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大工程(1 / 1)姒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个人还在僵持中,忽然采薇跑了进来,说元熙要请高芷去坐坐。

高芷有些悲伤的心想:元熙,你咋不早点派人来救我呢,现在她什么都招了。

对上了高洋的眼睛,高芷更加悲伤了。看看这个老狐狸眼中的威胁,多么的赤裸裸。明显就是不想让她跟元熙提起今天发生在这里的所有。

可是高洋下一秒就又恢复了那个微笑温和的样子:“既然熙熙请你去,那你就去陪陪她吧。”

高芷赶紧点点头,然后跟着采薇离开。

说实话,采薇离开了前厅也是舒了一口气。

要知道,连通报都没有,直接就冲进去,放在以前她是怎么也不敢的。

现在要不是有元熙撑腰,她可是真的不敢这样冲进去。

恭敬的把高芷带到了和雪居。

元熙已经坐在门口了,三月回春,倒也没有那么冷了。

抱着一本书,元熙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你家主子看得都是什么啊。”高芷问了一下采薇。

采薇立刻崇拜的说道:“自然是兵书之类的名著。”

高芷觉得元熙实在是她的榜样,居然能把兵书看得这样入迷。

元熙注意到高芷来了,便把书放下了,高芷眼神扫过那本书的名字。

上面赫然几个大字《霸道将军爱上我》

采薇自然也看到了。

将军什么的,应该也跟兵书有关吧。

高芷顿时觉得自己对元熙的崇拜之情没有那么强烈了。

这不是自己为了卖钱写出来的东西吗。

没想到元熙居然也是她的读者呢。

元熙看到高芷的眼神一直落在自己那画本子上,完全没有什么感觉。反而镇定的对高芷说:“你写的东西不错,很有新意。”

“额。”高芷语塞,被元熙一夸,反而是她有些不好意思了。

“进屋吧。”元熙的声音倒是十分淡定。

元熙跟高芷谈天说地,听听高芷讲讲那些她没听过的故事。

只是一直没有问高洋是不是对高芷说了什么。

终于是高芷忍不住了:“元熙,你就不问问二哥找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吗?”

元熙反而笑了一下:“他与你能说些什么,我心里都有数。没必要问。”

高芷眨了眨眼,这就是高人吗。

可是她居然还能这么淡定,她究竟知不知道高洋想要对她做什么啊。

元熙倒是完全没有高芷那样的担心,反而安慰高芷:“哥哥找妹妹能聊什么啊,自然是家事,再无非就是你昨天不小心听到了些什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高洋敢说出来自然就是不在意。”

高芷觉得现在的元熙看起来怪怪的,好像是真的全心全意的相信高洋,可是看起来又不是。

算了,这样精明的女人应该不会把自己给搞死吧。

于是又说了一会儿话,高芷便离开了。

元熙送走了高芷,一只鸽子便翩翩然然的飞了过来,是急信。

元熙从鸽子腿上取下了纸条,面无表情的看了眼纸条上的内容,似乎对上面的内容早就知晓的样子,把原本就已经写好的纸条放上去,然后放飞。

没过几天,高澄便动身前往前线了。

而邺城朝政则是由高洋掌握在手中。

此时,朝廷中,已经分成了两党。一派还是坚持拥护高澄,但是另一派则是拥护高洋。

在宫里的元善见有点急了,明明小姑姑是帮着他来夺得朝政大权的,只是现在怎么感觉自己手上的权利一点都没有什么变化,反而是高洋好像越来越厉害了。

难道小姑姑是传说中的旺夫命。

他突然觉得女大外向这句话好像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有些道理了。

小姑姑应该是最近越发觉得高洋好了,就不想着皇家大业了。

他是时候该做些什么了,不能让高家人就这样越来越发展壮大。

于是他开始联系先前小姑姑给他推荐的两个亲信。

很快,元瑾,刘思逸两位大人就进宫了。

几个人商量的一下,终于得到了一个绝妙的计划。

那就是挖地道,逃到城外,召集兵马,与高澄决一死战。

正好高澄现在走了,等他回来,他们的地道就挖好了,那可正是动手的大好时机,这件事他没有跟元熙说,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只靠着女人了,自己也要有所作为才行。

不然他元善见岂不是让人看扁了。

尤其是清秋,他要在自己喜欢的姑娘面前好好威风一把,让她看看自己也不是那样没有用的人。

于是,北魏名义上的皇帝大人,带着他忠心耿耿的臣子,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挖地道工程。

这是个大工程,只是此时高洋现在忙着收拢大臣,元熙忙着处理十步阁的事情,都没有太多功夫去顾忌宫里这位蠢兮兮的皇帝,所以这个大工程竟然顺顺当当的开展了大半个月。

高澄一方面是去收拢军心,另一方面也的的确确是想要重新收服侯景。

他可不希望侯景最后跑到梁朝,成为了梁朝的一大助力。

可惜事与愿违。

这侯景虽然节节败退,可是完全没有投降的意思,甚至还颇有几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最后一战。侯景直接带着八百残兵往南梁去了。

虽然与高澄原本想要重新收服侯景,或是直接把他就地正法的初衷相违背,可是好歹也是打了胜仗。

高澄以为,自己在军中这般威信,也不输给高洋。纵然得不到所有人的忠心,但总归在军中的地位与声望不至于低了高洋一等。

可实际上,在大多数将士的眼中,高洋才是在节节败退中,以身犯险带领他们胜利的将军。

而高澄不过是捡了高洋大胜之后的便宜罢了。

但是现在还是高澄掌权,是东魏实际上的掌权人,军中的将士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世故,自然要表现出对高澄的敬重。

这才让高澄产生了自己不白来一趟,收拢军心的错觉。

于是在军中办了庆功宴之后,高澄就重新回了邺城。

这一战高澄有功,因此高澄气焰很强盛。

直接要求元善见封他为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这可是无上的尊荣,落在群臣的眼中,这就是一个信号,是高澄想要取而代之的信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