苗床里,这次就叫给了姜月娥带了二十人管理,虽然只有五亩地的苗床,但可以种植三十多亩地的辣椒来,还是很可观的。

待芸薹收获的时候,菜籽都不卖,留给村里榨油做辣椒油、辣椒酱。冬麦收获后,山里土地翻整,扩大种植了一季豆类,可以肥地。待日后再种一茬玉米和红薯。

其后日子,就惬意起来,阮清陆续的采摘除留种辣椒,其他就送村里食堂炒菜吃,什么青椒炒河虾,青椒炒豆角,青椒炒土豆丝,青椒酸笋,村人渐渐的都喜欢这个味道来。

五月底,第一批红薯开始收获了,村老们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亲自拿着锹耙等工具收红薯,也没等阮清仔细的讲方法。

他们沿边松土,没有人粗暴的铲在田埂上,像考古一样层层挖,看到红薯就格外仔细起来,两分地还是太小,半天就齐活了。

看着大堆的红薯一筐子一筐子的过称,共计一千三百多斤,合到亩产六千五百多斤,老头们乐呵了。看红薯的眼神犹如是金疙瘩一样火辣辣的。

窦天胃带人给拉出田的红薯秧子给剪了苗,扦插进入新备的田埂里。

阮清和阮玉成至此闭关时间结束,进入了普及几样作物阶段。

时至八九月后,东梁全国各地的河滩、山脚下,荒地上,甚至良田边,陆续发现奇怪的作物来,有顺地爬的藤蔓,有类似高粱的却结了奇怪的棒子,还有挂着细长条果子,沾手火辣辣的。

有人以为辣椒是什么草药,给采摘了送药房去。药房的掌柜也说不清楚,一郎中细尝后,“味辛,性热。可以试用于温中健胃,散寒燥湿”恰逢一例顽固性寒症,郎中顺手给加了两个,竟是得了奇效,辣椒名声大噪起来。

第二年后,这几种奇怪的植物变得普通起来,不少人割草时顺便割了喂猪喂牛,牲口很是喜爱这口味。辣椒有重味,被祸害的少,果子有的药房出了五十文收购的。

有日,有个扛活的工人带了几个棒子送给食为天,“兄弟!这个棒子煮了可以吃,你们要吗”“这是啥?以前没见过啊。”

“我家旁边长了一片,看它结的棒子一样,我们就叫它棒子了!”那工人挠挠头皮憨笑了。“煮了还是很好吃的!没毒,我家都吃了几顿了。”

“好吧,我们试吃一下,如果还行就给一文钱一个买你的,成吗”

“那感情好啊!”工人原是想感谢食为天给他们的照顾,没成想还成了生意了!

自那后,食为天每日收购玉米棒子给煮了一大锅的卖,两文钱一个。煮玉米棒子香甜远飘,吸引了不少人来买。尤其外地货商还以为当地特产给带了送人。

有人发现玉米、辣椒行情居然比种植粮食划算,先出手收集了种子,正式的种在了自家的田地里,成了第一波获利人。

红薯藤子割完后,有人就刨地刨出大块的根块来,质地也是脆嫩的,喂牲口也爱吃。就主动的收集起根块,缺粮的时候,丢在锅里煮出香甜软糯,出奇的好吃。这种作物也被人有目的的种植了。

当然,还有很多在野地里没有人发现,就天种天养的自己生长着,有瘦弱的,有蓬勃的。

第三年,三种作物已经在东梁铺开来,甚至随着商队流入其他各个国家。

大殿上,大司农韦钰闻奏报的“东梁有嘉禾,亩产逾千斤”,正式给起了很形象的名字叫地瓜、包谷、武德帝很高兴,好不容易扛过了饥荒时期,库里存粮一点没有。这天赐嘉禾实在是东梁福气啊!当即就下旨把地瓜、、包谷纳入官粮范畴,可以按收成缴纳地税。此举促进了两样作物的迅速普及。而辣椒也陆续的进入菜肴,为不少人喜欢起来。

东津府,一个田庄里,气氛冷凝,桌面上放了三盘煮棒子、煮红薯、辣椒炒肉片,十余人站在一排,等候窗前站立的男子发话。

等的久久不见动静,十余人面色灰暗,准备自戕谢罪时,“哈哈哈。。。。。。。”笑声由小边大,最后简直是仰天长啸。

“果然是不同凡响,我只以为东西没有外流,把目光放在了东津府四城范围,简直就是作茧自缚、鼠目寸光啊!”笑声毕,低声的感叹如有沉沉的分量,压的气氛更是低沉。

“这招妙啊!现今除了东津府地盘,东梁全国、其他国家居然都可以寻到这几种奇物,简直是瞒天过海啊!”

“我魏国保留了三百多年的圣物,一直在圣坛束之高阁,没想到就是嘉禾两字,在东梁这块土地上发光发热起来!”

“天意!天意!当初神巫巫黛丽给我说在苦难处可以寻到,想来还是我不够心诚,没有放下身段来,罢了!我的错,白白蹉跎了三年多。”

“阿武!今日起,你带人经营这个庄子,接纳落难的魏国人民,尽量融入这里的生活。我会离开这里,去处不定。即使再遇到我,你们也当不认识我,直到我要带了天降者回魏国去的那天。你们都给记住了!”

“少爷,不可!你千金之躯,怎么可以犯险?让我去吧!”

“我去!”

“我去!。。。”十余人羞愧的抢着说。

“闭嘴!这是命令!”年轻人闭目沉思一会儿,

“这是我的宿命!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不在的时候,好好的生活,娶妻生子,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同样流落而来的国人,有朝一日,你们还会随我回魏国去,重建我魏国大邦!”

“是!三少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