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1 / 1)薯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祖,您这么早起来干啥,窝里多躺会儿,外面冷呢。”

李秀娟提了一篮子蛋进来,见灶前坐了一个八十多岁精神抖擞的老太太,着急的说到。

“不冷,灶前暖和。”

老太太往灶里加着柴火,顿时火苗直往上蹿,老太太的脸也被火光映得红彤彤的。

“这灶就是好烧,还省柴火,所以,科学.....科学,得讲科学啊。”

老太叽咕着,话说得有点不连续,说完咳了两声。

“哎呀,妈,您快去那边歇着,我来。”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妇人走进偏屋。

“要你管我,想跟我抢暖和地儿,你去帮娟子喂畜不行啊!”

老太说话有点漏风,但十分有精神,紧握着铁钳,深怕儿媳妇梁玉英来跟她抢烧火的活。

“我懒得管你,等一下咳嗽起来难受,你别叫就是了。”

梁玉英说完就去仓里舀粉子,伴鸡食,顺便把米糠带出来,要加进大锅的红薯里煮一会儿。

李秀娟见这俩婆媳斗嘴只是笑了一下,婆婆就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说话难听,但心肠不坏。

她早已经习惯了。

那年自家老汉生病,家里没钱看病,全村一百多户人,全乡一千多户,跑遍了也没借到那十万块。

最后是婆婆把钱借给了她,人家都说,婆婆是看中她这个闺女啦。

所以才借钱给她家,但自始至终婆婆都没说要求自己嫁给她儿子的话。

倒是后来过了三年,李秀娟自己愿意嫁过来了。

用她的话说,就是那男人实在、踏实,不偷奸耍滑。

虽然家里穷了一点,但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是家庭富足,金银满仓的。

用老汉的话说,即使家里有金山银山,人不学好都得败光,人品最重要。

果然还是老汉能识人,那时老母是极其反对的,要不是老汉坚持,李秀娟也是不会嫁给林浩的。

一路走来九年多,自家男人一点没变,掏心掏肺的对她们娘儿几个,还撑起这一大家子。

纵是聚少离多也是苦中有乐。

李秀娟最欢喜的就是过年了,娃儿们也是,这是从年初盼到年尾啊。

“娟子,浩娃是说后天回来哇?”

老祖从腊月初几开始就每天问一遍,每次李秀娟都得认真的回答。

“得二十六呢。”

“那,今儿个是初几啊?”

“今儿个是二十三。”

得,看样子下午还得问一遍。

李秀娟拿出碗,兑了一碗藕粉递给老太太,得让她先填饱肚子,毕竟年龄大了,吃东西不容易消化。

然后把兜里精选出来的红薯丢进灶眼里,利用柴火的余温和炭火的热量烤熟,这是娃儿们的最爱,等下赶集晚了刚好可以吃。

“秀儿起来啦。”

厨房外站着一个十五岁左右的清秀女孩,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的中年男人大约四十几岁的样子。

“嗯,二妈早。我去把弟弟妹妹弄起来。”

女孩儿欢快的跑向正屋。

“好呢,我们秀儿真是越来越懂事啦。”

李秀娟把大灶里的柴火夹出来,把里面的炭捡到缸里,等下给老祖烤火用。

“哥,马上就开饭,你在这里陪着老祖。”

李秀娟把林伟推进来。

“麻烦弟妹了。”

虽然是一家人,但每次林伟都要说一声。

“啥麻烦不麻烦的,都是一家人。”

看着李秀娟忙碌的背影,再看看自己一双动弹不得的腿,林伟伤心之余还有几分庆幸,幸亏弟妹人好,当然更多的还是感激。

自己瘫了十年了,老婆跑了,就剩下一个闺女,要不是有这样好的弟妹,还不知道他和秀儿的日子有多艰难呢。

幸好这两年村里有驻村大学生,自己家也有帮扶干部。

他们教会了自己用电脑,学网课,开网店,如今也可以凭双手为家里分担一些,如此他的愧疚之心才好一些。

李秀娟麻利的洗了块腊肉,抓起咸菜,五分钟过后,一盘咸菜炒腊肉就出锅。

然后就是一大盘小菜,一大碗蒸蛋,一笼馒头,一锅红豆粥。

香啊!

梁玉英也喂好了猪和家禽,过来帮着摆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