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铭记在心,长老,各位师弟,请放心,我定不负众望!”杜梁拱手答应一声,面色一正,眉弓更是突出,在众目睽睽之下,飞上空中。
其衣华丽,金丝流云纹滚边,穿着一身雪白对襟袍服,配他那双浓厚而突出的眼眉,更显得相貌堂堂,彰显卓越英姿。
杜梁心有荣光,满面春风,一抖袖口,温着脸拱手说道:“诸位!文阳派大弟子,杜梁,在此见礼了!
我等来此驱魔,宝船漏损,力有不逮,邱长老此前......又与一恶人相斗,有损法体,不可强行驱使灵宝。
今日卫道之战,还请诸位援手于我,共除妖邪!得胜之时,共分宝玉之利!”
远处观望的人群有些意外,各种声音传来,还不断有人从密林之中闪出,杜梁见此情景,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面上更显和善。
让你们躲藏,想得渔翁之利?
白日做梦!
他抬着头看向空中,极夜之下,宝瓶虚影散发着光晕,如千丈宝塔,令人神往。
人群渐渐聚在一起,以四名老者为中心,围出了三个圈子,有人高声喊道:“那小娃,你说的可是真的,宝玉之利共分之?!”
杜梁白脸之上愈发和煦,直如桃花扑春风,他大笑道:“哈哈!当然,我文阳立派千年,何曾失信于人?!”
“杜梁之言,如我所思!”邱平在旁帮衬了一句。
“如此,我等应下了!”
看到这,宋问止不住心中的厌烦,面上已经浮出不悦之色。
当我不知你邱平小动作?!
还力有不逮,可笑!
可悲!
既然别人都不急着消灭魔修,只为宝玉而来,那他还着急什么,索性放开龙螭剑,以玉印之能遮掩云筏,在高空之中,慢悠悠地跟着佩剑,他也想看看有什么宝物在此地。
竟能将龙螭剑从沉睡中唤醒!
要知道,就连他剑斩汤炽之时,都未能将它唤醒,今日这事,可是来得突然。
人间的纷纷扰扰好似与他无干,在一处离文阳派数里远的密林里,宋问躲过他人的目光,悄无声息地落在树梢上,此地修者的注意力全在文阳派身上,也没人注意这不起眼的角落。
他轻身一跃,落地无声,相比远处的喧闹,这里显得幽静许多,受几位大修士的气势压迫,此处山林野兽早就逃得一干二净。
“我说是何物,原来真是云上雾纱。”宋问夹起手中那细小的微粒,侧着头问身边悬浮的剑器,“可是此物?”
剑器内部传来清脆之声,他笑了起来:“切莫声张,此物也不知怎么挂在了树梢之上,我以秘法揉进剑身,你可能承受?”
龙螭剑又是发出清悦之声,似林籁泉韵,回味无穷,宋问点点头,说道:“那便在此施法!”
他得手中剑器回应,第二次拔出剑锋,寒光黯淡,不见杀机,剑首紫疆忽而一起,宋问知悉,右手一拍,将微不足道的“云沙”送入其中。
本该是坚硬的剑疆,在沙粒送入其中之时,软卧剑首,青紫之色互换不停,宋问掐诀念语,再次出手。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清气霎时而起,突破玉印的封锁,在一瞬间,露出一星半点的气息在外,他出神片刻,立下决心,并起剑指,按住爬伏在剑首上的紫疆,只用力一抹。
清气如玉液,洗净旧时身,龙首在剑锋上一闪而逝,那点微粒被宋问带动。
叮铃铃铃铃~
如同玉槌敲钟,编曲成乐,划过剑身,刃如霜雪,声如天籁,洋洋盈耳,就算宋问灵台空灵,也不由得醉心其中,此间虫鸣响起,五丈之地,一片清宁。
铛!
至剑尖,云上雾纱耗尽,剑器铮鸣,虫鸣之声又绝,剑疆之身又固。
本来些许气息,还不惹人注意,这回剑鸣之声,五里之外都听得一清二楚,分布在四周的零散修者都是回首相看,已有几人点踩树梢,纵跃而来。
更有几波神念扫向这边,见此情形,宋问把手往后一划,清气化光,掌纹拂过巨石,轻而易举地将其分为两半。
转目一想,还有些不稳妥,干脆合上龙螭剑,抱剑而立,目不旁视,只面对文阳派众修方向,气息沉凝,不漏一点,目光深邃,高深莫测。
抱着别样心思到此的修士,看他这般模样,不好无礼,立在树梢的都翻下身子,无论是否相识,都是暗中交流一番,这才有人缓步向前,往此处走来。
极夜之中行走观察,对于他们这等修者,不费吹灰之力。
“上修请了。”被推举出来之人,小心翼翼地上前行礼。
“何事?”宋问动作不变,轻声答道。
那人不知天生性情耿直,还是有自知之明,直接说道:“此间有异响,上修可听闻?”
宋问睁开双眼,面不改色地转过身体,目在身前之人,意在远处之修,他沉声应答,音传八方:“我闲来无事,一试剑锋,这巨石可是宝物?如是,你们便搬去,我一言不发!
若说是你等宝物,我也不陪的,不知者不怪嘛!”
那人看向划痕尤新的巨石,又是拱手一礼,答道:“我等还以为是魔头偷渡到此,惊扰前辈了,在下告退。”
他嘴上说着,还是与远处几人聚在一起,合计着什么,有人更是飞向文阳派所在之地,那几名老者正在与邱平商议除魔之事,宋问知他们不会轻易漏过此间一事,心中计较得失。
既然你等视魔如囊中之物,那我便成全你们。
恕不奉陪!
宋问也不想与这些人纠缠,玉印彻底放开,一股强横的气息传向四周,他御风而上,想直接远离此地。
他们自认为五位真我之修可以将魔道攥在手中,那便让他们去做,自己正好省点力气去支援两位城隍,宋问也不想管这修行界的纠纷,人间事还管不过来呢,哪有这等空闲。
他这一动身,几名老者已猜出宋问的修为,能隐藏许久的,除了大派真传,便是同道之人,以他们的眼光看来,显然后者更适合宋问。
这当然也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