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手部运动,对小朋友来说,球就是最适合的玩具了。大宝会走的时候,袁沐沐还查过资料。说是小朋友的玩具里面一定要有一个会响的球。
于是,袁沐沐就买了好几个,还亲手做过一个。做这个球,用的是不沾布。那还是闲着的时候刷网,看见有个妈妈给还没出生的孩子用不织布做了一本书。这本书包括基本的识字、穿衣服什么的,看起来很好。
只是袁沐沐没考虑自己是一个手残,布是买了,书没做成。也买过毛线,拆了三次才勉强织了一个毛衣。毛线倒不是孩子出生后才开始买的,最开始买的是为了给母亲钩一双棉拖。勾好之后,母亲虚肿的脚差点塞不进去。最后还是在脚后跟的地方开了一道口子,才勉强能穿进去。
父亲那时候说过一句话,“能工巧匠,做鞋两样”,让袁沐沐一直记着。人的左右脚本来就有稍微的差异,而一般做鞋的时候左右样子只是反正的区别,做好之后很容易有不合脚的情况。本来想着再给父亲做一双,后来怀二宝、母亲去世,这鞋也没做成。
主要是那时候袁沐沐发现,买的黑毛线太难看了。等给大宝织了一件毛衣后,袁沐沐想着毛衣不好吃,不如给孩子做玩具。于是在网上找了一个毛线玩偶的钩织视频,结果鹿的身子没钩完,就钩不下去了。
到现在,大宝拿着那个只是钩了一个圆筒的玩具也玩的很好。
看了不织布的视频后,梦想挺好,就是没做成。后来又看到一个用方形布片拼接圆球的视频,这个没什么技术,袁沐沐觉得自己能做。结果,用胶,这布片就沾不到一起,只能用针缝。可以用针,技术不到家,每个接缝都不能保证尺寸一样,最后出来的是一个比较扁的球。用了点棉花填充,里面放了一个铃铛,扔起来有些动静。
这些棉花还是小宝出生,父亲过来给外孙送粥米的时候拿过来的。风俗是给外孙买小被,带一点棉花。这棉花是袁沐沐出嫁时候做棉被剩下来的,保存的还不错。风俗里舅舅是给外甥送帽子,帽子里要放六百块。二宝那时候,袁震正好经济有些问题,这个帽子钱也没有。让袁沐沐很没有面子。
后来,袁震就不怎么过来。有次给大宝买过一个喇叭玩具,还买过一个橄榄球,这两个玩具大宝都不怎么喜欢。
这个球大宝倒是很喜欢,就是没几天外面就沾了不少灰,很脏。到楼下遛弯的时候,带着下去玩过,结果不知道被哪个小朋友拿回家了。袁沐沐也忘了这球,过来几天下去玩的时候在别的小推车里看到,袁沐沐又给拿了回来。
在楼下玩,玩具很容易丢,特别是小车、球,这些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有次,袁沐沐带了好几个球,结果回家的时候只拿回来两个,其他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
忘了从什么地方看到过一句话,无论是家务、脑力还是手部运动,都不能代替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就是全身都能动起来的运动,没错,袁沐沐就是这么理解的。
为什么呢?因为小学时候的课间操不就是体育运动吗?到了初中,体育课最开始也要做一次广播体操。那之后,袁沐沐和两个孩子出去的时候,就会和大宝说,只能拿一个玩具。一个玩具比较好记,不容易丢。
有个小朋友家里条件比较好,有摩托车还有小汽车。这些不是用手拿着玩的,而是可以骑着转圈的。估计在小朋友的印象里,就是成人眼中的豪车了。车子一亮相,吸引了百分百的小朋友。大宝那时候还没上学,看见摩托车就要上去。孩子奶奶说了,这车非常费电,充满电出来没多会儿就没电了。而且不仅可以骑着走,上面还配了音乐,也是电动的。
前几天袁沐沐下去扔垃圾,看见孩子奶奶抱着一个小宝宝,看来是有了二胎。几个月没下去遛弯,估计小区里多了不少小孩子。而且,袁沐沐觉得,今年还会有很多宝宝出生。没办法,宅在家里几个月,孩子出生的几率大大提高。
现在大宝和小宝每天在家里,是把篮球当成足球,在屋子里踢来踢去。袁沐沐也不想管,孩子动起来比不动好。不让玩球,肯定要玩别的。嫂子给过大宝一个简易吉他,说是买一赠一,非常简陋。简陋的意思就是非常不结实,下午回来的时候还玩的挺好,还没吃完晚饭袁沐沐就发现这吉他坏了。大宝看见吉他坏了也不告诉妈妈,等着大人发现,他自己倒是说以后再也不会了。袁沐沐检查半天,想着用胶粘一下,看看能不能用。结果胶干了之后,一用力又坏了,看来是修不好。
