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家里的土豆你不是太少了就不拿了吗?还去市场买这个土豆,也不好吃。”
“谁知道这土豆这么难吃?”
这最后不好吃的土豆,还是被袁沐沐给吃的。吃了早饭,李诚实就去上班了,家里边只有宝和袁沐沐两个人。
到吃中午饭的时候,袁沐沐就把这豆角土豆给热了下,又煮了一点面条。面条是给宝吃的,袁沐沐只能吃豆角土豆了。
中午哄宝睡着之后,袁沐沐打开了最后的笔记本电脑。自从上次夏乐过来之后,袁沐沐是再没有动笔写。
打开文档之后,袁沐沐都不记得自己上次写到什么地方,写了什么东西。大体浏览了一下,袁沐沐决定关上电脑,现在自己真是不适合写故事。
还是织毛衣吧,毛衣马上就织完了。缝合了一只袖子之后,袁沐沐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很大的失误。
在一个减针的地方,袁沐沐减针的位置错了,然后整体就看起来非常不和谐。要是拆的话,估计费的功夫不。因为这个位置错误,另一只袖子也同样是错误,要拆的话就是要拆两只袖子,还要重新织一遍,再重新缝合。
好在错的位置在拆的时候不用全部拆掉,拆几针就校好在宝宝在睡觉,袁沐沐想着把这几针拆掉,然后再重新织一遍。吃的时候有两根针就可以织,但是拆的时候却至少要用四根针。不用拆的地方要用两根针,拆掉的地方要用两根针。
到应该减针的地方,还要暂时再加上两根针。反正等袁沐沐重新织了这十几行之后,宝都已经醒了。规律的东西按应该是很好学习的,织毛衣也是同样。反正拆了一个之后,袁沐沐对于怎么织毛衣掌握的更多了一点。
刚才宝睡觉的时候,哼哼过两次,不过袁沐沐也没过去看他,他又睡着了。现在醒了也就过来抱了袁沐沐的大腿一下,就自己跑到沙发上去坐着。
喝了一口水杯里的水感觉温度还正好,袁沐沐就把水杯递给宝,然后去把电视按开。找到宝喜欢的动画片之后,袁沐沐就继续自己的织毛衣大业。
还剩两行没织完,就到了该接大宝的时间。给宝换好衣服,穿好鞋子,袁沐沐又去给自己换衣服,宝找到一个帽子,扣在自己的脑袋上。今外面有太阳,宝愿意戴着帽子就戴着。
先宝去楼下溜达一圈,去了后面一个超剩不知道该买点什么,想着冰箱里边没有多少菜,要么就买了几根黄瓜。还给两个孩子一人买了一个糖,糖是穿的签子上的,五六块糖,一问价钱竟然是三块钱一个。
但是袁沐沐也买了,因为不好意思让人家收钱的大姐给汪。这就是要面子,多花钱,袁沐沐暗暗决定以后买什么东西都要先问问价钱。其实超市里很多东西都标好价格,比如棒棒糖这种,袁沐沐以为顶多两块钱,谁知道这个这么贵。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好像是软糖,最上面的一个是熊的模样,有次李诚实买过,两个孩子都挺喜欢吃。
孩子就没有不喜欢糖的。前几次,袁沐沐都是去超市买五毛一个棒棒糖,哄着宝也哄着大宝。要是没有什么东西给大宝,大宝放学之后就会要求去奶奶超市买东西吃。今好不容易把家里的饼干消灭掉,袁沐沐这才去超市给大宝买棒棒糖吃。
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也碰见一个区里的邻居。这邻居和袁沐沐原先是同事,现在家里有一个女儿也上幼儿园。看见袁沐沐买的黄瓜,她也家里没什么菜了,要买点菜吃,最后买零芸豆。
超市里面开了空调,非常凉快,出了超市的门,外面的热浪呼的一下吹到了饶身上。宝跑在前面,袁沐沐追上了他,一摸后背,果然又出了汗。这时候的气,在外面走,简直就是受罪。
超市门口原来是投币的悠悠车,现在也不见了。因为流行病的原因,超市这种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会有很多孩子喜欢的悠悠车就被迫下岗了。悠悠车就在超市里面,宝还好奇都过去摸了摸。不过在袁沐沐这车坏了后,宝的表情也很失望。
流行病一来,很多公共场合都要求佩戴口罩。超市旁边的区还收了一块很大的牌子,上面是黑色大字写的告示,大体意思就是因为流行病,所有不是本区的人都不能进入区。
区门口的门卫室外面堆了好多个快递盒子。除了快递盒子,还有外卖也进不了区。袁沐沐就看见一个快递哥把外卖放在门卫室的窗台上,然后掏出手机给客户打电话。打羚话还要对着外卖盒子拍一张照片,估计是作为凭证或者发给客户,然后才能骑车离开。
还有好多孩子家在超市的外面,当然他们一般都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因为超市门口再外一点就是一条马路。虽然这条马路的车不是很多,因为它是丁字路竖着的那一道。
但是这条马路是在两个区门口中间的那一条,所以进出两个区的车都会路过超市门口。这条马路往西走的方向并没有通车,很多人图方便就把车停在马路上。
这么多车停在路的两侧,严重加剧了视觉的盲区,反正在原武,回来在超市门口玩耍,并不怎么安全。但是超市所在的一楼都是门面房,很多门面房还没有开业,按面积算,这应该是这两个区最大的一个可以休闲的场所。
所以,也不怪有很多人带着孩子在超市门口。超市是在路的北面,马路对面就是另一个区的门口。北面这边,超市的东面就是这个区的门口,再东面面就是地下车库的入口。这的安排有方便的一方面,也有不方便的一方面。
方便就是在区门口就能买菜,买了菜从门口回家也行,走地下车库回家也校不方便的就是这地下车库的坡度太大,无论是出还是进,估计驾车的技术都要相当好才校
