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初冬,接球……”
在阳高高中的篮球场上,一名老师手中篮球一抛,篮球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朝着突进内线的袁初冬飞去。
袁初冬伸出双手,稳稳的接住篮球,紧接着双腿发力,身体在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往后斜靠,一个娴熟的转身投篮。
“嚓……”篮球应声入网。
“好球!”老师对着袁初冬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老师名叫刘相杰,是袁初冬进入高二后的新一任班主任。
刘相杰五十来岁,个头不高,略微有些佝偻,头顶和两鬓稀疏的头发中夹杂着丝丝白发,但整个人在篮球场上却神采奕奕,步伐矫健,运球、传球以及投篮的动作标准而娴熟。
……
是的,进入高中二年级以后,九二级全体同学已经按照文理类别,进行了重新分班。
目前全年级仍然是按照四个班级进行编排,其中一班为文科班,二班、三班和四班为理科班。
袁初冬顺利的进入了理科班,而且进入的还是理科尖子班——九二级四班。
班主任也从高一时的林若彬换成了现在的刘相杰,同时刘相杰还教他们化学课。
为什么在三个理科班中又要单独编排出一个尖子班,这跟袁初冬上初中时一样,也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采取的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理科尖子班中,袁初冬的初中同学,包括张三清、朱胜勇、袁道军等人在内,合在一起居然达到了十二位。
这个数字让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大为吃惊——全区十一个乡镇,理科尖子班总共四十九位同学,而阳新乡就占了十二位,所占的比例也未免太大了吧?
但是不管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如何看待此事,对袁初冬和昔日初中的同班同学而言,现在他们又可以同在一个班上学习了,这是一件让人感到十分高兴和快乐的事情……
新的学期,新的班级,新的起点。
班主任刘相杰走马上任。
无论是资历,还是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态度和成效,刘相杰都是全校最优秀的老师之一。
这不,刚刚开学一周,班主任刘相杰就已经把班上的同学和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以至于同学们私底下都亲切的叫他“相杰妈妈”。
因为他给自己派出了一个作息时间表,几乎雷打不动——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到教室督促学生上早自习,中午巡查教室或学生宿舍,晚上七点陪着学生上晚自习,十点检查学生就寝情况……
另外,他还分别拟定了学生体育锻炼计划和心理辅导计划,并一以贯之的实施,实在是负责得不能再负责了。
在学习上。
班主任刘相杰的精力主要放在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窍门等方面。
在各项要求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老生常谈,不允许班上同学在校期间谈恋爱。
而且较之林若彬老师,我们的“相杰妈妈”更进一步——班上男女同学之间,除了在教室,其他时间不允许呆在一起,这是一条“铁律”。
其次是学习态度。
他强调同学们一定要有拼劲和韧劲,更要有不怕失败的决心和勇气。关于这一点,倒是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取得的效果也最为显著。
都是农村来的孩子么,谁都希望学有所成跳出“农门”。
三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求同学们不能一味的读死书,要懂得扬长避短,防止钻牛角尖,产生厌倦心理等……
至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相杰妈妈”更是事无巨细,义无反顾地担当了“保姆”角色。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对班上同学中的大多数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包括哪一位同学来自哪个乡镇,家离学校多远,兄弟姐妹几个,家中经济状况如何等等。
而在生活方面“相杰妈妈”最关注的是这群贫困孩子的吃饭问题。
