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开张(1 / 1)昌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御街是开封城的主干道,街道两旁酒肆林立,屋舍一片连着一片,这是大宋最繁华的地段。

比如说两次赵良嗣两次和斡离不相见的白矾楼,就在此地。

说起这白矾楼,开封之人绝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开封有七十二家正店,所谓正店,就是具备了造酒和卖酒资格资格的酒店,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四星五星级酒店。

而白矾楼,在其中的地位就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北京饭店在首都的地位。

不仅仅是酒楼,而是成为了一个地标,一个象征。

宋朝的酒是专卖的,叫“榷沽”。官府为了控制酒的生产就把做酒的酒曲分配给酒户,由酒户出钱承包造酒跟贩售,规模小的酒店要向正店来批发酒,叫作“脚店”。

矾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整体建筑高低起伏,檐角交错,富丽堂皇。据传李师师便经常与赵楷的老爹赵佶相聚与此。

除此之外,此地还有各种瓦店,勾栏。巷弄之中,还有各种商铺作坊,娱乐项目十分丰富,从歌舞、杂技、曲艺、戏法到各种各样的表演,琳琅满目。

而金线巷,就是挨着这白矾楼的一条巷子,整条街都是卖布匹、脂粉、生活用品的地方。

此时此刻,这条巷子之中,锣鼓声声,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有的人路过巷口,见到此景,不由得驻足而看,一探究竟。

“这位兄弟,今日这巷中可是有富户嫁女?”一个士子打扮的人拉住旁边的路人问道。

“你是刚从外地来的吧?”路人打量了士子一番,“今天没有什么大富人家嫁女,只不过是有家‘赵记百货’的铺子开张了。”

“什么店铺开张有如此大的排场?”士子惊讶道。

“兄弟,在这开封城中,还是不要大惊小怪的好。”路人抱手得意道,“这可是东京,天子脚下,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什么稀奇的事情放在这,那都不稀奇。”

“就拿这‘赵记百货’来说吧,知道人家为什么这么大排场么?凭的就是短短十日功夫,便在整个东京城把肥皂的名字传进了大小娘们儿的耳朵里。”

“就在这巷子里面,现在全是排着队等着赵记百货开张的俊俏娘子们。

不和你说了,我先进去一看究竟了。”

说罢,扭头便走,留下外地的士子在那愣在原地。

“开封之人都是如此奔放吗?”

奔着凑热闹的心情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这位年轻士子也跟着挤进了人群之中。

在逐渐往前移动的过程中,他不断听到周围人对肥皂的议论。

这个肥皂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在大家东一句西一句的议论声中,他知道了原来这是一种能洗干净污渍的东西,貌似效果比碱和皂角都还要好。

“听说这肥皂只需轻轻一抹,便能将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如果价钱便宜,我也要买一块来洗一洗,我已经三年多没有洗过澡了。”一个衣着邋遢的流浪汉不知什么时候混了进来。

周围之人一听,纷纷将目光射了过来,见他一副乞丐模样,纷纷捏着鼻子,避之不及。

原本拥挤的人群便硬生生地挤出了一条真空地带。

再往前走,耳边锣鼓之声渐渐变小,旋即便传来悠扬的琵琶声,应该是店家请了乐师在开业典礼上奏曲,以此彰显自己的逼格来提升店家形象。

随着年轻士子越往里走,身边的女性观众逐渐增多,这时候的小娘子们还是可以抛头露面在大街上随便走动的。

当然,为了过来目睹群芳、一饱眼福的人更多。

人们在店铺小二的引导下也开始逐渐排成有序的队列。

这时,便能够看到在店铺门口处搭了一个红布台子,大家伙儿围着台子水泄不通,就像戏里的比武招亲或是抛绣球招亲的剧目一般。

台上隐隐传来一曲女声: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悠扬的调子配上柔和的女声,直接将这首婉约词的最高境界推向了众人。

在场之中还是有些鉴赏能力的人在的,听到此曲,便陷入进去,口中呢喃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年轻士子听地入神,拍手叫好,众人醒悟,纷纷鼓起了掌声。

“梁姑娘才艺无双,此词一出,当今更有谁人能比?我大宋第一才女之名必将属于梁姑娘!”

台下显然也有听众在之前的杨楼中听过梁红玉的琵琶,当即吹捧道。

不用想都知道此人是梁红玉的众多纨绔追求者之一。

梁红玉道,“公子谬赞了,此词并非奴家所做,而是辛弃疾辛公子所做。”

“辛弃疾是谁?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人?”那个纨绔逮着自己的跟班道,“你听过此人吗?”

跟班慌忙摇头。

那纨绔又朝周围问道,“你们有谁知道辛弃疾是谁吗?”

众人沉默以对,倒是年轻士子想起在长庆楼中喝茶歇脚时曾看到过的那首词,署名之人正是辛弃疾。

士子道,“莫非是长庆楼的那个辛弃疾?”

众人听了,一时还是不知道,隔了一会儿,突然有个人叫道:“我想起来了!”

“就是那个写醉里挑灯看剑的那个辛弃疾,当时就是因为这首词,害得我比平日里多喝了三大碗酒,当场献丑。”

人群之中有人笑了起来,“原来是那位辛公子,因为那首词,现在专门跑去那长庆楼喝酒的人可不在少数,那长庆楼的老板每天脸上都笑开了花。”

又有人附和道,“如果是那位辛公子,那写出这等好词想来也是情理之中,不足为奇的。就单单凭这两首词来看,其豪迈、婉约的风格均能驾驭,其未来之成就或可比拟苏东坡。”

“不过区区两首词,哪里比得上苏东坡?”纨绔不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