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驾临?
李丽质略感意外。
杨妃性情娴静,久居宫中,鲜有外出,不想今日竟会造访她府,倒是件新鲜事。
李丽质便起身赶往府门。
比及赶到时,杨妃人已进来。
“儿臣拜见母妃,不知母妃驾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杨妃虽非生母,但尊卑有序,李丽质也不敢失礼。
“丽质快快平身,自家人,不必多礼。”
杨妃笑着前半步,亲手将李质丽扶起,面容始终慈祥。
杨妃张望一下,不见罗昭,便问道:“你那位驸马呢,不在府中吗?”
李丽质一怔,看杨妃这样子,似乎是专程前来看罗昭。
杨妃便解释道:“他写的那首《出塞》,父皇和我都看过了,你父皇知我向来喜欢诗文书法,便让我来看望一下驸马,讨几篇佳作回去,与你父皇共赏。”
李丽质恍然明悟,才知罗昭的才名,已然传入宫中,入了李世民的耳中。
自家驸马的才学,能得父皇如此欣赏,李丽质心下自有几分骄傲。
李丽质便笑道:“这个时候,驸马应该在书房读书,儿臣这就差人传他前来向母妃问安。”
“那倒不必了。”
杨妃却一拂手,“你派个人带我前去便是,你忙自己的去吧,不必陪着我。”
她是受了李恪之托,想替自家儿子,笼络罗昭,有些话不方便李丽质听到。
毕竟,李丽质与太子魏王,乃是一母所生,与李恪只是同父异母的姐弟罢了。
李丽质没料到,杨妃如此重视罗昭,还要亲自去探视,这份恩宠,反倒比自家母后要厚重。
当下,李丽质便着小环,引着杨妃前往书房。
看着杨妃远去,李丽质心下总是好奇,便悄悄的跟了去。
不多时,杨妃来到了书房外。
杨妃便叫宫女们远远候着,莫要打扰了罗昭读书,自己则轻步走了过去。
房中,那俊朗少年,正埋首案牍,忘我的翻阅书卷。
以罗昭的感知能力,杨妃的接近要来逃不过他的耳朵,但他太过专心于读书,竟没有觉察到,门外正有人暗暗注视着他。
他与其说是在读书,倒不如是在补功课。
真正的文才,不光是要会做一手好诗,还需博览经史诗书,集百家之长。
否则,只会做诗,绝对算不文坛大家,早晚会现出原形。
罗昭知不能光靠记忆中的诗文撑场面,自那日回到府中后,便废寝忘食的疯狂读书。
或许是《太公兵法》的原因,他读起书来记忆力大增,竟有过目不忘的能力,短短几天内,这肚子里便填了许多文墨。
“大唐尚武,勋贵子弟们好武不好文,他有惊艳文才,竟还能如此刻苦读书,当真是难能可贵.....”
杨妃微微点头,眼神中皆是赞许。
“善言古者必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嗯,说的好!”
罗昭读到一段妙句,不禁拍案叫绝。
门外的杨妃没防备,被这一冷不丁的一声喝彩,吓了一大跳。
罗昭这下听到动静,便回头看去。
视野中,一位衣着雍荣华贵的贵妇,正站在门口。
杨妃?
当日他大婚时,杨妃也曾到场祝贺,虽只一面之缘,罗昭也牢记下了她面容,自然一眼认出。
这位杨妃娘娘,也不是李丽质的生母长孙皇后,平素又深居简出,为何会出现在自己的房门外?
罗昭思绪飞转时,却按定心神,起身拱手一礼:“儿臣见过母妃。”
“驸马平身吧。”
杨妃微笑拂手,款款走进了房中。
大婚那日人多,杨妃不及细细打量,如今终于能近距离,看清这位大唐驸马的相貌。
“玉树临风,俊秀倜傥,果然是位美少年,不愧是那玉面寒枪的儿子呀....”
杨妃心下啧啧赞叹,不禁回想起罗成的样子,忆起了当年的些许往事。
只是,看着看着,杨妃忽然眼神恍惚,那张俊俏脸庞,隐约让她想起了某位故人,却又记不起是谁。
“母妃?”
罗昭见她失神,便又大声问了一句。
杨妃这才回过神来,自知失态,便自嘲一笑:“我是忽然想起,当年与你父亲母亲的旧事,一时失神,让你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