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84章 有喜有悲(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放暑假,念完大一的袁初冬思乡心切,第一时间回到了家里。

不过终究是晚了几天,他没能见着阳春伯和蓉春婶,也没能见到孟君哥。

而且此时的李袁坝,年轻人大多数已经外出打工,有的去餐厅,有的进厂矿,有的上工地,很少有以前全家老老少少都呆在家里种地的情况了。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袁初冬遇着了好长时间不见的袁明雨和曾建文。

袁明雨就不用说了,光着屁股一起玩到大的发小,现如今在工地做门窗,这几天巧逢工地停工,所以回来了。

曾建文是他小学和初中的同学,两人关系可谓莫逆,先前在省城一家餐厅做帮工,貌似混得并不如意,而今辞职回家,打算另谋出路。

然而无论两人过得怎样,袁初冬见到他们都很开心,与他们聊天时也总能勾起彼此共同的快乐回忆。

在省城读大专的李正良春风得意,进校一年就谈了个女朋友,这次还带着女朋友回了李袁坝。

不过李正良在与袁初冬聚了两日后,便又带上女朋友走亲戚去了,忙得不可开交——这家伙从小到大都喜欢走亲戚。

张三清来李袁坝盘桓了几天,一改以前的作风,连吊儿郎当都不存在了,甚至是在谈话间袁初冬百般搞笑,他也依旧是没精打采的样子,始终提不起多大兴致。

哎,“三三”同学,你的活力呢,你的张扬呢,你的幽默细胞呢,你快点满血复活好不好?

大舅家的小芳姐去了江苏。

高中复读一年仍然没能考上大学的小芳姐,经人作媒,将要嫁给江苏一名农家子弟,听说家境还行。

为此,大舅妈还邀着母亲李淑芳,与小芳姐一同去了一趟江苏,去了以后有三点感叹——一是离家太远,二是男的年龄稍稍偏大,三是吃的饭菜不太习惯。

但小芳姐却是有些喜欢,主要是男方一看就是比较稳重的类型,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大舅妈哭了鼻子,说是小芳姐这一走,连出嫁的仪式和嫁妆都没有,说是天远地远的,想念她时也见不着个人影子……

暑假后期,收稻谷的时候,袁初冬挽起裤管打算去水田里踩打谷机,依然被母亲坚决制止,只允许他在旱田里翻晒稻草。

翻晒稻草虽然要轻松得多,但不知怎的,一天下来袁初冬居然染上了红眼病——那是一种眼疾,估计是稻草里隐藏的细菌感染所致。

隔院的五婶一看侄子红肿的双眼,嚷嚷道:“哎呀,初冬喂,你是不是看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呀?”

按照农村的说法,得了红眼病,多半是看了一些羞羞之事,所以眼睛受了惩罚。

袁初冬哭笑不得,自己没看啥不该看的东西呀。

母亲李淑芳急了,赶紧顶着烈日,去村里赤脚医生王老成那里买了一支红霉素眼膏——还别说,这东西挺有效。

接下来袁初冬是别想再干任何活计了,顶多在家里帮忙烧火做饭,因为母亲心疼呐!

哎,母亲啊!

……

回到学校,大二生活开启。

刚到学校没几天,袁初冬便收到了好几封同学的来信。

肖玉美梦成真,如愿以偿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欧阳查德去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廖勇和黎建国也考上了省内的专科学校。

这些消息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仔细算来,昔日的要好同窗,但凡补习的大都上了大学,也算心想事成。

其中,欧阳查德在来信中,极力邀请袁初冬过段时间去他们学校,顺便还可以看看总统府、夫子庙,以及中山陵和玄武湖等。

但袁初冬现在哪有时间啊,对学习一向比较看重的他,肯定是不会轻易到处乱跑的,况且南京离郑州还那么远。

肖玉一扫去年高考失利后的阴霾,在信里调皮的称呼袁初冬为“学长”,并就“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涯”,要求袁初冬传授“经验”。

