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翻山越岭(1 / 1)刍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峦起起伏伏,看不见尽头,树木葱葱郁郁,朝阳漫撒,万物生长。

起起伏伏的山峦中,鸟虫低鸣,溪水慢流,一副世外桃源之景。

突然,一处山谷中群鸟惊飞,随即,只见一个人影从一座小山上飞跳而下,稳稳落在小溪边。

来人捧起清澈溪水喝了两大口,脸上满是惬意。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在大山中穿行的鲁灵。

从洞口出来,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在这起伏无尽的大山中行了两日。

大山之中,杳无人迹,自然没有道路,他只能利用修为翻山越岭。白天赶路,夜晚到来时,他要么在大树上休憩,要么在山洞中打坐。

根据他估计,此时正值夏尾。

从此处推断,鲁灵猜测自己最少在地底困了数月时间,但这只是推测,做不得准。

而从地形和天气判断,此地属于黔境的可能性极大。

喝完水,又洗了洗脸,疲惫尽去。

抬眼间,却见天边升起一股青烟,青烟袅袅,直向天际。

“有人家!”

虽然相隔很远,但鲁灵一眼就看出,那绝对人家中柴火燃起的青烟。

当下不再迟疑,直接飞跳而起,抓住一根树木跃身其上,随后又借力一跳,立时飞落另外一根树木上。

此间树木茂密,如此赶路自然最快。

一时间,鲁灵就像一只身手矫捷的猴子,不断在森林上跳来跳去。

来到一处山坳间,其上长满大毛竹,方才跳落一根竹子上,四处立时传来无数惊叫。

定睛细看,原来是猴子,毛发金黄,体型半米多。但其尾却很长,接近一米。

鲁灵不管,荡起竹子,飞跳又一根上。

接连飞跳间,猴子们惊惧渐去,竟纷纷跟随在后跳跃不止,口中更是叫换不断。

一时间,竹林里叫声不断,“唰唰”之声此起彼伏,整片竹林就像荡起波纹。

鲁灵心情大好,不禁笑道:“哈哈,看看是你们猴儿跑得快,还是我跑得快。”

说话间,他赫然加速,才落一竹,身形不做停留,又飞跃而起,霎时间,群猴已然被远远甩在身后。

翻过两座小山,上到一座高山顶,前方景物映入眼帘。

在高山下,这时一处长不知几许,宽在十余里的平原坝子,很是平坦,其中一条大河贯穿而过。

在坝子中,绿油油的稻苗静静生长,好不美丽。

在大山之下,则只有一户人家。

此户人家宅院很大,占地在两三亩,四面筑起高墙,墙内建筑错落分布,一看就是一大户人家。

此刻,一间偏房的房顶烟囱中正升起袅袅炊烟,将这天地点缀得更加难以言说。

在高山下,满山都是金竹林,林下很空旷,显然经常有人光顾。

稳稳飞落地上,整理衣衫,拍掉其上灰尘,大步流星向山下宅院而去。

来到院子外,朱红大门洞开,其有一匾,上书“羊古别苑”。

左右各有一联,上联:深夜得梦地龙语。下联:一朝高山变平原。横批:感恩上苍。

此对联对鲁灵来说很简单,意思就是说,在梦中得到蚯蚓嘱咐,而后高山都变成了平原。

“这对联有些奇特!”

按理来说,贴对联无非不出“福绿寿喜财”,是寄托主人对美好生活之向往,可似乎这家屋子的主人却别出心裁。

隔得墙院,还能听到其中人声,以及孩童欢笑之语。

“嘡嘡嘡!”

门环敲动,约莫半盏茶功夫,出来一青衫男子。其人五十出头,头发花白,面容慈祥,五短身材。

鲁灵立刻双手合十:“无量天尊!”

来人立刻鞠躬:“见过道长。”

“这位施主,贫道云游天下,走到此境不知是何地界,还请打听一二。”

对方道:“回道长,大地方来说,此地属湘西地界,往小了说,属羊古镇。”

此时,鲁灵才终于知道身处何方。

“多谢!”

说罢,鲁灵就要转身离去,可那人却立刻喊道:“道长,我家家主特别尊崇修道之人,还请到屋中用过午膳再走也不迟。”

略微思考后,鲁灵道:“既是如此,那就打扰了。”

“道长里面请!”

随其进得门来,院中布置雅致,水榭亭台错落有致,各种花草四处摆放,幽香沁人心脾。

其中,丫鬟模样的少女约莫五六人,有的在裁剪花草,有的正打扫院子,有的正带着四个孩子在院子嬉戏。

见鲁灵到来,丫鬟纷纷行礼,很有礼貌的样子。

七绕拐下,随人来到一间屋子外,上书“风雅阁”三字。

进得屋来,其中装饰更加雅致,家具全部以红木打造。

“道长,请在此处静坐,我去请家主!”

很快,只见一人从偏房出来。

其人六十多岁,身高六尺,满是儒雅之气。

“道长登门,请恕未远迎。”那人双手抱拳笑道。

“家主客气,贫道不过路过此地,叨扰了!”

“唉,道长能来到本人这偏僻之地,实乃缘分,在下高兴还来不及!”

“阿福,去泡上好的毛尖来!”

原来,那人叫阿福。主客坐下,那人问道:

“在下杨黔林,不知道长法号。”

“贫道无量!”

“原来是无量道长!”

“贫道在深山修行太久,敢问杨施主,不知今年为何年?”这是鲁灵最关心的问题。

“若是老朽没记错,今年该是甲戌年农历四月十六,也就是民国二十三年。”

听得此言,鲁灵顿感惊讶:“民国二十三年!”

他可是清楚记得,当初到达星城是乃是民国二十年,没想到如今竟然已是民国二十三年。

如此算下来,他在地底最少昏睡了两年时间,实在是有些难以置信。

“道长,您没事吧!”

鲁灵笑道:“没事!就是有些感慨,正所谓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时间过得真快!”

随后,两人喝茶闲聊,得知杨黔林自小熟读诗书,父母早就过世。

“杨施主,我看大门外的对联颇为神秘,不知其中可有说法?”鲁灵闲问。

可对方却很有兴趣:“哈哈,道长真是高人,一眼就看出玄机。”

“其实,这得从在下祖上说起。”

随后,鲁灵听得一个颇为神奇的故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