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惠州打工的袁道军结婚了。
结婚的对象是杨翠英。
这是一场包办婚姻,袁道军自己并不怎么愿意,然而在传统观念面前,袁道军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其他不说,单是父亲袁阳春这一关他就过不去。
其实一年前,不但母亲司蓉春与染织厂老乡提出结为亲家一事袁道军不知晓,就连父母从老家将杨翠花带往广东,在人还没到达广东之前,袁道军也是被蒙在鼓里的。
直到杨翠花在染织厂正式上班,一天晚上母亲司蓉春将她带到家里吃饭,袁道军才知道了实情。
都说男女之间的交往,始于颜值,这话不无道理。
客观的说,初次见面,袁道军对杨翠花的感观还是不错的——抽抽条条的一个女孩子,不只是身材好,面容也长得清秀可人。
而杨翠花对袁道军,更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自从被父母安排,独自跟着袁阳春和司蓉春到了广东,她的婚姻基本上就已经命中注定。可以这样说,无论袁道军长什么模样,人品如何,她都做好了出嫁的准备——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半点不由人。
但是到了广东,与袁道军见面以后,杨翠花几乎是喜出望外了。那一刻,她知道在婚姻这事上,自家父母并没有骗她,袁道军的父母也没有半点忽悠的嫌疑。
袁道军不但人长得标志帅气,而且还高中毕业,有文化。反观自己,小学都没有念完,读到三年级就辍学了,识字不多,只能勉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运算。
如果跟袁道军结婚,那么文化上的差异便可以得到弥补了。
然而世间事,谁也难以说得清楚。
袁道军和杨翠英的姻缘,偏偏就出在了文化差异上面。
在两人正常交往期间,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算美好。比如,袁道军如果休班,他会在杨翠英晚上下班时去厂门口接她,杨翠英如果有时间,她会中午给袁道军送午餐。
可惜的是,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在思想观念、处世方式等方面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更别提有什么共同的话题。甚至有一次,袁道军领完工资,打算去书店买两套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鹿鼎记》时,杨翠英还颇有微词,感觉买这种书是一种浪费……
“哎!”
袁道军很无语。
他是实打实的“武侠迷”,从小就喜欢武侠故事,小时候家里穷没办法,现在上班了有能力买两本武侠小说还不行?再说了,自己一天到晚上班,没什么不良嗜好,唯一的打发时间的休闲方式也就只是看看小说罢了。
自那以后,袁道军开始慢慢的疏远杨翠英,他本能的意识到,他与杨翠英之间,也许并不合适。
可是这种疏远,对女孩子而言尤其敏感——她们有着几乎“无所不能”的第六感,这种感觉直指本源,说大了可以“上天入地”,说小了能让人“痛不欲生”。(哈哈,年轻的小友们可得小心了哟~)
感觉到袁道军的变化。
第一时间,杨翠花找机会向司蓉春哭诉,说袁道军不理他了,猜测袁道军是不是变心了,等等。
司蓉春大吃一惊,杨翠花孤身一人跟着自己来到广东,她早就将她当作一家人在看待了。而且根据她的观察,杨翠花这丫头勤劳、能吃苦,自家道军凭什么不理她?
于是,私底下司蓉春找到自家“二小子”袁道军谈了好几次了,可是无论她怎么说,儿子袁道军就是觉得这门亲事不太合适,最后还冒出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什么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司蓉春不懂。但有一点她知道,那就是万一她家道军不跟杨翠英结婚,这事还真不好弄。
最后,拿儿子没有办法的司蓉春,不得不将事情告诉了丈夫袁阳春。
“这小子是不是反了?”袁阳春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直接拍了桌子。
他现在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儿子袁道军和杨翠英的感情问题,他的第一个想法是,“如果自家小子没能跟杨翠英结婚,回到坝上后,坝上的人会怎么看?会不会一人吐一口唾沫就能将自己淹死?”
“那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这婚不接那还了得?”
袁阳春当即摸索到了儿子的房间,堵住袁道军一顿臭骂,并放言:“如果不跟翠英结婚,以后你不用进这个家门了,除非老子四脚朝天。”
父子俩关系一下就闹僵了。
袁道军也考虑过自己出去找工作,干脆与家里来个“一刀两断”,可思来想去也觉得不妥。
父亲袁阳春虽然脾气不好,有时候也爱打点小牌,但那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啊。再怎么说,父亲纵使有千般不是,他却将自己供到了高中毕业。而今父亲年龄大了,自己不能这么对他。
母亲那边就更不用说了。犹自记得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父亲又沉迷于打牌赌博,自己姐弟四人全仗母亲一人拉扯着长大,现在如果自己离家出走,母亲会伤心到什么程度?
再回过头来说杨翠英,其实她也没有错,自己跟他只是三观不同罢了。最近跟她谈了两次心,她的想法非常简单,也非常坚定,那就是想跟自己结婚,为了结婚她可以什么都不要——不要仪式,不要彩礼。
“哎,那就将就着过?”
“哦,不,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袁道军犹犹豫豫,举棋不定,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如此耗了几个月,最后姐姐小群见弟弟袁道军为了与杨翠英结婚的事,整天心不在焉没精打采的样子,人也日渐消瘦,便劝说道:“道军啊,这有什么好为难的,翠英就是文化程度低了一点,但人没有什么坏心眼,也勤劳本分。你看姐,当初怎么也没想到会嫁到广东来吧,现在不也挺好的吗?”
听姐姐这么一说,袁道军屈服了。他也知道,这段时间以来,自己没理杨翠英,杨翠英几乎是终日以泪洗面……
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婚礼在三个月后举行。
结婚那天,姐姐小群为他们在酒店包了个专场。
除却自家人,杨翠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们从老家来了,杨翠英在染织厂的部分领导和同事、自己上班所在酒店关系较好的一众哥们,以及姐姐家附近的乡亲们都来了。
四五十桌客人围坐在宴席前有说有笑,婚庆司仪拿着话筒努力调侃着氛围,嘴里高声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袁道军木然的跟随着婚礼行进的节奏,心里空落落的。
他的眼神里,没有焕发出新婚该有的神采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