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难舍难分(1 / 1)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赵丽娟的到来让袁初冬颇感意外。

那天艳阳高照,袁初冬头天晚上与三二五寝室的宋忠发等人一起聚餐时喝得有点高,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懒洋洋的起床。

刚刚洗漱完毕,他正准备去找张玉佩和谢集时,寝室里的电话响了。

袁初冬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赵丽娟调皮的声音:“嗨,袁初冬,猜猜我在哪里?”

“在哪里呢?”袁初冬轻轻问道。

这些日子忙于联系工作,忙于与同学聚会,已经好久没有跟赵丽娟写信联系了,想不到她今天给自己来了电话。

“嘻嘻,我在你们宿舍楼下啦,你快下来呗。”说完之后赵丽娟便挂了电话。

袁初冬心里一惊,“怎么没有提前写信打个招呼就直接来了?”,赶紧稍作收拾往楼下跑。六月份天气已经转热,宿舍楼里男同胞们大都袒胸露背,这种情况下女生是不太适合上楼的。

下得楼来,袁初冬一眼便看见赵丽娟站在宿舍楼外的一棵树荫下,正探头往门口张望。

“嗨……”两人几乎是同时开口,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走得近了,赵丽娟抿嘴偷笑,问道:“这段时间是不是成酒罐子啦?本来想直接上楼找你,但男女授受不亲,委实没那个胆子。”

“呵呵,有点。”袁初冬憨憨的笑着,照旧抬手摸了摸后脑勺,说道:“花园里转转?”

“行啊,不过你得把你的毕业纪念册带上,顺便再捎上一张玉照。”说话间赵丽娟把手里拿着的纪念册晃了晃。

袁初冬会心一笑,转身上楼取了毕业纪念册和照片,带着赵丽娟向学校的新式花园走去。

两人并肩而行,到了新式花园后寻了个凉亭一直坐到中午。期间互相在毕业纪念册上留了言,聊了一些毕业感想以及自己工作方面的问题。

赵丽娟学的是艺术类,很幸运的能够回到家乡省城工作。而当她得知袁初冬最终选择了武汉时,不禁一阵沉默,随之眼圈一红,似是无限伤感。

袁初冬也无可奈何。

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如果能在家乡省城上班其实是最好的选择,他在找工作时已经极力联系了,然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最后的结果他还是要远离家乡的。

振作精神,伸手拍了拍赵丽娟的肩膀,袁初冬说道:“嗨,哥们,吃饭去?”

赵丽娟吓了一跳,问道:“谁跟你是哥们?”但紧接着又嫣然一笑,“好啊,哥们就哥们,谁怕谁……”

吃过午饭,袁初冬送赵丽娟去往车站。

正午的阳光火辣辣的照射下来,让人莫名的感到阵阵烦躁。早晚喧嚣的马路上此时鲜有行人。一辆班车呼啦啦的轰鸣着,沿着街道摇摇晃晃的开了过来。

赵丽娟走向班车。

袁初冬挥手。

上车的瞬间,却见赵丽娟猛然收回脚步,转身迅速跑向袁初冬。

袁初冬不知所以,见赵丽娟速度太快,连忙张开双臂以防她摔倒,却不想两人一下撞了个满怀。

感受到赵丽娟柔软的身躯,恍惚间袁初冬仿佛回到了大一时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耳畔又仿佛响起赵丽娟朦胧的话语,“初冬,我们恋爱吧!”

赵丽娟双手环绕着袁初冬的脖子,抬头凝视袁初冬半晌,红唇缓缓印上他的嘴唇。深情的一吻,是她对袁初冬感情的见证,也是离别的跫音。

替袁初冬整理了一下领口,转身再次走向班车时,赵丽娟已经泪流满面。

袁初冬怔怔的站在原地,目送班车渐行渐远,脑袋里一片浆糊……

逢春是在赵丽娟来过的第二天到来的。

与赵丽娟不一样,逢春的工作实在是不尽人意。

可能跟所学专业有关,进入大四以后,逢春与班上的同学也曾多方奔走、多方应聘、多方邮寄简历,但事与愿违,到如今班上同学找到心仪工作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六十,不少人找到了工作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比如逢春,她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回阳高粮油站工作。这份工作还是逢春的父母四处托人好不容易才找到的。

提起这件事,逢春欲哭无泪。阳高啊,连县城都不是,仅仅是家乡县城下面的一个区域规划。

四年大学白读了么?

逢春不甘心。

夕阳西下,袁初冬陪着她漫步在学校操场,草坪上投下两道长长的影子。晚风徐徐吹来,凌乱了逢春的一头长发,也凌乱了袁初冬的思绪。

作为高中同窗,考取大学时,年级所有同学中只有逢春和袁初冬来到了郑州。袁初冬至今仍然清楚的记得,在军训结束后,逢春站在学校大门口远远招手,远远叫喊自己的样子。

那种感觉啊,意外中带着惊喜,亲切中带着温暖。

此后,一切的交往顺理成章的紧密了起来。他们互相探望,互相关怀,互相在异乡的土地上欢笑和哭泣,而郑州这座被他们称作第二故乡的城市,不知不觉间记录了他们太多的美好回忆。

不是兄妹,胜似兄妹;不是恋人,胜似恋人。这是对袁初冬和逢春两人的交往最为中肯和客观的评价……

这次是两人在郑州的最后一次相聚了,两人沿着操场上的跑道走走停停。袁初冬尽量避免提及工作方面的话题,他担心引起逢春的感伤。

然而走的时候,逢春却是带着微笑离开的。她在校门口落落大方的向送行的袁初冬挥了挥手,说道:“初冬,祝你一路顺风。相信我,我不会拘泥于阳高的,我会走向外面更加广阔的天地。”说罢朝着袁初冬灿烂一笑,转身融入茫茫的夜色之中。

袁初冬看着逢春走远,他的眼前蓦然浮现出一条迎风飘扬的雪白围巾,那是逢春织给他的,给他在严寒的时候带来了感动和温馨。

他也不管逢春此时能否听见,扯开喉咙高声喊道:“逢春,保重!有空的时候一定要到武汉!”

而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它让我们总是对过往的人和事充满了感激,也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到了六月二十号以后,陆续有同学背起行囊离开学校。是的,纵有千般不舍,纵有万般留恋,也该是分别的时候了。

袁初冬计划在二十九号出发,因为四姑告诉他去单位报到时只需赶在七月一日之前即可。

于是走得较晚的袁初冬,接下来的时间频繁往返于学校和火车站之间,他忙碌着为同学们送行。

也是奇怪,最先走的是班上罗宁等女同学。容貌姣好的云南女孩罗宁花落江苏,袁初冬等男同学送她去车站的时候,她伏在袁初冬的肩膀上哭得一把鼻滴一把泪。其实她的初衷是想与袁初冬一道去武汉,可惜终是不能如愿。

其他班上的女同学有两人前往安徽,一人前往广西,袁初冬也与班上男同学一起一一送行。等到五名女生全部离开,男生们才开始行动起来。

杜民川去了徐州,冉祥明去了青岛,闫海林去了南京,罗俊明则是西安,佘大同深圳,石青松长沙……等等,天南地北,几乎每个人去的方向和时间都不一样。

送到后来,袁初冬差不多已经完全麻木了。他只知道明晚谁要离开,应该什么时候去帮他拿行李,再然后就是站在站台目送列车离开——

翘望,夜的深处。

车,正在出发。

离别时,

那一双双不舍的眼神,

都已写成了永久的记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