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快,一晃数日。
紫禁城金銮殿,乾隆高坐龙椅之,下面站着文武百官。
“宣!刘墉觐见!”
随着太监一声高呼,刘墉大步走进大殿。
看着进来的刘墉,群臣纷纷侧目。心道此次赈济岳东,这位御前新宠,看来要高升了。
“微臣刘墉,奉旨赈灾岳东,现已完成,向皇交旨。”
站在大殿中央,刘墉呈奏折。
接着有小太监接过,然后递给大太监,大太监再递到乾隆手里。
这奏折之中,详述了岳东灾情,以及灾民情况,看的乾隆也不禁一阵皱眉。原以为只是一次寻常旱灾,没想到竟然这么严重。
但紧接着,看到灾情已经渡过,百姓再次安居乐业,乾隆又是一阵欢喜。
“好!很好!好一个刘墉!”
合奏折,乾隆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如此大灾,刘墉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彻底平息,着实能干。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始至终,朝廷只拨粮八百万石。刘墉并未再向朝廷索要钱粮,而是自行解决,这可替乾隆省了一大笔银子。
“刘墉听旨!”
一阵高兴,乾隆一声轻喝,当即下旨。
“刘墉赈灾有功,升两级,封为任内阁侍读学士!”
“看看,看看,升了!”
“一品两级,从五品变从四品了。”
“内阁侍读学士,意义非常,前途无量啊。”
听到这道旨意,百官不禁一阵议论,一个个‘看被我说中了吧’的表情。
“谢主隆恩。”
相比之下,刘墉倒是脸色如常,接着又掏出一本奏折。
“臣此次岳东之行,对天道无常深有体会,辗转数夜不能成眠,特‘常平仓’一策!”
“哦!快呈来!”
刘墉不但办完差事,而且还有新的想法主意,乾隆越发欢喜。
“好一个‘常平仓’!”
紧接着,当看完刘墉的奏折,乾隆又是眼前一亮,瞬间龙颜大悦。
所谓‘常平仓’,其实是一种策略。
在粮价低靡的时候,朝廷出高一些的价格收购粮食,这样既可充盈粮仓,又可避免粮贱伤农。
在粮价高涨的时候,朝廷以低一些的价格出售粮食,这样既可增收国库,又可避免粮贵伤民。
说白了,就是朝廷统筹,调节粮价!
此次赈灾,刘墉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祸猛于天灾!如果不是高升粮店等奸商,肆意提升粮价,灾民也不会如此艰难。
此时他提出‘常平仓’,就是为了避免奸商操纵市场,危害百姓!
“刘墉听旨!”
这常平仓有益于国有益于民,而且容易实施,实在是一件良策。乾隆大喜,看着刘墉越发喜欢,接着就又是一道圣旨。
“刘墉献策有功,再升一级,封为督查院给事中!”
“哎呦,又升了!”
“正四品了!”
“连升三级!”
“督察院给事中啊!”
听到这道圣旨,百官忍不住又是一阵议论,短暂的惊讶之后,纷纷换‘看我说什么来着’的表情。
与此同时,对于所封官职,百官也是一阵咂舌。督察院是干嘛的,监察百官啊。这给事中虽然只是正四品,但与御史职责一样,都属言官。
封这么一个官职,可见皇对刘墉的器重!
“谢主隆恩。”
刘墉仍是一脸淡定,谢恩之后,往袖口里一伸,又掏出一本奏折。
“臣还有一本!”
“还有一本?快快呈来!”
乾隆一怔,接着面露欢喜,这一连三本了,看来今日不止好事成双。
“还有啊。”
“这可都连升三级了?”
百官又是一阵议论,一个个看向刘墉,掩饰不住的羡慕嫉妒恨。心说你都连升三级了,这速度都赶八百里加急了,您还不满意啊?还给其他人留点机会不?
“大胆刘墉!”
正当百官羡慕的牙根痒痒,乾隆忽然一声暴喝,直接把奏折扔到地,勃然大怒!
“你竟然抓了岳东所有官员!”
“这是怎么了?”
“抓了岳东所有官员!”
刚才还羡慕呢,忽然看到乾隆动怒,百官都是一怔。紧接着再听到后面的话,一个个瞬间瞪大眼睛,满脸惊骇的看向刘墉。乖乖,抓了岳东所有官员,这也太敢做了!
“回禀皇,总共才三百一十七人,并非岳东所有官员。”
刘墉一脸淡定,还在那跟乾隆挑字眼呢。
“总共才?”
乾隆差点给气背过气去,一脸冷笑的看着刘墉。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各地知府、知州、知县,几乎全被你抓了,你这还总共才?”
“回禀皇,他们贪墨赈灾粮,再以高价卖给灾民,罪行令人发指,不抓不足以平民愤!不严惩不足以明法纪!”
“你气顺了,那朕的岳东呢,何人治理!”
“回禀皇,臣回京时,已经让各级属官暂掌各地。在朝廷新任官员到任之前,不会有什么问题。”
“新任官员?你说的轻巧,三百多人,而且都是主官,朕去哪里给你找!”
“回禀皇,臣抓了三百多人,但除了巡抚、三司等主犯之外,也并非都要杀了。其余从犯,可降级罚俸留用,以观后效。省级降为府级、府级降为县级、县级降到底层,不需要外调太多官员。”
“你……”
乾隆气的直咬牙,心说这么大的官员变动,你当说着玩呢。而且朕是皇还你是皇,你这都替朕决定了。
“好吧。”
但再一想,除了这法,他也没别的招儿了。乾隆愤怒的瞪一眼刘墉,只能以刘墉所奏办理。
“得。”
看到这一幕,百官乐了,心说这位御前新贵,刚连升三级,这就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