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夏。
晚间的风凛冽中带着肃杀之气,八岁的萧莫然蜷缩着小身子,睡的并不安稳。
她又梦到那个血流成河的夜,梦里刀光剑影,哀嚎遍野。到处是哭泣求饶之声。
原本富丽堂皇的府邸被糟蹋的不成样子。
梦中的她小小身子惊惧不已。
有一女子躲在暗壁,无声泪流将她紧紧揽在怀中,手捂住她的嘴,不让她发出声来。
她看着有一银甲将领佞笑着一把火将府邸烧了个干净,看着满地再无人声,女子将她抱她的手勒的生疼,一下子便让她疼醒了。
……
萧莫然再也睡不着,目光直直的看着头顶的房梁。
她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这才发觉冷汗浸湿了中衣,心口处生疼的紧。
多少回了?几年来偶有噩梦却全是同样的梦,这灭门惨案的梦未免太过真实了些。
若这事是真的,莫不是祖宗有灵,让她铭记于心日后为他们报仇雪恨?
可她身处的萧家虽是贫苦农家,却也家族和乐,不说其乐融融也只是偶有口角。
唯一得人厌的大伯娘小错不断,大错却是万万不敢。
又如何与那样沉重的灭门惨案有关?
思绪万千,不觉天色微亮。
有一女声在门外温柔的唤道:“莫哥儿,该起床晨读了。”
萧莫然清了清干涩的嗓子,道:“这便起了。”
她穿上青色小布衣,踏上布鞋后,扎了个童子髻。
而后拿起书桌上卷了页边的三字经,从前往后一一诵读。
这本三字经作为她的启蒙读物,三叔让她务必熟记,将根基打稳。
萧家所在的萧家村文风并不昌盛,大楚建国九年来只有村口一位前朝老秀才办了个私塾。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的地位是很受推崇的,萧家村村民想让自家后代摆脱泥腿子的唯一办法就是送去老秀才的私塾。
奈何老秀才要的拜师四礼外加每月八十文铜钱的束脩太高,再加上读书所用文房四宝实在耗费银钱,让萧家村一干村民只能干瞪眼。
只有村长和里正咬咬牙,各自将家里的大儿子送去私塾。
另外萧老头目光长远,举一家之力,愣是将年纪最小的三叔送去私塾。
三叔每日散学回家后,在家门前的泥地里用树枝练字时,村里几个小辈往往乖溜溜搬小马扎坐在旁边看着,不敢出声打扰。
三叔边比划着边小声告诉他们字的读音与释义。
几个小辈似懂非懂的点头,脸上都是对三叔的敬佩之色。
想到这里,萧莫然笑笑,将早已背熟的三字经看了再看。
温柔的女声又来唤她:“莫哥儿到了,吃早饭了。”
萧莫然放下书,走到客厅。
那唤她的女声正是她的娘亲萧于氏。
厅里平整的泥土地上摆着一张长条木桌,四张大条凳。萧老头和萧老太太坐在上首,大房二房分坐左右两方,萧老三坐在最后。
桌上一大盆稀粥和一小碟腌好的酸萝卜丝和一盘炒豇(jiang)豆。
一大盆粥稀得能照亮人影。
奶奶萧钱氏盛粥时,将干的大多捞给下地做农活的萧老头和萧家弟兄
余下稠些的便是给了老三和大房二房两个孩子,盛到她自己和两个媳妇时,堪堪只剩些米汤。
混个水饱罢了。
萧老头咳一声,端起碗说声“吃吧。”
众人这才动起筷子。
吃了会,萧老大笑着道:“爹,咱家地里谷子长的真好,灌浆灌的饱满的很,今年收成应该很好。”
萧老头也笑了:“今年年景不错,老天爷赏饭吃。”
萧钱氏道:“这可好,收成好了老三就能继续念书哩。”
萧老三萧森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大房萧李氏变了脸色,哼了声,狠狠剜了眼悦姐儿,只恨她不是个男孩,又恨肚子不争气,偏生了个不值钱的丫头片子。
要是个男孩,那可是萧家长孙!长子长孙,向来都是继承家业的!
哪像现在倒好,连个送终的都没有!李氏气不过,放在桌下的手用力拧了旁边悦姐儿。
腿上突然的疼让悦姐儿白了脸,倒抽口冷气,“娘”
“死丫头,叫我做什么,不想吃饭就别吃,去给我把鸡圈扫了。”
萧李氏咬牙切齿。
萧悦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萧老大道:“好了!闹什么?吃个饭都不安生。”
萧钱氏看着,摇摇头不做声。
大儿媳妇生这丫头时难产伤了身子,就把气撒到悦丫头身上,天天磋磨。
要不是她拦着些,这丫头能被大儿媳妇一天三顿的打。
大儿子没人送终,日后可得指望莫哥儿打幡摔盆。
想着,又对萧莫然道:“莫哥儿,多吃些。”
没等萧莫然说话,又道:“李氏,等会吃完饭去把鸡圈扫了,鸡喂了,再去打猪草。要是敢偷懒,仔细你的皮!”
“知道了。”
萧李氏边吃边嫉妒的看向萧于氏,这弟妹真是好命,家世好就算了,娘家在镇上开书铺。肚子又争气,生了个儿子,整日里就只用做做饭,绣绣花。
什么都不用做,就压的她这个长嫂抬不起头!
萧于氏被看的浑身不自在。
萧莫然不动声色的夹了一筷子萝卜丝给她,道:“娘亲,吃菜。”
萧于氏温柔的笑了,“好,莫哥儿也吃。”
这一笑柔情似水,看得萧老二酥了半边身子,目光如狼似虎。
萧于氏红了脸,低下头就差把头埋到碗里。
萧莫然莞尔,也夹了一筷子菜给萧老二:“爹,您也吃。”
赶紧吃饭,别再看娘了,娘都害羞了。
吃过饭以后,萧家兄弟去地里的去地里,去私塾的去私塾,萧老爷子和太太去了菜地。
萧李氏拉着萧悦然去扫鸡圈。
“死丫头,你跟我一起打扫,吃完饭就得干活,你以为你像某些人那么好命,天天坐着绣花,不做事就有得吃。”
萧李氏像是故意讲给萧于氏听似的,经过二房的厢房门口时,眼睛瞟向房里,声音格外大。
坐在窗前绣花的萧于氏捏针的手紧了紧,大嫂总是这样阴阳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