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1)-(182)跨越四海的歌声和踏板摩托(1 / 1)无惧前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起看书网,全文免费在线阅读晚上睡觉前,大姨给我换了全套的新铺盖,我用手摸了摸,炕很暖和。

“要睡觉了,还在摆弄你那头!”大姨不满地说着六哥。

六哥比我大四岁,六零年代末的,基本跟70后算一批人。

“好了,妈,马上睡。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仪表嘛。”

六哥拿着一把排梳对着镜子仔细地梳着他那油亮的大背头。

梳毕,回头跟我扬了一下下巴说,“是吧?海超?”

“嗯嗯”,我也不知六哥向我求证什么,只能点头应付了事。

“海超,听说大姨大叔把你发回老家念了一年?感觉怎么样?”

六哥坐在炕边写字台前的一把钢管椅子上,一边问我,一边抽出一根万宝路叼在嘴上。

从裤兜里掏出一个金属的紧致的打火机,拇指挑开盖子,顺势向下一按开关,只听见呼呼的声音。不见火苗,烟却点着了。

“这啥打火机啊六哥?看起来很高级。”我好奇地问。

“这是朋友从广州给我带回来的,防风打火机。不怕风!”六哥吐出一口烟,说着又操作了一遍。

“六哥,你现在做什么生意?看起来挺有钱的。”我又好奇地问。

“我跟朋友从南方往咱这边倒弄电器,电视机,录像机,以前也做过电子表,现在做电子表的人太多了就不做了。”六哥一边吐着烟圈一边介绍。

说着六哥突然站起来,把烟掐灭在烟缸里,“我踏板摩托车还在门外,忘了,我去推进来。”

说着六哥开门出去了,“又干什么去?不睡觉!”东边炕上传来大姨的声音。

“摩托车忘了推进来,你睡吧妈。”从院子里传来六哥的解释声。

不一会,听到院门叮叮当当的轻微撞击声,门又带上了,听见了插上木头插销的声音。

六哥冻得打着哆嗦进来了,“晚上是真冷啊。”

“六哥,你这踏板摩托车得一万多吧?”

“正儿八经一万多,还是托关系买的,没有关系快两万了。”六哥得意地说。

“这么贵?”我心里想着,有些咋舌。

前几天听妈妈说,她跟父亲刚涨了工资,父亲每月二百元了。父母都是本科大学生,又在机关工作。

两个老大学生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吃不喝得三年才买六哥这样一辆摩托车。我这样想着,对考大学更没有什么兴趣了。

还是赶紧踏上社会,做生意赚钱有前途,我心里这样想着,逐渐打定了主意,又向退学走进了一步。

改革开放初期,富了一批胆子大的,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敢闯敢为,能吃苦,会经营的群体。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脑体倒挂”现象。在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曾经广为流行一句话吐槽的顺口溜:

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教书的不如卖稀饭的。

那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更不用说跟六哥这样做生意的比了。

当然,这股风气也影响到了还是青葱少年的我,尚未建立起正确三观,就先被生意风,赚钱欲占领了大脑。

这也改变了我的一生,走上了跟家庭出身和父母期望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条路充满了刺激,彰显了个性,沿途既有激情豪迈的时光,也多的是坎坷荆棘,狂风巨浪。

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的一生不可能重来,每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当然,已到中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自然会选择跟班长一样在学生年代刻苦一点,为自己的人生之路铺就一条相对平坦,相对安稳的路。

