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荡待在蒙山数日,一直都没能闲着,除了慰问官吏、民夫、士伍之外,他又在玉垒山祭祀鬼神,同时听从蜀郡守张若的谏言,纳原山王青鸟为妃子,以安抚山人之心。
在秦王荡的各种举措之下,蒙山以及蜀中各地的水患终于得到有效的控制。
趁着闲暇之余,秦王荡便在张若、嬴稷等人的陪同下,巡视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
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在秦王荡的命令之下,早在三四年前,张若就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百姓,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其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而秦王荡现在所巡视的地方,就是都江堰的宝瓶口。
望着那一块人工开凿的山壁,秦王荡深感震惊。
这是人力能开凿的吗?
只见玉垒山已经被凿出了一个宽约二十公尺,高约四十公尺,长约八十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张若,你们开凿的这块石壁,恐怕废了很大的工夫吧?”秦王荡垂询道。
“回禀王上,其实开凿这块山壁,臣并没有使用多少的人力。岩石坚硬,以锄头或者凿子,很难凿穿,非一时之功也。”
张若叹息道:“王上,实不相瞒,臣在开凿这条宝瓶口时,曾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臣左思右想,以人力难以凿穿,故而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
“火烧石?”
秦王荡又一次震惊了,为古人的智慧所震惊!
要知道,这个时代火药还没发明出来,估计依靠人力的话,要将这玉垒山的山壁凿穿,没有三年五载,甚至是十年八年的都不大行,这显然是很耗费时间与民力的。
没成想张若竟然能想到如此绝妙的主意!
就秦王荡所知道的,火烧石这个称呼其实是一个范称,也是一种工艺,就是石材通过高压火枪烧制而成。
由火烧石这个工艺本身条件决定,天然石材首先要有很强的硬度,含沙量低才可以,不然烧制的时候就会在表面产生一条一条的痕迹。
闻言,张若点了点头说道:“王上,开凿这条石壁着实不易。臣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
“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秦王荡微微颔首道:“不错。张若,这宝瓶口你们已经修好了,下一步是什么?”
“回禀王上,下一步是分水鱼嘴!”
张若垂手道:“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
“臣集思广益,跟公子稷等人与水利方面的高人商量过后,决定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
“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
“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大多数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秦王荡拍了拍手道:“妙哉,妙哉。都江堰的建设意义很值得倡导啊!”
“王上过誉了。”
张若微微一笑,又道:“王上,眼下分水鱼嘴的工程也即将竣工。不过光是一个分水鱼嘴,可能还无法完全起到防洪减灾的作用,故而臣又跟嬴稷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分水鱼嘴的工程全部竣工之后,在下游修建一条飞沙堰。”
“飞沙堰?”
“是的。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咱们必须在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的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秦王荡意味深长地道:“这个计划不错。只不过你打算用什么材料修建飞沙堰?这一般的材质可不行啊。”
“这……”张若颇为迟疑,实际上他还没想到。
而秦王荡了解过都江堰的历史,故而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看见张若无言以对,便道:“寡人给你一个参考。”
“请王上明示。”
“飞沙堰可以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
顿了顿,秦王荡又道:“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好!”
“彩!“附近的官吏纷纷叫好喝彩。
一旁的张若听到秦王荡的这个办法,亦是微微颔首道:“王上英明。没想到王上并非水利工程的专家,却能懂得这么多水利方面的知识,甚至是臣都有所不及啊。”
“哎。”秦王荡摆了摆手道:“寡人只是突发奇想而已。寡人还有一个主意。在飞沙堰建成之后,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尔等可以雕刻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能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善!”
“大善!”
交代了这些事情,秦王荡又将目光放到滔滔江水中,一时间不禁心潮澎湃起来。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都江堰建成之后的意义!
在原来的历史上,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
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天下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司马错语。
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
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华夏创造经济基础。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八年,按照秦王荡的推测,现在自己的这一条都江堰,六七年就能完成了。
盖因此番地动、洪涝,灾民遍地,让他可以使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征召大量的民夫进行修建。再者,就是秦王荡已经有了十分完整的规划,而不必张若、嬴稷等人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