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他们做生意呵呵,别看都认识字,可绝对能愁死他们。
而至于下一辈,最大的堂兄今年也才十三,她要是一下子拔苗助长,不,该是让他们没有经历过过程就直接享受成果,这不是在帮助他们,而是害了殷家的下一代,别她阿奶不会同意。就是她自己也不想毁了这几个堂兄弟。
所以,关于做生意她不是没想过,而是就现在的殷家来还不合适。
种植草药这事来,他们能全程参与,而从跟土地打交道,目前来最是适合自家人了。对于这位爷她只能摇头拒绝他的好意。
“还是找他们擅长的来吧!”
对于殷槿拒绝他郑容钰虽然有些失望,不过心里还是有窃喜的。对于殷家什么情况他在这儿住了这么长时间到底也了解的差不多。知道以殷家饶性格不适合经商,如果殷家明明在不会,不适合的情况下,到处打着他的旗号来做生意的话,那么郑容钰最后会伤心,会失望,甚至慢慢远离殷家。
所以,郑容钰的心里也是矛盾的,这种矛盾他在他外祖家从经历到大。他喜欢三丫妹妹陪在身边,他也喜欢来殷家,他不希望殷家有一会变。但是,他又想让殷家生活的好一点,最好去县里生活,这样他就能跟三丫妹妹见面。
可,殷家要是真的在自己的帮助下全家去了县里,那殷家还是殷家吗?到时候,三丫妹妹也还是三丫妹妹吗?
所以,刚才殷槿毫不犹豫的拒绝郑容钰不知自己是松口气好,还是失望的好?
郑容钰这次来殷家没有多待,只待了一就回县里了。
因为他的身体不适合跟着进山,而殷家又想趁着没有进冬前多扒拉些山里的东西回家,他待在殷家也就只能跟殷家最的几个孩子在家里玩儿,殷槿他们根本没空陪他。所以,郑容钰住了一后就回县里了。
对于郑容钰的离开,全家除了殷槿和老爷子外都松了口气。
殷槿是过段时间还要去县里跟着黄老爷子学习,到时候就能见到,倒是没什么不舍。而老爷子则是没能让富贵人家的少爷多在家里住两,让他在外面显摆一下自家跟有钱人家搭上了线而生气。
要,郑容钰这次来给殷家人带了不少好东西。吃的精米、白面,穿的棉布,都是适合乡下人家过日子,正经用得到的东西。并不是看着精美,实则完全没用的东西。
正是打算跟殷家交好,郑容钰才会送这些实用的,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可是,郑容钰绝对想不到,他这么用了心对了殷家所有人,却是独独没有对上老爷子那想显摆的用意。
实用有什么用,在他眼里,越精贵,他们老百姓见都没见过,听都没听过的那才是最好的呢!
可惜,他不敢直接跟郑容钰这个富贵人家的少爷要求,其他殷家人老爷子明示暗示听懂的装作听不懂,不懂的那就不懂!
在北边,秋季很短,在老百姓交了又一年的赋税后,这一年算是告一段落。然后,家里交完税赋后估算着粮食不够支撑到明年的更是平了山里,打算只要能填饱肚子,省下粮食的全都弄回家去。
所以,交完了赋税,漫山遍野地人更多了!
可在怎么往山里跑,秋末后气渐渐降温,属于冬的寒冷很快就让进山的人越来越少。
都是穷苦人家,身上有几个人是能穿上棉衣的,大多人家能有一套续了芦花、柳絮的厚衣穿在身上都是了不得了。特别是这几年北边被大梁人占领,南边的棉花过不来,这棉花就成了有钱人家才穿的起棉衣,乡下人家一到了秋就拼命的砍柴,然后,冷了就窝在炕上,烧柴取暖。
上石村西北边往上的河沟子有一段是种植着芦苇的,这是先辈们有先见之明种下的,据之前是没有的。而每年到了芦花开的时候村里都会集中采下,然后分到每一家都是同样的斤两。
“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直
从前殷槿是不懂古人把芦花缝到衣服里或盖着的被子里,直到今年村里分下了芦花她阿奶带着儿媳妇、姑姑等人将家里的被子拆下来淘换旧芦花她才终于第一次看清楚这东西的用法。
实话,前些年她知道被子里絮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时她只觉得不保暖,倒是挺轻的,再加上她火力旺,倒是真没怎么冻着,就没有管是棉花还是芦花。而今亲眼看到了才发现古人是真的很有智慧。
棉花贵,那就不买棉花,自己种芦花。
不过,她没来得及盖上自己那床换了新芦花的被褥就去了县里,倒是有些可惜。
入冬了,外面干冷干冷地,黄老也不在院子里教导殷槿了,而是换到了暖暖地屋子里。
殷槿没有郑容钰那学霸的脑子,一本医书翻个两三遍就能记住。相反,她学医真的没什么赋,可能前面教过,再提问她就忘了。好在她也不是奔着学医术去的,而是记住了药材长在山上时是什么样,栽种的时候适合什么地方栽种。是喜阳还是喜阴,是干旱好,还是多浇水好。
其实,她也不是没想到在众多兄弟姐妹中找一个对这方面有些赋的来学。可是,她的兄弟姐妹跟人家郑容钰和黄老什么关系?如果不是自己,什么关系都没有,她这拖家带口的还要住在郑府,吃人家郑容钰的。她实在没那脸皮,所以,尽管自己屁赋没有还是努力自己跟着学,回去教会了家里的兄弟姐妹后她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这就是殷槿的打算。
而正是因为殷槿的不贪才让郑容钰这个从对人保持警惕的更愿意亲近她。毕竟,他身份特殊,从身边围绕的不能都是冲着他身份吧!但是,大多都是。再加上他身体原因,真正不贪他身份愿意跟他真心相交的没有,所以,他至今也没有真心相交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