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赵鑫语母亲离开面店。
临走之际,袁初冬礼貌的和赵鑫语父亲告别:“叔叔,那我跟阿姨先走了。”
“嗯,去吧去吧,打火机我先收下了啊,下次可以带一个好点的在身上。”赵鑫语父亲风趣的说道。
袁初冬看着外表略显粗犷,而性格却又豪爽幽默的赵鑫语父亲,心中大定,回答道:“没事没事,一定一定,小小打火机不成敬意……”
话说到一半,觉得好像不对,赶紧打住话头。
它娘的一个打火机,哪来的敬意不敬意,还这么啰嗦,直接回答一声“好的”不就行了?
而赵鑫语父亲听到袁初冬这文绉绉的回答,却像没事一样呵呵一笑,转过身继续忙碌去了。
袁初冬心里七上八下,不免猜测,“貌似自己留给赵鑫语父亲的印象还行?”
随即又断然否定,“我呸,这算哪门子想法,还嫌自己洋相没有出够?”
……
赵鑫语家在樟木街区以西。
跟着赵鑫语母亲穿过闹市,向西走过一条街道,便来到了乡间小路。
当前气候,虽然已经进入了秋天,但接近正午的阳光仍然炽热,晒得人身上连衣服都有些发烫。
视野所及,刚刚收割完水稻的稻田内,一束束扎好的稻草,像小人儿一样矗立在田间,用不了多久便会被勤劳的人们串放在一起,堆积成高高的草垛。
道路两旁的树枝上,知了在“咿呀呀”的叫着,仿佛要趁这仅剩的为数不多的天热时光,唱尽心中所有的歌谣。
草从里偶尔蹦出一只蚂蚱,“唰”的一下就跳到了人的裤腿上,然后伸展肢体用力一弹,眨眼间又飞向别处去了。
一条米许宽的小溪,顺着乡间小道蜿蜒流淌,清澈的流水时而欢快,时而凝滞,犹如袁初冬此时此刻的心情。
“鑫语看见自己,会不会很开心?”
“见面后,自己该跟她说些什么呢?”
“可是,万一她不开心又怎么办?”
“噢,亲爱的人儿……”
一路跟着赵鑫语的母亲,偶尔回答她的提问或跟她聊上两句,在途经一片水塘,穿过一片竹林之后,赵鑫语家便近在眼前。
“初冬,马上就到了呀。”
“嗯,好的。”
“语儿,语儿……”赵鑫语母亲还没走近门口,便大声喊道。
屋内并没有传来回应声。
“语儿这丫头,街上找不着人影,不会也不在家里吧?”赵鑫语母亲犯了嘀咕。
而此时的袁初冬,表面看上去很镇定,内心却早已激动不已,他甚至能听到自己“叮咚叮咚”的心跳声。
那日思夜想的人儿呀,这里就是你一直生活的地方么?
只见前方,一幢三层小洋房掩映在树木和竹林之间,白色的外墙,雕花栏杆,略带古典风格的挑檐……
“早听小梅说过赵鑫语家境挺好,果然如此。相较之下,自己家的茅草房就显得寒酸了不少哦。”袁初冬左右打量着眼前的景象。
不过他倒是没有因为这而产生什么自卑情结。
说心里话,赵鑫语家境越好,他越感到高兴。
因为良好的家庭条件,至少能够让赵鑫语不用像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为生活所困。这也是他所期望的,试问有谁不希望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得优越一点呢?
“初冬,语儿估计还没回来,我们先进屋里去。”赵鑫语母亲回头看了看袁初冬。
“好的,阿姨!”
不知怎么的,听说赵鑫语现在不在家里,袁初冬竟是忽然间感觉心里一空——虽对两人的见面有过犹豫、有过担心,但更多的是盼望、是期待,是那种迫不及待。
哎,那种心情啊,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
进入院门,四合院内干干净净,看得出来这是一户勤劳的人家。
“妈,三妹还没回来呢。”
两人走到院坝中央时,堂屋内传来一道男声。
赵鑫语母亲应道:“二娃,你今天不用去大哥家帮忙?”
“哦,我现在就去。”
袁初冬循声望去,只见堂屋内正好走出一人,年龄二十五六,个头挺高,面容英俊,略显严肃。
“呀,初冬,这是语儿她二哥,不用见外。”赵鑫语母亲一边说,一边径直带着袁初冬往堂屋内走。
袁初冬跟在身后,在与赵鑫语二哥面对面走过时,嘴里喊了一声:“二哥好!”
赵鑫语二哥明显不适应,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袁初冬,象征性的点了点头,便走出了院门。
估计他此刻正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呢,“从哪里钻出来这么个愣头小子,一见面就叫二哥,根本就不认识呀……”
进入堂屋,给袁初冬倒了一杯水。
赵鑫语母亲说道:“初冬,语儿估计一会就会回来,我在去街道上找她时,已经让熟人帮忙传信说你来了,安心等着就好。现在我先去做午饭呀。”
“嗯,好的,阿姨您不用管我。”
袁初冬并没有开口说去厨房帮忙,他打算一会出门转转,说不定能在外面碰到赵鑫语回来呢。而且,就算他说要去厨房帮忙,估计赵鑫语母亲也不会答应。
独自在堂屋里坐了几分钟,他发现堂屋的墙壁上居然还贴着赵鑫语的几张照片和上学时得过的奖状,不禁莞尔。
尤其是其中两张赵鑫语小时候的照片,黑白色,年代有些久远,一张梳着马尾辫,另一张头发自然蓬松着,既显得可爱,又颇有童趣。
端详了一阵,拿起茶杯喝了口水,袁初冬走出堂屋来到院坝,听见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声音,知道是赵鑫语母亲正在忙碌。
于是他移步走出院门,沿着赵鑫语母亲带着自己来时的路往前走。
微风徐徐吹来,竹林随风起伏,竹叶沙沙作响,一根根竹子青翠欲滴,这里一团那里一簇的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样的景色在乡下非常普遍,但在今天却是让袁初冬感到如此的特别而亲切,一切都是因为她,因为那即将见面而又一直念挂于心的她。
走过竹林,拐上小溪旁的田间小道。
远远的,袁初冬发现前方偌大的水塘边,出现了一道身着天蓝色夏装、背着一只小背篓的身影。
噢,赵鑫语!
袁初冬差点惊叫出声。
对,就是鑫语,那轮廓,那身姿,那走路的神态……,他不用仔细辨认便知道一定是她。
时间和空间都仿佛静止了。
阳光忽然间变得是那么的明媚而多情。
微风吹皱了一塘秋水,荡漾起阵阵涟漪。
袁初冬顿住脚步,眼神瞬间流露出无限的温柔,就那么傻傻的、面带微笑的看着赵鑫语沿着远处水塘边的道路珊珊而来。
哦,那可爱的人儿哟,那朝也思念、暮也思念的人儿哟,正在向自己走来。
近了,近了,马上就要遇见了。
一些遇见,不负光阴不负卿。
一些遇见,是如此的美好而又令人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