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老臣可没有撒谎。老臣带领一个千户所守卫先王宝物,靠的就是玄门之学。”
朱尚炳听后沉思,对老者的说法他相信。毕竟中华名族源远流长,有多少能人异士,他们又有何本领,谁也不清楚。
至于玄门,这是中原历来都存在的一个学派传承。
只是千年前,始皇帝嬴政罢黜百家,独尊法家后,如同玄学一样的其他学派,便由明转暗。
“老丈,如此多的钱粮,先王只让你一个千户守护,你信吗?”
老者听后不语,的确,先王还没有足够的信任将这么多宝藏交个他以及他的千户所。
但是,这五年来他并没有在陇山中,另外发现其他村子和人群的活动痕迹。
朱尚炳见老者沉默,心有所悟。问道:“老丈可是不清楚,其他守护之人?”
老者点头,回道:“是的大王。”
朱尚炳想了想,按照以前看过类似的故事,向老者说道:“这就对了,你不是说西安情报卫有十二门吗?他们或许和你玄门一样,在其他地方默默看护着先王的财宝。而他们,应该受到了先王命令,地下十二门,不得相见。”
朱尚炳这样一说,老者顿时清醒。或许,还真是如同大王所说。只是他在玄门担任千户,职务不够,所有无法了解更多的命令。
“好了,你这个千户的使命已经完成,你们全部跟本王回西安吧!”
老丈却是摇头,他对朱尚炳说道:“大王,老朽老了,无法再为大王效命,愿常伴青山绿水,终老一生。”
朱尚炳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定,而是问道:“老丈可有后人?”
老者点头,曾经的千户大人怎么会没有后人。
虽然他是在六十岁才被西安情报卫征召为千户,但他因为精通玄学,在山野江湖小有名气,个人也属于小富之家。
朱尚炳听后,朝着不远处的恭敬望着自己的村民们喊到。
“谁是老丈的子嗣?”
话音一落,三个三四十岁不等的汉子立马上前朝朱尚炳跪拜行礼。
“草民拜见大王。”
朱尚炳点头,让他们起来,随即问道:“你们可愿继承父亲意志,继续为大明,为本王效命?”
“我等愿意。”
不出意外,三个汉子都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朱尚炳这时对老者道:“本王将肩负保佑我大明江山社稷之重任,如今更是需要老丈这样忠心之臣和你们的后人,继续为大明奋斗。”
老者让三个儿子来到身边,将他扶下朝朱尚炳磕头。
“老臣多谢大王。”
朱尚炳这次并没有阻拦老者的下跪,因为这一跪是他代表全家,向自己发出效忠的誓言。
“告诉村里所有人,他们为先王守护钱粮有功,本王绝不让忠臣寒心。”
当朱尚炳从陇山中搬回无数钱粮时,朱尚炳擅自杀害布政使,并且关闭限制入陕通道,以及秦王一脉为大明屏障的檄文传遍天下后。
南京
大明王朝的首都,正在为朱尚炳的霸道深深折服。这或许就是不动则已,一动便一鸣惊人吧!
皇帝今日在朝会上,让大臣们给出一个解决朱尚炳方案。
然而,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朱允炆的三大心腹。都没法给出应对朱尚炳的具体措施。
如果换做是其他封王敢这样做,不用多说,直接发兵征讨完事。
但是,秦王传檄天下的檄文中,再次高调的向世人提醒,他秦王府可是太祖指定的大明江山之屏,并且在檄文中还提起,秦王有太祖的密诏在手。
看秦王朱尚炳在檄文中最后的霸气侧漏,谁动他便打谁!
至于布政使高吟的死,大臣们也建议出一个对朱尚炳不痛不痒的处罚。这让心高气傲的年轻皇帝,根本无法接受,故而草草结束了朝会。
作为皇帝的绝对心腹,黄子澄和齐泰来到朱允炆所在的书房。
“皇上,可是为了秦王烦劳?”
黄子澄微笑着问朱允炆,并不像朱允炆一般眉头紧缩。
“子澄,莫非你有良策?”
朱允炆对自己这个曾经东宫的侍读非常了解,看他笑眯眯的模样不由开口询问。
进士出身,如今有身为翰林学士,黄子澄的学识和计谋总是有的。
建议朱允炆削藩的功劳,他和齐泰两人就几乎占据了百分之80。
黄子澄说道:“皇上不必忧虑秦王,秦王一脉毕竟是太祖制定的帝室之屏,皇上虽然不能动秦王,但秦王也不敢轻易妄动,只能老老实实待在陕西。”
朱允炆喝骂道:“你说的什么话?朱尚炳他杀害布政使,收缴陕西兵权和民权,更是关闭入陕通道,他这是要割据而立。”
“你让朕对他的所作所为无动于衷,殊不知,朱尚炳只会越来越膨胀,越来越嚣张跋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登基称帝了。”
“哼!岂有此理,不将朱尚炳拿下问罪,难消朕心头之恨。”
朱允炆说朱尚炳膨胀了,在齐泰和黄子澄看来,皇帝却是因为去年罢免的五个封王而膨胀。
因为他们清楚,秦王可是和其他封王不一样。他们的确有着太祖洪武大帝的背书,这是天下皆知。
皇上如果要动秦王,秦王必定高举太祖册封,逆天而行。到那时,秦王就占据了大义。
黄子澄连忙跪地请罪,对朱允炆道:“皇上息怒,秦王虽然关闭入陕通道,又节制陕西大权,可臣敢拿项上人头担保,秦王不敢反。”
朱允炆走到黄子澄面前,踢了他一脚,质问道:“你凭什么认为他不敢反,他们秦王一脉都不是好鸟,有其父必有其子,想当初,他的父王曾经不就是干过登基称帝的把戏!”
“以朕看来,秦王一脉是割据之心不死,如今朕要是对他不管不问,他朱尚炳便会认为朕怕了他。”
黄子澄大惊失色,皇帝的想法很是危险。正如同他之前所想,要是秦王高举太祖圣旨,大义在手。恐怕要不了多久,西北军就会打到南京。
而朝廷大军以及将领们,面对太祖圣旨,只有跪地的份。
毕竟太祖离世才两年,太祖的的威望让如今还让人闻而生畏。
“皇上万万不可,既然秦王在檄文中提起,不得擅动刀兵,那么皇上应该以朝廷的大义召回各地藩王,一举将所有藩王罢免。”
齐太也跪地向朱允炆建议,就算秦王不来,其他藩王也不敢不回。
如果不回,那么秦王不是说为帝室之屏吗?
藩王们不听朝廷号令,那秦王是不是该出兵讨伐?
两人的建议让朱允炆冷静下来,因为他细细一想果真有理。
“好,既然朱尚炳以太祖册封为借口,那么朕就要让他成为朕手中的刀剑。”
“他不是说,谁动打谁吗?那朕就逼其他藩王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