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 四足鼎立(1 / 1)小木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知许昌内乱,曹昂大惊失色。

许昌可是大本营,大本营都乱了,他哪还有心思战斗。

曹昂想要回城,却又得知曹丕劫持了天子,朝东南方向而去。

这一下曹昂更加不知所措。

以为曹丕的离去,汉室老臣们也再次集结起来。

毕竟曹丕的目的是劫持天子,没想着将他们一网打尽,只是带走了没有兵卒在侧的朝中大臣。

仅存的汉臣们再次集结起来,迎接刘里大军。

曹昂见城池城门大开,刘里大军又紧咬着不放,甚至此战无望,领兵投刘备去了。

汉臣们迎刘里入城,这才得知天子去向。

刘里心中欢喜,表面上却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说道。

“竖子敢尔!赵云!”

“末将在!”

“命你领本部人马前往追击,务必将天子送回来!”

赵云闻言一愣,他跟随刘里的时间也不短了,自然知道刘里的情况。

如今天子都跑了,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追。

“喏!”

不过他还是领命而去,还未离开,便被苏谦拦了下来。

“不知苏大人有何指教?”

说起来苏谦如今的地位在刘里麾下并不是非常的高,好多人都在他之上,甚至是赵云的等级换算下来的话都已经跟他平级。

但赵云却不敢轻视与他。

一来苏谦是刘里的大舅哥,绝对的亲信。

二来也是跟随刘里的元老,论资排辈的话绝对是排在最前面的。

文臣里面,没有人比苏谦更有资历。

苏谦闻言,却微微一笑说道。

“还请赵将军借一步说话。”

赵云翻身下马,与苏谦到一旁,苏谦这才继续说道。

“不知将军可明白齐王之意乎?”

“嗯?”赵云眉头一挑问道。

“还请大人赐教。”

苏谦道:“齐王言务必将天子送回来,这个送子”

赵云闻言顿时恍然,随之拱手说道。

“若非大人之言,云险些误了大事,多谢!”

苏谦摇头笑道:“此乃分内之事,无需多礼。时日不早了,谦便不耽误赵将军营救天子了。”

两人就此别过,苏谦这才离开找刘里复命。

刘里知道赵云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中也就放心了下来。

他安抚住新降的老臣们,然后命徐庶、裴元绍领兵五万假意支援赵云。

又命张辽、高顺各领三万人马取兖州各地。

刘里很想自己出征,可是许昌毕竟是前皇都,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根本脱不开身。

不过刘里虽然身在许昌,但心思却一直放在前线。

“使许攸前往说降于禁、臧霸等人,此等良将,若弃之实为憾事。”

是的,臧霸驻扎在下邳,于禁屯与济阴。

还有其他人也分布在兖州各地,这些人都是人才,而且不难看出这些人并不打算跟自己死磕到底。

招降的事情十有八九能成。

而且许攸做说客的级别已经练起来了,绝对是如今最为顶级的一批。

由他去说降,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曹丕投靠孙权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里的耳中。

这件事让刘里多少有些惊讶。

曹丕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不甘屈于人下,如今却主动投靠了孙权,其心思昭然若揭。

孙权不是傻子,但却接受了曹丕,并且派出了凌统支援曹丕,其意思也非常的明显了。

仿佛是在对刘里说:“曹丕不管是真的归顺与我还是假归顺与我,但明面上已经是了。既然是我的小弟,那么他的那些地盘也就都是我的,你要是再起什么心思,就是对我宣战!”

刘里自然是理解的,而且他也没有再继续打下去的欲望。

毕竟新增的地盘本来就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消化。

更何况如今的形式在这里摆着呢,谁先出手谁倒霉,不如坐山观虎斗。

为表诚意,刘里留张辽守兖州,高顺守许昌以及河内东部所属的地域,然后将大军调往乐浪、带方。

他自己也回到邺城,将邺城定为政治中心。

袁绍当年便是以邺城为政治中心,曹操也是魏王,所以刘里也不例外。

当然,他原本是想着以东平郡为中心的,毕竟那是刘里最开始的地方,而且如今也是非常繁华的地段。

但东平的地势并不适合做政治中心,所以最终选择了邺城。

刘备和孙权见刘里大军调回去了,立马就放宽了心,再次开始互殴。

在此之前,许攸不服所托,成功的说服了于禁和臧霸,其余人也说服了不少。

那些不愿意归降的,自然是被刘里大军一路平推。

张郃也看事不可为,转身投靠了马超。

四足鼎立之事,在曹操的死亡之后,很快的便形成了。

刘里调离大军,为的就是给刘备和孙权看的。

毕竟两个人已经打了很久了,若是就此罢兵肯定是不合适的。

但有刘里在侧虎视眈眈,他们哪能安心对抗。

马超也很聪明,取了司州之后,立马掉转方向取胡羌。

羌族虽然与马超交好,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更何况羌族的势力并非铁板一块,要是生了变故,在关键的时候背后捅刀子那就危险了。

刘里调兵其实并不需要调离的那么远,但他还是那么做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进兵三韩。

如今三韩还处于混乱期,实力也及其弱小。

而高句丽一直心有不服,正好杀鸡儆猴震慑一下。

高句丽毕竟实行了文化入侵这么久,已经在新一代人身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虽然一直被刘里压着,但实力却不容忽视。

所以说这段时间高句丽起了心思,却不适合再战。

最好的办法就是威慑,灭掉三韩以示警告。

三韩多方势力,刘里收拢一批打压一批,很快就将其收入囊中。

刘里再次实施怀柔政策,大肆的融合基层百姓。

将一批三韩人士迁移到中原,又将一部分汉人迁移到三韩。

解决了三韩之后,刘里便将重心放在了发展海面上。

船是必须要有的,哪怕不为了战争,也必须要有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