但青葱少年,是追求个性,勇于挑战,不惧一切困难险阻的时期,当然想法和选择也是不同的。

但有一句话说得好,路是自己选的,含着泪也要露出微笑走下去。

第二天,大姨天不亮就起来帮我准备早饭,我起来的时候,六哥还在打呼噜。

一边吃饭,大姨一边嘱咐了我几句,学习的事不提,主要是注意安全,来回在公路上看车,放学按时回家。

我连连点头,收拾好书包。把六哥以前骑的自行车推出小院。

车子还挺新,平把,座子高高的,带着点赛车的味道。比二叔家的大金鹿轻便多了。

大姨送出小院外,又再三叮嘱,这才挥手催着我赶紧走。

车子骑着不太习惯,撅着屁股,弓着腰,但车速很快,骑起来也不费劲,很快就适应了。

我如约抵达教室门口,初老师还没来。我就站在二班教室门口的走廊看着即将成为同学的二班学生陆续进入教室。

跟河东高中不同,从穿着打扮和精神面貌上这里的学生更精神一些。

但刻苦精神就不好说了,估计肯定比不上班长吧。

我背着书包,看着男男女女的同学,想着心事。

“嗨,刚来的?”有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转头一看,在我旁边站着一个感觉比我还要高一点的男同学。

长得很帅气,肤色很白,高鼻深目,看起来有些像外国人。好像有些面熟,在哪见过?

“嗨,对啊,今天第一天。”我脑子一边快速过着人物的形象,一边回答。

“你好,很高兴认识,我叫郑伟。”他伸出手来。

“龙海超,也很开心认识。”我也马上把手从裤兜里掏出来,伸向他,我俩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这一握就是三十多年。

“你早来了,龙海超。”初老师来了。

“初老师早!”我赶紧问候班主任。

“郑伟,你也在?你俩认识吗?”初老师笑着问。

“对,刚认识的。”郑伟回答。

“那正好,正想把龙海超安排到你的旁边位置,跟你同桌呢。”初老师说。

“是吗?太好了。”郑伟高兴地说。

我心里也暗暗高兴,对郑伟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也刚刚认识了,当同桌再好不过了。

“跟我进来吧”,初老师对我说。

一进门,大家原来七嘴八舌的说话声戛然而止,让我想起了转学到河东高中的第一天。

“大家安静一下,刚来一个新同学,龙海超,大家欢迎欢迎。”初老师向大家介绍我。

“欢迎,欢迎!”郑伟一边往座位走,一边带头鼓着掌高声说着迎合老师的提议。

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不好意思地向大家鞠了一躬。

“好了,谢谢大家。”初老师伸手向下按了按示意大家安静。

“龙海超,你坐到郑伟旁边的座位上去吧。”初老师拍拍我肩膀说。

“好的,初老师。”我答应着,把书包又往肩上拽了拽,走向我的座位。

郑伟已经坐在座位上,微笑地看着我走过去,离他越来越近。

我脑子里一直转着的那台机器停下了,一张海报停在那里。

是的,太像了,就是他。

红色紧身衣,大长腿,碧瞳深目,激情舞蹈,高亢而深情的歌声。

贴在镇街电影院门口的海报上,美东桌上跨越四海的歌声磁带盒上的照片,都是他。

我走到郑伟旁边的座位,高伟微笑着伸手让了一下,示意请坐。

我也礼貌地回以微笑,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把书包放在了课桌上,坐了下来。

距离第一节课还有一段时间,应该是自习时间,初老师帮我安排好座位后,又走了。

下边又开始了叽叽喳喳,有几个好事的同学不停地回头来看我。

女同学看一眼后,两个人就窃窃私语,捂着嘴偷笑。

把我搞得很尴尬,抬头也不是,低头也不是。

“你从哪转过来的?”郑伟开始跟我小声说话,解脱了我的一些尴尬无趣。

“河东高中。”

“哦,昌河县。”我看郑伟听了河东高中有些发懵,又赶紧追加说明。

“昌河县在哪?”郑伟还是不太明白。

也不怨郑伟不知道,那是刚刚走过封闭,刚开放的年代。信息闭塞,各地往来走动不密切。加上昌河也确实小,经济也不发达。

“在鸢亭市东边,鸢亭知道吧?郑板桥做过县令,难得糊涂的?”

“哦,鸢亭知道,坐火车路过。”郑伟恍然大悟。

“你是昌河的?”

“我是烟海的。”我回答。

“哦?烟海去的昌河?”

