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史可法回到了长安城都。史可法所看到的,是千里赤地,屋舍破败。
“西京犹在,百姓何在?”
史可法有些悲观,他看到的是从万历年间到崇祯元年的连年大旱!
万历四十三年,大旱。
万历四十四年,大旱。
崇祯元年,大旱。
从万历一直连续到了崇祯这一年,北方连续大旱。
大明即便能盛世一现,也承受不住连续的旱灾打击。
史可法认为,这是天有意降下的惩罚。
但在朱由检看来,这其实是一场小冰河时期的现象。当然,就算朱由检在这里,也跟史可法解释不清的。
使团们看着史可法,大家都是沉痛的样子。
长安城,还有数千军队,是曹变姣的。
“大人,你也无需担心啊。外寇来了,咱们就打!难道还怕了他们不成?”
曹变姣不屑道,他认为除了中原最有文化外,其他地方都是刀耕火种的社会状态。
曹变姣认为,帖木儿帝国就好像是古夏禹时代一样的落后。
史可法抬头抹了把眼泪,笑道:“我并不担心外寇,我是担心皇,担心大明的崩溃。”
曹变姣看了外面的千里赤地,血红光天,他认真的点了点头。
史可法随后带领使团,离开了长安。曹变姣继续带领着这数千军队,再度巡游整个秦川西南地方。
远在千里的京城,朱由检已经听到了外交的情报。
一件边境军队羞辱大明外交官的事件,被帖木儿帝国大肆宣扬,引得一些小藩国有些质疑大明王朝的实力。
朱由检平静无比的看着这份礼部奏折,心中居然没有半点儿怒意。
礼部尚书黄锦,静静的在一旁守候着。
“朕强硬,他们又说朕不讲道理。朕主张和善,他们就骑到朕的头来了!”
朱由检异常的平静,然后双手撕掉了这份礼部奏折,随后碎花满地。
“皇,是否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黄锦是礼部尚书,也有义务奉命组织和召开会议。
“孙承宗回京了吗?”朱由检问了一句。
“回了,随时都在等皇的召见。”黄锦说道。
“那就开吧,把袁崇焕也叫来。”朱由检说完,示意黄锦离开。
半个时辰后,袁崇焕和孙承宗一齐赶来,随后的还有卢象昇,曹文诏,徐光启,吴三桂。
原本吴三桂是没有资格的,但因为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孙承宗特许参与军国大事了。
大明朝廷的精英武将,此刻都被朱由检召集了过来,汇集在寝宫。
“臣孙承宗,拜见陛下。”
“臣袁崇焕,拜见陛下。”
朱由检看着面前的两位大臣,开口就道:“孙承宗,我们北方有多少人马?”
“启禀陛下,总共有六万士兵。”孙承宗回答道。
朱由检又看向了袁崇焕,问道:“工兵队伍,训练初成的有多少人?”
“三千人左右。”袁崇焕说。
其实召集一支精锐工兵兵团,完全无需耗费太多力气。因为在某种性质,工程兵很像是拆迁队,只需招募工匠,传授一些自我保护的军技即可。
“好!朕命令孙承宗,你留守襄阳大后方,保障后勤战略,这是最重要的!卢象昇,任命为秦川总督,领三万人马,一支三千工程兵,抵挡帖木儿帝国的进攻。”
“袁崇焕驻扎西凉潼关,领一万人马。还有未调回的曹变姣,吴三桂率领六千军队,与边塞明军驻守长城。”
“陛下,老臣认为不妥!”
孙承宗站出来,喊话道。
朱由检也知道孙承宗想说什么,清楚他不喜欢留守大后方,宁愿老将战死疆场。
但朱由检绝对不同意,孙承宗在大明的地位非常高。
一旦孙承宗出了问题谁也担待不起,而且还是会对大明总军队士气的严重打击。
这么说吧,孙承宗的地位,用现代化专业军事术语来说,就是军,委主席。
孙承宗非常严肃的说:“皇,帖木儿帝国凶恶无比。”
“这场战役,皇提拔的都是新任武将,作战经验不丰富。老臣应在前线,替他们参谋战事。”
这下袁崇焕和卢象昇可急了,好不容易能来一次正面刚的战役,怎么难道还要被孙老督师管着呢。
“不,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朕起草调兵令,将地方军队调配襄阳,又将禁卫军充当地军。”
“这件事,只有孙老师您最有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