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章 陈昊阳(1 / 1)秋风揽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方逸说道,“话虽这样说,但是三年前余杭县的县试可不简单,别忘记,三年前道圣的弟子赵宣武也在余杭县参加了县试,陈昊阳押后三年参加县试,估计也想要避开此人!”。

苏毅心中不由微微一动。

这个赵宣武可是千年难出的人才啊,此人两岁便可以背诵论语,三岁成诗,四岁便可以写出县试水平的策论文章,六岁的时候,所写的咏鹅诗登上了大武周刊,十岁之时所写的咏雪诗登上了圣刊。

他天生早慧,所以被道圣收为弟子。

三年前县试,力压所有考生,以十二岁的年纪,考中第一名。

接着在院试之中又考中了第一名。

府试之中还是第一名。

乡试同样是第一名。

此人十二岁,便连中四元,他的名声,就此鉴定下来。

巨大的名声,为他带来了无数的声望,此人在会试之前,才气灌顶,自身的才起达到了进士级别。

会试之时,排名第五。

殿试的时候,所写文章,让当时主持殿试的文圣都惊叹不已,最终点其为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这一年,这个赵宣武才十三岁而已。

别人十三岁的时候,还在读四书五经,浅学六艺呢,人家都连中四元,接着又考中探花。

或许这就是神童吧。

陈昊阳自喻才学过人,但是,碰上赵宣武这种比他还要妖孽的神童,他心里也有些发怯。

或许这才是他押后三年参加县试的原因。

陈昊阳,难道不想考中案首吗?

他当然也想。

陈昊阳甚至觉得,他沉淀三年。

最起码也能够达到“连中四元”,如果会试之时运气好,说不定就是连中五元。

如此一来可就超越赵宣武了。

至于最后的殿试。

到时候圣人会亲自出现,当场出题。

大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说不定可以夺取状元。

完成史无前例的连中六元呢?

在人族科举历史上,可还没有人能够连中六元。

……

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不是会实现,一切就不好说了。

远处传来了骚动声。

苏毅等人的目光也被吸引了过去。

大家便看到,一名看着十分年轻,英俊的书生走了出来,许多人都朝着那书生走去。

包括苏毅之前见过的陈平此人,也走向了出来的书生。

那书生的一双眼睛狭长。

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给人一种心思阴沉的感觉。

“哈哈哈哈,这一次颜策兄弟必定能够中案首,我等先在此恭贺颜策兄了!”。

一名秀才笑着说道。

许多人都上前恭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余杭的贵勋世家子弟。

“诸位千万别这样说,考官们毕竟还未曾批改试卷,结果如何不太好说!”。陈昊阳微微一笑,随即谦虚的说道。

从他的表情与神态上面来看,对于此次的县试,他还是极其自信的。

陈平说道,“我们已经在百花楼之中定下了包厢,连考三日,咱们去放松一下吧!”。

“也好!”。陈昊阳点点头说道。

一行人朝着百花楼的方向走去,陈平看到了远处的苏毅,低声在陈昊阳身边说了几句话,陈昊阳转头看向了苏毅。

陈平神色阴沉的说道,“可惜,没有能够顺利打压此子,这种寒门子弟崛起,于我等而言可没有什么好处!”。

陈昊阳笑着说道,“堂兄何必为此忧虑?区区寒门子弟,就算会做几首诗,又能如何?科举考试,要考综合卷,诗赋卷,经义卷,还有策论卷,就算此子诗才惊人,可是他这种寒门子弟,能读几本大儒著作?能读几本孤本圣经?或许一本都读不到,或许只能读一二本”。

“前面两科倒还好说,他的见识,经历,所读的书籍,对他都是巨大的制约,我们的起点天生比这种人高,眼界天生比这种人远,所以,经义,策论于我们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像苏毅这种人能写好经义,策论吗?这种人,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昙花一现?好词好词”。陈平不由拍了拍手。

其余的贵勋子弟,也连连点头。

这群人未曾天停留,有说有笑的离开了。

苏毅等人也快速离开,他们来到了楼外楼小聚。

大家也知道苏毅考了三天时间,颇为疲惫,所以没有待太长时间,宴会便散去了。

……

此次余杭县考生批改试卷的一共有五位考官。

主考官乃是唐叔同。

四位副考官都是余杭县文院的教谕,一人叫做陈凯之,一人叫做汪荃,一人叫做罗铭,一人叫做刘葛州。

阅卷工作一直按部就班进行着。

“咦,这书法写的好!”。这时候,罗铭吃惊的说道。

他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众人纷纷走了过去观望。

便看到这种书法,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从未见过这种字体,写的确实好看,不知道这书生师承哪位书法大家?”。汪荃不由动容的说道。

历史上,有几位半圣级别的人物,都是以书法入道,成就半圣。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书圣王羲之。

就是以书法入道,成就亚圣。

而他的儿子王献之,则是叫做“小书圣”。

同样也是以书法入道,成就了半圣。

一门父子双圣人,这也算是千古佳话了。

现如今。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依然是无数读书人临摹的书法。

流传极广。

“字体优美,只是不知此子学识如何”。刘葛州说道。

“看看便知!”。罗铭说道。

他开始审阅第一卷三十道题。

“三十道题竟然全对!”。刘葛州吃惊的说道。

“什么?全对?最后一道题也对了?”。就连主考官唐叔同都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韶》的作者是谁这道题目,他们这些考官最开始知道的时候,也讨论了很长时间。

引据各种古籍来推断《韶》到底是谁所做。

可是他们商讨之后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对比了一下,发现依然是错的。

可见这道题,到底多难。

如今,一名连文位都没有的学子竟然推测出来了《韶》的作者。

这些考官,怎能不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