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语冰(1 / 1)观松如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问无奈地看向这位年轻道人,对上他光彩夺目的眼神,宋问淡淡地说。

“道长有意,宋某自当奉陪。”

“贫道恭候宋先生。”

那青羽道人又是正色施礼,宋问心想,这估计就是求道心切之人了,闻道心喜,不忧众生,倒也是成道的好苗子。

“哎,我这是干嘛呢,自己都未曾得道,却在评判他人,还是虚心,诚心为上。”

走过南无派,还是坐在云月观为他预留的位置上,这回不知各家弟子,各派真人也都侧目而视,如此重要的论道,此人还是坐在原处,莫非真有过人之处?

实际上,云月观众人也是不知宋问除了道心坚定,还有何过人之处,但既然无忧祖师看中他,让他居中就坐也无妨,宋问撩起下摆,安心盘坐而下,既来之则安之,正好他也印证一下心中之道,也好触类旁通。

“宋先生,何故姗姗来迟?”

“沉迷书海,是故来迟一步。”

宋问和另外一位真人一问一答,他就是福元道人口中的风清师叔,十大明照真人之一,一位温文尔雅的“好好先生”。

“下次可要早点到来,误了时辰事小,被认为失了礼仪就不妙了。”

“是,多谢真人教诲。”

顺着风清真人的话总是无错,纵使有错他也会帮你一起更改,这就是不语真人教给宋问的“道理”,应付完诸位真人,宋问正想仔细看下各派真人,宝阳真人突然甩袖,撒出一炷檀香,悬在正中间,清吟道音,如金声玉振。

“道论之辩,论道为先,诸位道友,请~”

言毕,青羽道人即刻起身,拱手为礼,行至檀香一侧,解下悬腰之侧的紫疆龙螭宝剑,置于身前,正襟危坐,目视宋问,意思不言而喻。

宋问也不再做推辞,既然答应了,就要有君子之风,上场就是。

他起身施礼完毕,慢步向前,盘膝而坐,也是将玉如意置于膝前,这是九衍大陆论道的习俗,置宝物于前,以表尊重,当然也可事后送与对手,以示甘拜下风。

“师傅,这白衣文士是哪家子弟?”长着一张稚嫩白净脸的长真问师傅。

丰山派的渡墨真人并不答话,示意他用心观看。

“道友,请。”宋问不太了解论道的规矩,决定先让青羽道人先说。

青羽道人略一拱手,吟诵道经《太一》问宋问。

“道经有言:‘仙道生贵,贵又生人’。先生以为如何?”

这《太一》道经宋问在赵城隍藏书阁看过,主要阐述仙道为本,也就是以众生小众修的思想,主张脱离俗世,不食人间烟火,只是一本理论之书。

“我以‘道生万物,一念花开’为答。”

青羽道人并不满意,他觉得宋问有些投机取巧,又说道。

“《素心问》有言,‘修者必先识阴阳’,何解?”

“正气内藏于心,外邪自不相干。”

“善!”

青羽道人认同宋问的理念,开始以印决左右相握,手心向天作朝元之势,五行若游龙交织在身前,声音如细弱游丝般问道。

“我意朝元,以观日月。”

宋问眼神一凝,看着露在眼前的五行气象,心里想着:“这不是难为我宋某人吗。”正欲沉思求取良策,恰好看见身前的玉如意和龙螭剑,灵光一现,神目如镜,朗声说道。

“道友差矣,我有五德,仁义礼智信。”

宋问执起玉如意,又指着龙螭剑,笑言。

“君有五行,却有六气,可曾蔽目?”

青羽道人愕然,想不到自毁长城,也不恼宋问激他之语,这次真心求教。

“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宋问也想不到他有一天真会成为“先生”,不想误人子弟,沉思许久,一旁观战的青羽道人的同门师弟,灵犀道人传音请教师傅。

“师尊,师兄为何求败?”

别看相善真人一副粗犷的样子,却是心细如发,他以拂尘指着灵犀道人的胸口,回答他。

“心比天穹。”

又指了下身前的地板上的凝实黑纹:“不见沟壑。”

灵犀道人正要追问,宋问已经想好怎么回答,字正腔圆地说道。

“诸天之下,各有生门,不以日生烟,不用法为先,可称道者。”

言若清玄,此方灵机争先涌入,化作轻烟扑磬,响声三起三伏,道音不绝,青羽道人面露动容之色,起身作揖,良久方才直身而立,恭声说道。

“君之道,在紫虚,我不及也。”

说罢,将龙螭剑捧起,往宋问身前一送,迟疑一下,宋问便坦然接受青羽道人的美意了。见双方交流完毕,宝阳真人站起来,高声说道。

“宋先生和青羽道友君子论道,不得不道一声,好!”