袁沐沐也习惯孩子的玩具经常坏,汽车没轮胎、积木少一半、图书缺一页,这都经常见。就算是不那么容易坏的悠悠车,大宝也玩坏了两个。还有一个三轮车,方向盘也坏了。按说这些悠悠车不那么容易坏,顶多轮胎磨损下,有的能有七八年。给大宝买的一个,三天就把青蛙造型上面的耳朵给掰了下来。
音乐盒,生生地把盖子给揭了,暴力。袁沐沐也是在服了自己家孩子力气大,拆家高手。悠悠车不算,这几年给他买的小车几十个,到现在没一个是完整的。就是那种磁力车,大宝也能把它给拆成三份。
看起来还是球类比较结实,到现在还没有坏的。最近开始玩球说不定也是这个原因?主要是李诚实严令袁沐沐,不能再给大宝买玩具,袁沐沐也同意了。家里玩具不少,完整的不多,除了破坏不了的串珠玩具,其他的真是扔都可以。
有时候袁沐沐很生气,就会和大宝说把玩具给扔了。唉,谁小的时候不希望有玩不完的玩具,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动画?现在家里两个孩子动画是看不完,玩具也不少,零食每天都有,这生活挺好的了。
起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是中等水平。和别人家有儿童汽车、儿童摩托车不能比,又比那些还在农村玩泥巴的孩子好了不少。不是说玩泥巴不好,只是现在看来,城市的教育水平毕竟比农村好。
袁沐沐在小区里面就碰见过以前的一个同事,她婆婆家就在袁沐沐老家的镇上。去年碰见的时候,说要让孩子来这里上幼儿园。因为在镇上读了小班中班,大班一定要到城里读。以后小学在城市,起码要在幼儿园里和城里的教育系统有个对接。
她也跟袁沐沐说了,镇上幼儿园孩子多,老师少,没教什么东西。而城里呢,起码每个班级不会超过三十个孩子,老师有好几个,平均起来要比镇上的条件好一点。这个同事很小的时候就没了母亲,有一个双胞胎姐姐,一直都挺努力。
袁沐沐觉得这人活得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时候,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结果就挺好。要说这个城市真是太小了,李诚实也碰见过同事的大姐,说过几次话。李诚实没找到工作的时候,这个大姐还给李诚实介绍过一个,李诚实没去也挺感激。
今天早上李诚实还接到同事的电话,让他给带早饭。李诚实给带豆腐脑,小咸菜、油饼,说过几分钟就到。这个同事和李诚实一班,家离的不远,有的时候就开一辆车去车队。有次李诚实下班的时候开这人的车回来接袁沐沐和孩子,车不错,就是有很大的烟味。
两个人开一辆车上下班,能省一辆车的邮费,算是关系好的互利。李诚实就比较好笑,他回来吃点好吃的,还会拍个视频给这人发一下,炫耀下。
袁沐沐觉得这听奇怪,你发自己家的饭给人家看,这不是找骂?但这人从来没和李诚实翻脸过,估计是真的脾气好。
李诚实从别的同事那里买过米、酒,米用来煮粥、酒用来喝,还要炒两个菜,发给人家看。一边发视频一边还要说这米不错,下次还要买。酒也不错,老人喝着很好。就是现在孩子爷爷喝酒要有量,不能再买那么多了。
十斤的酒桶,说是给家里老人留一半,一半拿到楼上。现在也只剩了一个桶底下一点,李诚实还念叨着要再去买点。
袁沐沐觉得,就为了李诚实,也不能去考驾照。不然,李诚实还不得喝酒就喝个够,现在只他能开车,平时还很注意。
老李家,除了李诚实家这一支,其他几家对于酒都很爱。李诚实大爷家一个堂哥,大前年的时候,骑摩托车出去,中午喝酒醉了,还骑着车往家走。还没出城呢,就在一个巷子里出了车祸。大腿都断了,因为喝酒喝太多,都没醒,不知道是醉的还是痛的晕了。
人家要报案,都不知道他叫什么。还是从他手机里的联系人里找到人打电话,家里人才知道他出了车祸。还有几个月过年,他腿断了住院,不是晦气?
年轻的时候就爱喝酒,那时候最喜欢喝酒的地方就是叔叔家里,也就是李诚实父亲家。侄子来,要喝酒,叔叔能说没有,也不要什么下酒菜,就着咸菜疙瘩一瓶还不够。
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