他经常跟同学们讲,要有合理的营养,才有足够的精力支撑高强度的学习,成绩也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但受制于家庭经济状况,班上大多数同学很长时间都吃不上一顿肉。
于是“相杰妈妈”给同学们推荐了一款加强营养的秘方——每天早上打一个生鸡蛋,加点白糖,用鲜开水冲泡,再用筷子或汤勺搅匀,直接喝就可以了。
这一秘方后来逐渐在学校“流行”开来,成为同学们强化营养的普遍选择。
不但如此,“相杰妈妈”还公私不分,舍己为人,对班上同学大开“绿灯”。
学校门口的副食店是他爱人开的。
在担任四班的班主任后,“相杰妈妈”多次带领同学们前往副食店,同时亲自给爱人交待:“这是自己班上的学生,在副食店买东西时必须以原价出售……”
时间不长,几乎班上所有的同学,相杰老师的爱人都认识,不少还能准确叫出名字。
除此以外,在劳逸结合、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相杰妈妈”也是费劲心思。
课间十分钟,就算不是他的课,他也会尽量抽时间跟同学们呆在一起——与同学们聊聊天,或者是带头在教室外面的双杠和高低杠上活动一下筋骨。
每个星期,“相杰妈妈”还坚持与班上的同学打两次篮球,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强身健体……
与班上同学的谈心谈话也从不拉下。
班上四十九名同学,如果有哪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相杰妈妈”便会及时出现,帮助同学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从哪里跌倒便从哪里爬起来。
袁道军因为全家去了广东,有一段时间情绪非常低落。
“相杰妈妈”发现袁道军的异常后,像一位慈祥的父亲,给了袁道军无私的关爱,让袁道军克服了消极心态,走出了困境。
班上同学梁高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就是物理单科成绩上不来,由此对物理课程提不起半点兴趣。
时间一久竟然对物理老师产生了排斥和反感情结,上课时总瞪着一双铜铃般的眼睛,死死盯着物理老师看,看得物理老师心里发毛。
“相杰妈妈”知道后,并没有对梁高进行一味的批评,而是从思想感观入手,较好地为梁高同学树立了学好物理课的信心。
梁高同学也不负所望,自此以后学习成绩一日千里,到高三时跨入全班前三行列。
其实“相杰妈妈”最担心的是班上同学感冒生病。
一旦有同学生病,他便急得不行,赶紧从学校医务室借来温度计给同学量体温,看看是不是发烧?
如果生病的同学吃过在学校医务室开的药后,病情仍然迟迟不见好转,“相杰妈妈”便会抽出时间,亲自带着同学去街道上的药房买药,事后又仔细交待每一种药的剂量和用法……
两年的相处是非常短暂的。
而就是这短短的两年,“相杰妈妈”却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情谊。
以至于同学们离开学校多年以后,他们对昔日的“相杰妈妈”仍然念念不忘——不为别的,只为“相杰妈妈”在自己异乡求学的年代,曾经给予过的那份温暖和感动。
试问,那个起早摸黑出现在教室的身影是谁?
那个在篮球场上带领同学们挥汗如雨的是谁?
那个在学生宿舍的灯光熄灭后,依然迟迟不愿离去的是谁?
那个自己生病从来不管不顾,却对同学们关爱有加的人是谁?
同学们铭记在心!
高中毕业,无论考上大学与否,当年阳高高中的许多同学,都会自发的抽出时间去学校看望他们的“妈妈”——班主任刘相杰。
因为他们感念老师刘相杰的这份恩情。
离开学校后,袁初冬曾经两次返回青青校园,专程去看望他的“相杰妈妈”。
再后来,袁初冬身在外地,而“相杰妈妈”退休后身体状况欠佳。
但他那颗赤子之心,依然惦记着亲爱的“相杰妈妈”。
可是事与愿违,在一个冬天的早晨,“相杰妈妈”与世长辞。
袁初冬是事后才知道这一消息的。
那天,寒风瑟瑟的吹着,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干枯的树叶铺满了学校的林荫小道。
操场上,寒风卷起层层黄沙,弥漫得人睁不开眼睛。
阳高高中九二级四班的同学,能来的全都来了,只为送别亲爱的“相杰妈妈”最后一程。
挽联在寒风中随风招展,灵柩缓缓远行。
同学们掩面哭泣,一路默念着“相杰妈妈”的名字,直到“相杰妈妈”下葬入土后仍不愿离去。
如果不是您付出的爱,怎能打动莘莘学子的心怀?
如果不是您付出的爱,又怎能谱写人间最美的师生情谊?
“相杰妈妈”并不伟大,甚至只能说是平凡。
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一名普通老师的高尚情怀,赢得了全体同学的依恋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