袁初冬莞尔一笑,明知道肖玉是调侃,但在回信时仍将自己的大学日常详尽写了上去……

再过了几天,刘世友和李福荣牵头组织了一次老乡聚会。

因为这学期学校又来了两名同县老乡。

聚会很简单,先是几人互相串了串彼此的寝室,找到了“根据地”,然后去了附近的公园。

在公园里聊天或是打双升,消磨了大半天后,几人回到学校又在风味食堂聚了一次餐。

逢春也来了,不过跟往常不一样,居然随身携带着毛线团和织衣针,说是学校课程相对轻松,正在利用闲暇时间学织毛衣。

哦,好吧,亲爱的逢春同学,只要你喜欢就行,至少有了一个打发时间的方式,不会太过无聊……

两名刚到校的新老乡是专科生,一胖一瘦。

胖者叫张玉佩,国字脸,络腮胡,个头中等偏高。

而这样一名外形粗犷的男同学,却取了如此精致的一个名字,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不过张玉佩倒也对得起自己的粗犷,篮球场上作风硬朗,敢打敢拼,完全是一名灵活的胖子。

谢集同学偏瘦、偏矮,但同样喜欢篮球运动,擅长打组织后卫,三分球很准。

于是三人在往后的大学时光中,形成了“铁三角”,经常在篮球场上奔驰如飞,待到天黑便一同去学校外面的小餐馆——嗨,老板,上一斤半饺子,外加三瓶啤酒。

但多半时候,每人半斤饺子是不够吃的,三人又凑合着再续上一斤。

而且谢集同学上大学并不是自己孤身一人,他还带着女朋友。

女朋友是他高中时的同班同学。

高中毕业后,女朋友没能考上大学,便跟着谢集来了郑州。

女朋友家属城关,家境好像比较丰裕,来郑州后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一边找工作,一边照顾谢集的生活,成天围着谢集转,对爱情的执着让人佩服。

为此,谢集那里也成了几个同县老乡经常聚会的场所。

往往在周末,只要没有什么事情,刘世友、李富荣、袁初冬、张玉佩等便会约着去菜场买几捆菜,再到谢集那里做饭会餐。

逢春一般是每月过来一两次,有时也会去谢集那里,与谢集的女朋友相谈甚欢。

……

在遥远的家乡。

这是入秋以来,忙完家里的农活后,李淑芳第一次去乡镇集市。

她打算这次去集市上卖掉这段时间省下来的鸡蛋,然后再给丈夫袁林海买一身衣服——他身上的衣服已经不得不换了,补丁太多。

去年整整一年,袁林海在东北吉林承包工程,虽说账面上挣了钱,但由于小老王这个败家子的缘故,落到袁林海手上的钱,除掉路途开销,基本上是对进对出,家里的经济状况仍然没有改观。

儿子袁初冬每学期向学校上交几百块学杂费,如果不是目前国家对在校大学生还有生活补贴,家里的经济会更困难。

挎上一篮鸡蛋,李淑芳出了家门。

她打算把鸡蛋拿到明星乡集市去卖,那里出售的鸡蛋比阳新乡集市要稍微贵上一点——每十个鸡蛋能多卖三毛钱。

一路走到阳新车站,李淑芳上了一辆三轮车。

由于今天适逢赶集,每辆车都人满为患,不但车厢里的凳子上已经坐满了人,在有限的空间内还同时站着好几位乘车人员。

李淑芳为了避免鸡蛋受损,便一只手将蛋篮紧紧抱在胸前,另一只手与站着的其他几位乘客一样,用力抓住车内立杆把手。

“嘟嘟嘟嘟……”

严重超载的三轮车喷出一股黑烟,像一个生病的老人,摇摇晃晃向明星乡开去。

但司机明显是个“二货”,自以为技术一流,将车越开越快。

车到半路,遇到一个凹口,司机一个不慎,三轮车不受控制一头窜向路边坡地。

“啊……”

车内众人惊呼出声。

李淑芳也是心里一惊,身躯下意识的往车内立杆处一靠,想要将肩膀紧紧贴在立杆上。

然而三轮车冲出公路的惯性实在是太大了,刹车在紧急制动的过程中,李淑芳一头撞在了车内立杆之上,头上迅速鼓起了一块大包,丝丝血迹渗透而出。

此时车内人员也像叠沙包一般乱作一团。

李淑芳顾及着手里的蛋篮,又站在车厢尾部,只能不顾疼痛,一只手死死抓住车内把手。

哪曾想二货司机不知道遇到了什么状况,在三轮车还没有完全制动时,又突然发力加速。

“去你妈的,怎么开车的?”

在三轮车猛然减速和猛然加速之间,车内人员大骂出声。

与此同时,在李淑芳的身后,一名乘客身体猛然往后一倒,一股大力袭来,将李淑芳连人带篮撞出了车厢之外。

一篮子鸡蛋摔得稀烂,流了一地的清液。

李淑芳则是在迭出车厢之际头部着地,瞬间陷入了昏迷状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