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
在画舫之,方铭巧言善辩,舌战群儒,叱骂杨廷和的传闻犹如是狂风过境一般,传遍了整个紫禁城,甚至是让群臣和百姓都为之震动。
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也是跟双方当事者的身份有很大的联系。
一个是内阁首辅,是文官之中最大的官衔。
而另外一个则是锦衣卫百户,不过是正六品官阶。
双方的差距可谓是悬殊,而这场辩论的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最后却是以方铭取胜了,一席话语说的内阁大臣相形见愧,哑口无言。
正因为如此巨大的反差,所以使得这件事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甚至是传到了很多公伯侯卿的耳中。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锦衣卫百户!
……
……
南京。
夜色降临,整个天空被蒙了一层黑纱,一轮圆月爬了树梢。
万家灯火都已经渐渐地熄灭了,但是唯独兵部尚书府的灯火却依旧明亮。
在一间布置简单的书房之中。
一个儒雅谦和,内敛正气的老者正在挑灯夜战,批阅公文。
案台面跳跃着的烛火,映衬着他那饱经沧桑却又坚毅凛然的面庞,浑浊的眸光之中却是闪烁着智慧而深邃的光芒。
如果后世的史学家在这里的话,一定可以从对方的笔迹和举止神态看出来,此人正是一代圣贤阳明先生王守仁!
虽然王阳明现在年事已高,但是在批阅公文的时候,却是全神贯注,十分的认真,用笔在公文添加的批注都是苍劲有力,龙飞凤舞,颇有一副大家的风采。
“尚书大人,邸报到了。”
佥事轻轻地推开了书房的门,将最新的邸报放在了王阳明的书桌之。
因为京城和南京相距遥远,所以这来自京师的邸报,官府驿站全速赶路,也要到当天的晚送达。
王阳明微微颔首,淡淡地瞥了眼邸报,旋即便没有再理会对方,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之中了。
佥事不敢打王阳明办公,便悄悄离去了。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王阳明终于将所有的公文都翻看批阅了一遍,合了公文之后,王阳明长长地舒了一口浊气。
透过窗棂再看屋外,天空破晓,已经泛着鱼肚白的濛濛亮光,公鸡也已经是开始打鸣了。
“竟然已经到寅时了。”
王阳明办公之时极为专注,废寝忘食,不知不觉,居然已经是到第二天凌晨了。
只是即便如此,王阳明也并没有去休息,他揉了揉眼睛,忍耐着如潮水般涌来的疲倦之感,将桌边的邸报拿来,仔细观看。
王阳明坐镇南京,与京城相距较远,很多来自朝堂的重要消息往往只能通过一些行移和邸报来了解,因此每天不管工作多累,王阳明也不会忘记翻阅这邸报的。
略过了几条无足轻重的内容之后,当王阳明的目光落在了一条京城传闻之的时候,不禁是眼前一亮!
“咳咳。”
王阳明咳嗽了几声。
“阳明,你没事吧,这么晚了还不休息,身体怎么受得了呢。”
咳嗽的声音惊动了他的妻子诸氏,连忙从床榻翻身而下,关切询问。
因为早年操劳政务的缘故,所以王阳明染了肺病的旧疾,经常咳嗽,现在年岁已高,他的身体也愈发衰弱了。
“没事,我看完这篇邸闻之后就去休息。”
王阳明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道,他甚至是连头都没有抬,手不释卷地看着手中的邸报,不时颔首,啧啧称奇道:“有趣,真是有趣,没想到这杨廷和居然也会有如此狼狈的一天!”
原来,那邸闻之所记述的正是前一日,在画舫之,方铭和杨廷和等内阁权臣们唇枪舌剑的事情,看得王阳明是连连称赞。
方铭所说的言论,十分的精妙高深,意境深远,讲究知行合一,这恰好是与王阳明所追崇的心学不谋而合。
虽然说,王阳明未曾见过方铭,但是却从对方的言语之中得以管中窥豹,思想与理论的交汇,让王阳明的心里顿觉惊喜无比,就仿佛是觅得了知己一般。
“看来我大明又出了一位大贤之才啊!”
王阳明看完邸报,心中感慨,激动的情绪久久难以平复,他走到了窗边,凭栏眺望,忍不住自言自语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