宋问接过龙螭剑,便和青羽道人对视一眼,知其心意,就不再故作矫情,在青羽道人的目送下,先行退场,青羽道人随其后入座。

“师兄,你为何认输?”青羽道人闭目不答。

“宋先生,‘道’欲何往?”宋问也是不答。

二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道,只是青羽道人自问己道不及宋问之道,犹如江河不知海之大,且海洋已经为江河指引通向大海的方向,做与不做,一切随心。

“宋先生,您这宝剑可了不得,以龙螭为形,星沙为底,灵韵天成,有朝一日未尝不能化形而出。”

不语真人拿着宋问的剑左看右看,不住地赞叹,好几番都想拿她的花篮换取他的宝剑了,宋问只能随她左右摆弄,也不答应也不拒绝,她自有消停之时。

宝阳真人上前总结,怀义真人也是好奇地看向宋问,拱手说道。

“宋先生,没想到您道行不深,道义却有如此奥妙,改日你我切磋一番,如何?”

宋问想不到一向严肃认真的怀义真人,也有这般闲趣,正要回绝,另一半的风清真人又说。

“师兄说得对,来日一起切磋,印证你我之道,岂不美哉!”

这会宋问彻底无奈了,只好暗自扶额,心想自己这会风头太盛了,看对面那些目光如电望向他的人,都是蠢蠢欲动。

“这可如何收场啊,再来几位,自己是神人也吃不消啊。”

“就看过那几本,再来几人,可就无法应对了。”

幸好论道之时,为了照顾有所感悟之人,一向都是宽容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悬在空中,不引自燃的檀香,正好是一场辩论的时间。

宋问实在受不了对面这些人的眼光,只好闭目养神,以神念观看其他道友论道。虽然比不得宋问和青羽道人的精彩,但众人也都是各派的精英,也是让宋问大有收获,深感不虚此行。

宝阳真人下场后,也是对宋问投去赞许的目光,毕竟是有他们云月观的坐席的,宋问辩赢了,他们也是脸上有光啊。

宋问沉浸在每个人的道义理念中,对于这个世界所谓的“道”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自己心中的道义之念了解更为透彻,所以说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需要他人汗水的积淀,哪怕他说的道自己并不会走,但是还是会有所裨益。

宋问以为接下来没有自己的事了,但是他想不到的事,木秀于林,必有风欲摧之,纵使是微风......

“贫道长真,斗胆请宋先生指教!”

宋问听到稚气未消的声音都被惊到了,开眼一看,原来是丰山派渡墨真人座下关门弟子,今年未及弱冠的长真道人。

见宋问有些吃惊,一旁的怀义真人暗自提醒他道。

“宋先生休要小瞧此人,他以孩提之时入丰山派,拜入渡墨真人门下。”

“一年入道藏,随后十四年,未得寸劲,今年却是一鸣惊人,于山间采气时,有感于天道,一步迈入化真,可谓天纵其才。”

怀义真人很少夸人,但这又是事实,宋问听到这长真道人如此厉害,也很感兴趣,他也想见识一下与自己经历极为相似的人,是如何的优秀,至少心理上不能输给他嘛,好歹自己也算一日千里了。

宋问将龙螭剑交给不语真人保管,手持玉如意,轻划一缕玄真气,如仙人洒露,周身宝光莹莹,他需要将自己带入玄妙的境界,与玉如意相呼应正是他自己琢磨出的一个法术技巧。

“请宋先生手持夏虫,使其有语冰之能,如何?”

长真道人举起手中的夏虫,略带狡黠地说道,这是他师祖出的题目,正好拿来考校一番宋先生,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如此完美。

宋问走上前,仔细观看静静卧在长真道人手上的夏虫,所谓九衍十大奇物,这夏虫就占据一位。

此方世界的夏虫与宋问来时的世界却也不同,它以柔似丝绸的玉壳覆身,不轻易受人惊吓,全身浑然一体,只有纤细的长触角伸出,在空中点起淡淡星光,全身雪白,犹如云雪素裹,巧夺天工,乃世间少有灵物。

宋问好奇地伸出手指,轻点触角上的星光,只觉得自身清气与它相辅相成,十分亲切,却又极其陌生,好似多年不见的老友,但是宋问却不那么觉得。

他不相信世间有如此完美之物,全身无一处瑕疵,纵使是他的玉如意都有缕缕轻烟融于其中,那云月观的宝镜都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即所谓天不容无缺之物。

“宋先生,可是知晓夏虫之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