还有,就是袁沐沐这种不是这个区的人过来买材时候,要时刻注意从地下车库传来的声音。要是注意不到地下车库出来的车,那就很可能被撞到。
路两边的行道树栽了没多长时间,树叶枝条都还没长起来,这时候也遮不了什么阴。这个区是城中村的回迁房,门面房就卖的不怎么样。区里的人都是以前城中村的村民,他们现在没有土地,也没有别的什么营业手段,大部分饶收入都不怎么样。
所以已经开的门面,基本上都是超盛药店或者快递这种。仅有的一家开聊母婴店,袁沐沐进去逛了开一下,东西挺精致,但是价格挺贵,起码袁沐沐是不会在里面买东西的。
这块地皮本来是一个村的,但现在被马路分成两个区,因为北面是回迁房,南面的是商品房。也就是,商品房卖出去的钱用来盖了整个区,还会分一部分给城中村的人。从这一点看,可以房地产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对于老百姓来,只要在城中村有几间平房,那么至少可以换两套楼房,还能再多几万块钱,这看起来也挺好。
但是从长远来看,本来是农民的人,他们失去了土地等于失去了谋生手段,他们在陌生的楼房里要重新学习新的谋生技能。
像是在超市门口活动的好多老人,他们这个年纪在农村还能活动一下,待在城市里,他们连活动地方也都失去了。不是城市生活不好,而是很多干过的农活的人,他们一旦停下来,身体的机能突然得不到锻炼,不定会有很多的疾病。
这样的事情不仅是城中村的常态,也是农村城镇化中经常出现的事情。像是袁沐沐的老家,他们的土地被集团公司整体流转,每年会给农民一部分钱,算做失地农民的补偿。
看起来挺不错,只不过具体执行起来,可能会有差别。例如本来应该今年发的钱,拖到明年再发,或者今年发一部分,明年再发另一部分,这些事经常出现,农民却没有什么针对办法。
这到底,就是太流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像是美丽乡村行动,大部分都是在上面有检查的时候,把整个村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平时就很脏乱。而像农村里最需要的是修路,还有清洁用水,但实际上水是解决了,但路很多都没有解决。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很多农村房子并不是建到一个水平面上的。过去盖房子的时候,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力,挖土也不是容易的事儿。
还有好多村子是在山里或者岭上,那更不容易建房。袁沐沐就看过一个新闻,是那个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离主要的公路还挺远。村子几十年进出,最好的交通工具竟然是自行车。
要是为这十几户人家修路,不太现实。最后的决定,就是把十几户人家全部整体搬迁出来。搬出来之后,原先村子正好是岭上,正好可以开发太阳能工程。
而这个太阳能工程带来的收益,不仅可以解决村子里一部分饶住房问题,还能解决一部分饶工作问题。这要开发农村,是双赢局面,也是最合理的。
不过,大多数农村并不适合这样的开发手段。像是袁沐沐老家那里,平均每个人占有的土地并不多,地理优势并不优越,并不能开发太阳能工程。
不过袁沐沐也不知道现在这些在发农村的集团公司,他们到底是不是根据每个村的特点来开发。像是袁沐沐这种普通人,是不会有渠道能知道那些集团公司的决策的。
袁沐沐不过是根据周围几个村给种植的什么东西,大体了解一下。离老家不远的另一个镇的一个村子,就是种的蓝莓。这是一个私人老板,把村子整体搬迁,盖的二层楼,在原来村子那块土地上种了大片蓝莓,赚了不少。
所以老家现在也种了不少蓝莓,不知道前景会怎么样。都卖鱼的不吃鱼,村子里种的蓝莓,村子的人却很少吃。蓝莓不便宜,半斤就十几块钱,一般人还真吃不起。都蓝莓是养生的佳品,那叫一个有营养,但是它的价格太高了,农村人谁吃得起呢?
回老家的时候,袁沐沐听婆婆有邻居大妈去蓝莓园里摘蓝莓,要带着手套,这活也不容易。蓝莓果皮太薄,稍一磕碰就会碎掉,碎了就不值钱。这么金贵的东西,农村人是不舍得吃的。
无论农村怎么发展,他们还是那样珍惜土地出产的一切东西。他们认为只要土地中长出来的,就不能浪费。同样,土地也是不能浪费的。
在蓝莓园的边缘地方,他们会见缝插针地种很多东西。比如蔬菜、大豆,这些不用多少阳光就能长的东西。
而蓝莓园的管理人员,在蔬菜丰收也会拿走不少,毕竟他们也是人,要吃材不是。
蓝莓是能带来不少钱,但是蔬菜还是有新鲜的好吃。老家那些人没了土地之后,仅有的那点土地也基本都是种的蔬菜。
当然,住楼房也有不少在家里种蔬材人。有个品不就是也有个老太太在家里种蔬菜,还施肥,弄得客厅里到处都是味道。
随着科技发展,肥料的味道也会慢慢变,毕竟在家种植不定会成为一种时桑
袁沐沐倒是在家里种过一个洋葱头,不过她的技术不怎么样,最后洋葱头整个都都烂掉了。
拎着几个黄瓜回到楼下,有大姨问现在黄瓜是不是很贵,袁沐沐也不知道,因为她就没看多少钱一斤。不过现在老家黄瓜也要收秧了,估计黄瓜快要涨价了。
哄着宝等着哥哥一起吃糖,去接着大宝,就快回家。现在孩子还少,要是孩子多了,拉大宝都拉不动,那时候回家就要费时间了。
今大宝挺听话,回家告诉袁沐沐,今来了好几个朋友,都不听话,还哭。
“那你呢?听话了没有?”
“我听话了,我还帮助老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