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别人,还得为孩子活下去。时间太久了,袁沐沐不值得奶奶为了五个子女付出了什么。只是在电视书籍里,看过很多死了丈夫的寡妇,日子都非常不容易。
实际上,在爷爷刚死的时候,奶奶还有婆婆活着。不过这位袁沐沐的曾祖奶奶,在七十二岁的时候改嫁,离开了袁家。这曾祖奶奶也不是袁沐沐爷爷的生母,是叔母。曾叔祖没有儿子,过继了自己弟弟的长子,也就是袁沐沐爷爷。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爷爷是长子却被过继,家谱上爷爷和叔叔是承了两枝,族谱也分开了。
由于爷爷早逝,曾祖奶奶改嫁,想必奶奶当时也背负了不少风言风语。这些可以想象,而除了这些,男女问题也是农村人很喜欢关注的东西。袁沐沐小的时候,见过爷爷的弟弟,二爷爷。这位爷爷有泥瓦匠的手艺,娶的媳妇是个麻子脸。麻子,就是出水痘留下的痘印。
奶奶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袁沐沐好几个大爷叔叔都叫奶奶“花娘娘”。什么意思呢?就是奶奶出嫁的时候,穿的漂亮,人也漂亮,“娘娘”是婶婶的别称。“花娘娘”后来守了寡,偏偏小叔子媳妇是个麻子脸,很是给了很多人想象空间。
袁沐沐这麻子奶奶不和奶奶说话,原因不明。据袁沐沐小时候听到的,是说二爷爷给奶奶地里干活,被麻子奶奶看见,大闹了一场,又找上门和奶奶吵架,后来就不说话了。不过,袁沐沐觉得自己奶奶肯定没有那个意思。小叔子来给地里帮忙,是因为袁沐沐父亲当时才十几岁,根本出不了力,干不了活。大姑倒是快二十了,重体力活还是得男人来干。
奶奶和二奶奶几十年不说话,日子照样过下去。二爷爷家,和父亲同辈的是袁沐沐的一个大爷和一个叔叔,这俩妯娌也闹翻了,同样不说话。袁沐沐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家二婶要是也在家里住,说不定和母亲也会闹的不愉快。
只是,日子不能假设,只能接着过。
母亲百日坟过后,袁沐沐父亲就住在了工地上,全年无休。袁沐沐也很少再回娘家,回去看谁?
稀里糊涂地过了几个月,在二宝出生的十几天前,袁沐沐知道了袁震网贷过百万的消息。拉下脸皮,找了好几个从事法律行业的同学问了,钱是必须还的,利息可以商议。
催债的电话把老家村里一个家族的人都搅动了,很多人都打电话给袁沐沐。“能不能找人看看,是不是被人给骗了?”
“看能不能查查是不是经济诈骗?”
“那么多钱都花哪里去了?车也没有,房也没有,也不赌博,都怎么花的?”
袁沐沐给袁震打了一个电话,结果微信上收到了一个欠债的图片。
亲戚朋友几十万,网贷几十万,还有信用卡也刷了好几万,这么多钱,怎么都只是数字?就没有一点实物,骗也被骗的彻底。
袁震从小就不怎么爱说话,大了也是同样。自从小的时候手指被他自己割伤后,写的字也不怎么样。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和袁沐沐差两级,所以他们俩的老师基本上都认识。袁沐沐是不用老师操心就能学好的那种学生,文科很好,理科也不错,要不是袁沐沐自己非要出去打工,大学也不是不能考上。
袁震就是让老师比较头疼的孩子。在刚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奶妈的溺爱,也由于东北口音,在学校里受很多同学孤立。这个学校是在隔壁村子,很多同学、老师都认识。突然有这么一个从小不在村里长大,说话还很奇怪的孩子,自然被很多人瞧稀奇。
袁沐沐也有口音问题,不过她是女孩子,小学时候男孩女孩还不怎么一起玩。女孩子之间也没有孩子王的问题,袁沐沐适应的还不错。
在袁震几次哭着回家后,奶奶去学校找了老师。这下好了,奶奶一走,更多孩子觉得袁震没长大,靠家长撑腰,还要奶奶去找门子,不好玩。中午放学时间是一样的,记得有一次,袁沐沐都到家快吃饱了,袁震还没回来。
袁沐沐回头去找,可见着袁震了,一个人在路上走两步退三步,不知道地上有什么好玩的。主要是就他自己,也没别一起,放学不回家吃饭,真让人生气。
袁沐沐比袁震大两岁,三年级,一个村同个班的有六个女孩。往往放学的时候几个女孩一起走,袁沐沐也不好意思说要等着袁震一起。和袁震同班的有个同龄的男孩子,不过和袁震不怎么熟。去年过年前回家,今年秋天上学。这段时间都是和奶奶一起在家玩的时间比较多,自然和村子里的男孩子玩不到一起。
袁震在学习上也没有袁沐沐的灵性,一年级考的就不怎么样。上学期结束的时候,袁沐沐是语文数学都是九十多,袁震是刚及格。在听到前几名有小红花,自己没有后,回到家的袁震跟奶奶说没有小红花,说完就哭了。小孩子不太懂,也知道学习好有小红花戴是好事。
奶奶是怎么哄的呢?“等奶奶去赶集,给你买个大的。”
哭了的袁震,拿着奖状的袁沐沐,奶奶更关注那个哭的。什么好的都给大孙子留着,想着大孙子给买肉吃,人老了也就只这点想法了。
可怕的是人没有前后眼,看不到十年后。袁震借钱借到整个村,把奶奶、母亲几辈子攒下的好人缘给霍霍了干净。
好人缘,挣起来难,破坏它却很容易。
要是母亲活着,她肯定是伤心的不行,几十年的脸都被丢尽了。袁震竟然和袁沐沐说,母亲已经去世不用给他操心说不定是福气。
借给袁震十几万的表姐给袁沐沐打电话,“袁震说他要是死了说不定就好了,我说你怎么不去死?这孩子真是瞎了。你妈妈当年上东北躲的这么个东西,想死?这是人说的话吗?”
好死不如赖活着,还是活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