“嗯嗯,原来二十的。”

“又杀回来了?”郑伟刚开始让我说的有些糊涂,现在搞明白我的经历了。

“你履历挺丰富,是个有故事的人啊。”郑伟笑着小声说。

“呵呵”我苦笑着看了郑伟一眼。

“你就是都家镇本地的?”我问。

“不是,我是烟海市里的。”

“哦?”

“我爸爸当兵转业到烟海大学保卫处,二十六中离家近。”郑伟看我也疑惑地眼神看着他,又赶紧解释。

“哦哦,明白了。”我点点头。

过了几天,我才了解到,原来郑伟还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怪不得刚来时,对我那么热情,初老师对他也微笑有加,原来是班首长。

郑伟跟河东高中时的班长王自强不同,不是死读书那种。郑伟从穿衣打扮,到谈论的话题都紧跟时代潮流。

而且口才很好,逻辑性很强,跟同学们沟通很顺畅,喜欢聊天。跟河东高中班长自强的腼腆内向很不同。

可能因为他父亲曾是军人的影响,郑伟对军事很感兴趣。

对各种作战武器很有研究,大到导弹、军舰,小到手枪、子弹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

课间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一群男同学围着他,他在中间绘声绘色地跟大家解释说明着各种武器弹药。

每当这个时候,就让我想起了二十时的“大侃爷”。

我对军事方面也很感兴趣,那个年代军事方面的书籍还不是很多,专业性也不强。

高山下的花环我看了无数遍,这本书我在老黑的床头看见过,如今又成了我和郑伟交流的主旋律话题。

在二十六中的开始很愉快,融入得很顺畅,这离不开郑伟的帮助和关心。

回了大姨家,说起来在学校的情况很顺利。大姨和姨夫也很高兴。六哥不常在家,三天两头出差去了外地。

我很羡慕六哥的生活节奏,没事就提着他那个黑色密码箱走了,各个城市跑,交天南海北的朋友,做五湖四海的生意。

“皮尔卡丹”西装,“老人头”皮鞋,“金利来”领带,脸上还擦着“大宝”,擦得条白条白的。

每天晚上的电视广告都能看到“大宝”的广告,“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

我除了对擦大宝不感冒外,对其它都还挺感兴趣。尤其提着密码箱走南闯北。

其实不久后,我也确实提上密码箱,也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

到二十六中后,不用住校,住在大姨家,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不用挨冻,热汤热菜,不用只吃咸菜。

回头对比一下在河东高中时的生活,也很佩服自己,那么艰苦,这一年怎么走过来的。

转学二十六中快一个礼拜了,今天是礼拜五,后天放假就可以回家了。

心里想着,佳慧也该收到我的信了吧。也该再给佳慧写封信,告诉她我现在的情况,好让她放心。

也好期盼她的回信,这次回去要交代小溪,有我的信先帮我收好,等我礼拜天回家再给我。

傍晚骑车回到大姨家,看到六哥的踏板摩托车停在院门外,知道是六哥回来了。

他不在家的时候,踏板都放在西偏房里。

晚上又可以跟六哥聊聊了,听他讲讲他的革命历程,做生意的经验。

进了小院,就等到六哥在高谈阔论,隐约听着是在讲述着他这次去深圳的见闻。

深圳这个地方听父亲说过,他去年去过,还到过沙头角。听说时特区,得有特区通行证才能进。

“六哥回来了?”一进门看见六哥带着一个蛤蟆墨镜,头不是油光瓦亮的了,而是烫成爆炸头了。

西装也换成皮夹克了,西裤换成牛仔裤了。脚上是流行的长马靴。

“六哥又帅了啊,换形象了。”我笑着问。

“嗯嗯,吸收一下流行风,换换不同的风格。”六哥得意地说,“怎么样,海超?还可以吧?”

“很帅!”我赞到。

“回来了,海超,赶紧洗手吃饭。别光听你六哥叨叨。”大姨从里屋出来,叫我吃饭。一起看书网手机阅读请访问b,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