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地球天道(1 / 1)哇哦哇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地球

外文名称

Earth

别称

盖亚(Gaia)

分类

行星

质量

5.965×10^24kg

平均密度

5507.85kg\/m3

直径

12756千米

表面温度

15摄氏度(59华氏度)

逃逸速度

11.2km\/s(39,600km\/h)

反照率

0.367

自转周期

23h56min4s

赤经

未定义

赤纬

90

半长轴

149,597,887.5km

离心率

0.**

公转周期

一年(365.24219天)

轨道倾角

0(7.25至太阳赤道)

体积

1.0832073×10^12km3

远日点距离

152,097,701.0km

近日点距离

147,098,074.0km

轨道周长

924,375,700.0km

近日点辐角

114.20783

轨道半短轴

149,576,999.826km

平均公转速度

29.783km\/s(107,218km\/h)

最大公转速度

30.287km\/s(109,033km\/h)

最小公转速度

29.291km\/s(105,448km\/h)

卫星

月球

宇宙速度

11.186km\/s(39600km\/h)

恒星日

0.997258d(23.934h)

赤道圆周长

40,075.13km

纵横比

0.9966471

赤道旋转速率

465.11m\/s

目录

1诞生和演化

2地质时期

3地理特征

4地形与气候

5人文地理

6结构

7运动

8时代划分

9地球年龄

10地球卫星

折叠编辑本段诞生和演化

主词条:地球历史,大陆漂移假说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50亿年以前的太阳系

50亿年以前的太阳系

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人类科学家已经能够重建地球过去有关的资料。太阳系的物质起源于45.672亿±60万年前,而大约在45.4亿年前(误差约1%),地球和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开始在太阳星云--太阳形成后残留下来的气体与尘埃形成的

宇宙中看地球

宇宙中看地球

圆盘状--内形成。通过吸积的过程,地球经过1至2千万年的时间,大致已经完全成形。从最初熔融的状态,地球的外层先冷却凝固成固体的地壳,水也开始在大气层中累积。月亮形成的较晚,大约是45.3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质量约为地球10%的天体(通常称为忒伊亚)与地球发生致命性的碰撞。这个天体的部分质量与地球结合,还有一部分飞溅入太空中,并且有足够的物质进入轨道形成了月球。释放出的气体和火山的活动产生原始的大气层,小行星、较大的原行星、彗星和海王星外天体等携带来的水,使地球的水份增加,冷凝的水产生海洋。新形成的太阳光度只有太阳的70%,但是有证据显示早期的海洋依然是液态的,这称为微弱年轻太阳谬论矛盾。温室效应和较高太阳活动的组合,提高了地球表面的温度,阻止了海洋的凝结。

有两个主要的理论提出大陆的成长:稳定的成长到现代和在早期的历史中快速的成长。研究显示第二种学说比较可能,早期的地壳是快速成长的,随后跟着长期稳定的大陆地区。在时间尺度的最后数亿年间,表面不断的重塑自己,大陆持续的形成和分裂。在表面迁徙的大陆,偶尔会结成超大陆。大约在7.5亿年前,已知最早的一个超大陆罗迪尼亚开始分裂,稍后又在6亿至5.4亿年时合并成潘诺西亚大陆,最后是1.8亿年前开始分裂的盘古大陆。

折叠编辑本段地质时期

主词条:地质时期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地球形成时期、地壳形成时期、进入太阳系前时期、进入太阳系时期、地月系形成时期、新生时期,见下表。

地质时期与特征表

地质时期

特征

(界)

(宇)

距今年数

Ma

新生

这一时期是一颗彗星撞击地球而开始的。

这颗彗星在太阳系裂解,形成绕太阳的小行星带。

彗星的组成物即有岩石又有冰和大气。在冰里存在着各种生物。

在这一地质时期,地球增加了水、大气和新的生物物种。原有的生物发生变异或进化。

65

这一时期是月球被地球俘获形成地月系而开始的。

月球绕地球转动,使地球的引力场、磁场发生了变化。在月球引力所形成的晃动作用下,地球的外球发生了旋转,形成地极和磁极的移动。

在生物界,动物和植物都发生了变异,形成高大的树木和大型的动物。

230

这一时期是地球进入太阳系成为行星而开始的。

在这一地质时期,地球有了太阳的光照,形成了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有了昼夜的变化。

在地球的内部,地核或内球偏向太阳引力的反方向,不在地球中心。

在地壳,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由两极向赤道的离心力;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地壳形成自东向西的运动。形成高山、高原,形成沟谷洼地和平原。

在生物界,开始爆发式出现即开始复活。

随着太阳系的演化,地球由进入太阳系时的轨道面即轨道面与太阳赤道面夹角大约2326,演化到如今的地球轨道面与太阳赤道面**行,地轴由垂直轨道面变为倾斜在轨道运行,形成一年的四季变化。

在岩石建造,出现大量的石灰岩。

540

·进入太阳系前时期

这一时期是地壳已经形成到地球进入太阳系前的一段地质时间。

这是一段没有阳光的地质时期。

在这一段的前期,地壳的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强,高山被剥低,在沟谷和坑洼地中沉积了巨厚的原始沉积。

在这一段的后期,地壳活动变弱,地表温度渐渐降低,到了冰点以下,形成全球性的冰川。

2500

地壳形成

时期

这一时期是由地表熔融物质凝固开始到有沉积岩形成的一段地质时间。

熔融物质凝固形成收缩,在地表形成张裂沟谷高山。宇宙天体撞击,在地表形成大坑洼地。

随着温度降低,熔融物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水流动汇聚到张裂沟谷和大坑洼地中,产生的气留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气圈。

地核俘获宇宙物质的不均,地表各处温度高低不均产生大气流动。

在这一地质时期,地表形成了沟谷高山、大坑洼地,有了水和大气,产生了风化、剥蚀和搬运作用,开始形成沉积岩。

原始生命蛋白质出现,进化出原核生物(细菌、蓝藻)。

4600

地球形成

时期

这一时期是由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开始到地表熔融物质凝固的一段地质时间。

在距今约46亿年前,由铁镍物质组成的地核俘获了熔融物质形成地幔。地幔与地核接触部位温度降低,形成内过渡层。地表温度降低凝固,形成外过渡层。

在这一地质时期,形成了圈层状结构的地球。

4600

展开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特征

折叠质量

主词条:地球质量

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5.96×10^24千克地球的赤道

星体

星体

半径ra=6378137m≈6378km,极半径rb=6356752m≈6357k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对称,平均半径r=6371km。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2,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2,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2,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4s。

折叠温度

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5778K,5500C)更高。地球表面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巴士拉,最高气温为58.8℃。地球北半球的冷极在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世界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7年初,俄罗斯人在东方站曾经记录到-89.2℃的最低温度。

折叠电性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而地磁场外部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即南极指向北极),所成的环形电流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是带负电的。

折叠形状

主词条:地球形状

月食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投射在月球的地球影子总是圆的;往南或往北作长途旅行时,则会发现同一个星星在天空中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一些聪明的古人从诸如此类的蛛丝马迹中就已经猜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测到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托勒玫的地心说也明确地描述了地球为球形的观点,但是直到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才真正用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夸张地说,有点像梨子,称之为梨形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