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将军势力雄踞,皇帝也奈何他不了!”
静默一刻后,有人大声道。
这人的声音响亮,苏宓压根不用抬头就知道是东方朔的声音。
这小子,不管有没有答案,也不管答案对不对,只要先生提问,他准保第一个举手回答,态度积极让众人望尘莫及。
的确,这大周军队分六路,六路行军总管已是高位,何况这魏广还是六路行军总管的总管,这么多兵力都由他一人带领征西,势力之壮大可想而知。
大多数人纷纷赞同,老先生笑而不语,从面上看不出来这回答是对是错,只是看他抚须的神情,似乎还在期待其他的答案。
“成帝看在他是开国功臣,不忍心惩罚他!”
又有一个新的答案,是应尧出声回答。
他可是河西节度使应岸之子,仗着这层关系,这段时间在学宫招摇过市,出尽风头。
周成帝的确是一代贤君,因为念旧情放他一马,似乎也说得过去。
有些人露出赞同的表情,但这个解释怕是太过幼稚了些,老先生微微摇头,应尧也羞得低下头。
“朝臣嫉妒魏广的军功,因为嫉妒才弹劾他,成帝早就看透朝臣的心!”
声音清脆却陌生,这个解释把老先生也逗笑了,也许是摸到了一点底,思考的方向没错,众人都低下头沉思这个答案。
苏宓回头看这人,面容明媚,五官深邃,一双眼睛灵动有神,带着别样的风情,说起话来格外飒爽,这种飒爽是中原之人不可得的。
但苏宓何等玲珑心思,从那人的眉眼间看出他似乎也易了容,这易容的本事还算高超,乍一眼看便觉得熟悉,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至于像谁,仿佛是另一个时空的记忆了……
那少年说完答案,翘着腿很是得意的样子,他身边的男子微微笑,眼里流露出欣赏与……宠溺!
怎么回事?苏宓真的看出了一丝丝的宠溺。
见众人纷纷回头看他,他立马又故作谦虚起来,手伸出来在空中按了按,那神情似乎在说,多大点事,你们也不用这么崇拜我,我都要不好意思了。
这副模样惹得苏宓发笑,笑意流转之际对上楚缺的眼神,不过瞬间就划过,继续思考问题。
堂上白发老先生似乎还不太满意,放下书卷,站起身子,摇摇头。
就听见先生道:“玊准,你怎么看?”
苏宓眉头一挑,觉得一定是自己刚刚的笑脸招惹到先生了,下次一定要记得,先生提问的时候,千万不能有任何表情,一定不能笑,低着头默默思考就对了。
眼下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站起来回答问题,苏宓斯斯文文地说道:“学生认为,若我为成帝在位时的高官,对于此事,不予置评。”
此话一出,众人便窃窃私语,目光中带着轻蔑和嘲讽。
什么“不予置评”,分明就是没有主见,还没有思考好罢了。
原本先生点玊准名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正襟危坐,现在却散漫下去了,也不想再听“他”接下来的话了,有几个人已经开始闲聊了。
不管其他人的态度如何,苏宓仍然保持着风度,淡定有理,悠然道:“
萧焱也好,章源也罢,史书既已记载,应该都是真实的人物。
另一种推断是萧焱是前任御史大夫,而章源是后一任。”
此言一出,有些人恍然大悟,原来事情这么简单,不是史书记载错误,为什么不能都是御史大夫呢?
前后任的关系嘛,原来如此。
这下大家的思绪渐渐又都回来了,翘首以盼“他”接下来的回答。
老先生笑得意味深长,说不清满意还是把“他”的话当作胡言乱语,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一任御史大夫参奏,可能是嫉妒或是出于私人恩怨,如果两任御史大夫前后都参奏,那么这件事一定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但是众所周知,周成帝是一代明君,若是军纪不严至此,他怎会无动于衷呢?
而且史书上曾记载萧焱为大周的宰相,分明就是在魏广快要回朝的当口进行的人事调动。”
众人满脸疑惑,都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反而越听越糊涂。
“正是两任御史大夫的参奏,消解了魏广可能会割据势力甚至谋反的政治风险,正因为这一举措,让朝中觊觎他的人缄口不语,也让魏广与成帝之间的关系得到缓解。
我想,这般深远的布局,只有当时的成帝才有。”
苏宓说完,静静一躬,坐下,继续纸扇轻摇。
满堂人还在怔着,楚缺投来目光,带着欣赏,也暗含着赞同,但大多数人仍蒙在鼓里,有几个人不懂装懂,头点的像小鸡啄米一样。
苏宓心中暗自耻笑,纵然在南华学宫,也还是有这许多白痴,算了,不与傻瓜论短长。
自己说得已经够明白了,周成帝是圣君,若是军中作恶真的到了那般田地,他怎会不管不顾,分明是御史大夫小题大做。
但两人御史大夫同时小题大做一定有蹊跷,那他们写下弹劾的奏折一定是有人授意。
关键是前任御史大夫还升了官,这样一来,是谁授意,应当很清楚了。
除了皇帝,还会有谁呢?
周成帝靠武力征天下,夺得江山后,从前带领的军队全交给了魏广,这魏广是除了成帝之外,大周最懂军事谋略的人,这种人的谋反可能性非常高。
在他尚未谋反时先让底下人参奏,给他警告,然后装作并不在意的样子,反而给他加赏,逐渐消解他的野心。
这场朝堂政事分明就是皇帝与御史大夫的一场作秀,一场默契无比的政治配合。
这其中的深意,细细想来,怎么不会让人毛骨悚然?
堂上老先生眼眸低垂,复而抬起,继续问道:“如果你是高官,又为何对此事不予置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