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世出之奇才?就跟诸葛村夫一样?”
“拉倒吧,你要是跟诸葛村夫一样,至于第一次出居庸关的时候,被堵了回来?第二次还是趁守关文官不在,化妆悄悄溜过去的……”
“那就是不世出之军事奇才?没事就爱看兵书,沙盘排兵布阵,这是有可能的吧?”
“有个锤子,一出手就干翻一个老江湖,这种本事是玩豹子玩累了之后,随手翻翻兵书、沙盘比划比划,就能练出来的?”
“嗯,确实不大可能,如果他看兵书是主要乐趣,老虎豹子什么的,只是偶尔玩玩,那也就没必要大肆扩建豹房了吧!坐在乾清宫乖乖看兵书,文官们也会哔哔吗?”
“那就是有人帮忙,毕竟边关猛将还是很多的嘛,比如说那个麻循,大同麻家,名将世家,后来的麻贵也是这家的!”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很激烈。
因为秦风已经说了,由于时间关系,要长话短说了。
于是大家都觉得,要抓点紧了。
这个谜团不解开,午饭别说加鸡腿都不香了,加牛腿也不香了啊!
“这一点基本可以排除!如果是有高人帮忙,文官们会对这事只字不提?有人帮忙才打赢的,那说明正德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啊!岂能不提?再看书中描述,因为正德是偷跑去边关的,所以没有文官随行记录,前因后果只能根据少数史料总结而来!有意思的是,文官们却记录了他们尽忠职守,不辞劳苦,千里给正德送奏折……有人送奏折,没人详细记录这一仗?而且事后也不知道找人问问,记录下来吗?”秦风接话了,以便加快讨论速度,“因此这样的托词在我听来就是,皇帝没经过我们同意就去边关了,那再大的功劳,我们也假装没看见!或者说,他们选择装聋作哑,就是在默认正德的功劳!”
“那会不会是江彬?江彬是正德的人,就算功劳大,文官们也会当没看见的!”
“不可能,江彬哪有那个本事!他为什么被正德重用?平叛有功,悍不畏死!但区区民乱,他跟大同总兵官一起,还差不多打了一年!那能一个月搞定草原之王?”
“你们是不是傻,秦老师都说了,那就是正德的功劳,你们还在聊这个,网络延迟的有点厉害啊!”
……
学生们一阵哄笑之后,讨论继续。
有人帮忙这个可能性也没有,但正德这个整天在豹房里面玩老虎、豹子……以及美人的家伙,怎么会一出手就轻松撂倒草原之王,以及五万草原骑兵。
要知道,他当时虽有六万兵马,但不全是骑兵且不说,还是守方。
而且不是守城,是守一马平川的边防线。
这么牛逼的本事哪来的?
“我知道了,早有谋划!其实秦老师早就在提醒我们这一点了,扩建豹房,频频召见边将……”
“有道理有道理!早就有了各种预案,而且肯定还做过敌我分析,否则恐怕也不会那么巧,一到宣府,那个小王子就来了!”
“外加他打小就爱骑射,所以就不但表现得指挥自若,还能冲锋陷阵!”
……
讨论的时候,有人很聪明的把秦风之前所说融合了进来,然后悟到了。
众人皆是跟着如梦方醒,兴奋声不绝。
又被他们破解了一个历史迷题啊!
“这么说,正德在豹房里并没有怎么玩豹子,而是专心干这事,那为什么要去豹房?”
“是啊,怕大臣们知道他要御驾亲征,哔哔个不停?那完全可以先不提亲征的事,就说是忧虑边关形势,文官们恐怕不但不会喷,反倒还夸一句明君吧?”
“可他不惜加固自己的牢笼,也要去豹房,且是不断扩建,表现得很昏君,这是为什么呢?”
……
但是很快,有人就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了。
正德在豹房谋划的多是去打那个小王子,这一点已经有很高的可信度了。
可这事为什么要跑豹房去干呢?
而且还把豹房整那么大规模做什么?
明明知道这样会被大臣们各种喷,找不自在呢?
“会不会还在谋划其它事情?而且那些事情是不想让大臣们知道的?宁可牢笼更厚,也要避人耳目?不断扩建豹房,也是在玩障眼法?”
“玩这么大,那还有所谋,肯定也不小啊!可他在那里的大部分时间不都是在谋划怎么打那个小王子嘛!难道是那个小王子,和杨廷和他们也是一伙的?嘶,这帮人集体通敌了?”
“动机呢?通敌那家伙能有多大好处?每天都能吃烤全羊?他们是买不起羊,还是雇不起人烤?”
“反正再有所谋,肯定也是跟这一仗有关,否则说不通!”
……
学生们依然是抓紧讨论。
正德在豹房里除了谋划打仗之外,肯定还有其它谋划,而且还不小,否则这障眼法玩的有点过了。
可他要想打赢小王子,预案肯定是要不断花时间来完善的。
那哪还有谋划其它大事的时间?
除非这两件事重合!
只是他们一时间想不到,能跟打赢残元小王子重合,且是要瞒着大臣们的大事,会是什么?
“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正德为这一仗,前后谋划差不多十年,刨除个人好勇斗狠的因素,也是在扫除北边最大的威胁,保境安民吧?同时还是为大明一雪前耻,报土木堡之仇,扬大明国威吧?可这些明明都是可以获得大臣们称颂的事情,为什么他反过来要刻意加深大臣们对他的误解呢?那他做这事,还有所图,会不会是对大臣们很不利的事情呢?”见学生们又着急又说不到点子,秦风继续推快进度。
“呀,正德是不是一开始就知道大臣们的勾当了?没有立马严惩,是因为四面皆敌,还有手握兵权的鹰国公?”
“对对对,别说皇帝了,整个京城人的性命,都在鹰国公手里啊!”
“兵权!他精心谋划这一仗,实际是为了兵权!”
……
经秦风这么一提点,教室里又炸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