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份从凉州来的边关急报,
不止是在场的文武大臣,
就连李世民的心里那也是卧槽卧槽的。
只是现在他作为消息的提供者,自然要表现出淡定和从容一些。
此时的大殿,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
谏议大夫魏徵更是惊地眼神呆滞,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能缓过神来。
之前在偏殿李世民对他讲述韩羽的种种事迹时,魏徵还以为皇帝陛下肯定有些言过其实、夸张鼓吹的成分。
但现在听完这边关急报以后,魏徵已经哑口无言。
一份军报从凉州送往长安,快马加鞭至少也需十天时间,
而吐蕃使臣从吐蕃行至凉州边防至少也得需要七天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韩羽一个市井之人,是如何提前预知吐蕃国会在近期遣使来与大唐结盟的呢?
魏徵想了又想,但是却怎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看来只能找机会去会会这个年轻人了。
“嗯哼~肃静!”
这时,坐在龙椅的李世民开始发话了。
“现在暂且不考虑吐蕃国遣使的来意了,先议一议如何应对吧。”
李世民早从韩羽处得知吐蕃国会遣使来结盟,但他并不关心这个。
他现在关心的,是如何解决西南、西北的边陲安全问题,然后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突厥。
李世民也没有把韩羽的建议跟文武大臣提及,因为此时一说此事,现场必定会炸锅。
“陛下,臣以为吐蕃乃是西南高原地区的强大力量,此番前来必定是有所图谋。应准其使者入关,展示我大唐的国力与军力,使其不敢觊觎我西南边陲之地。”
“陛下,臣以为吐蕃国主动遣使来结盟,乃是想得到我大唐中原大国的认可,应当以国礼待之,教其领略我大唐礼仪之邦的尊荣和雅量。”
“陛下,臣以为吐蕃此番来人,该是与吐谷浑被灭国之事有关,我大唐应当安抚其心,以免边陲再生事端。”
“陛下,臣以为......”
文物大臣就自己的意见都发表了一些看法。
虽然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那就是准其入关,与其结盟。
半个时辰以后,一道八百里急令自太极殿传出,直奔凉州。
与此同时,李世民还下旨,
令鸿胪寺即日起准备国事礼仪,迎接吐蕃国的使者入京。
令凉州、幽州、并州等与突厥接壤之州郡加强守备,以防不测。
令京兆府和金吾卫加强长安城的治安和巡事,防止京城出乱。
圣令下达之后,整个长安城便开始准备起来。
原本街市那些脏乱差的地方全都清除,
原本治安薄弱的城南也加强了守卫和巡逻,
长安城的百姓对此也是津津乐道,
毕竟国强了,老百姓也更有自信、更有面子。
长安城有条不紊的准备着,
吐蕃使团则由柴绍派兵一路护送,
前后历经二十多日之后,两百多人的吐蕃使团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
李世民亲派太子李承乾以及一些文武大臣在城外相迎。
在使团安置妥当后第二天,
李世民召开朝会接待吐蕃使臣,五品以文武官员全部出席。
群臣山呼万岁之后,李世民独坐龙椅之,威严赫赫。
大手一挥:“宣吐蕃使者殿前觐见。”
口令从太极殿传出直到宫门,
然后在金吾卫大将军李孝常的陪同下,
三名容貌与中原人士大为不同的吐蕃使者缓缓走进宫中。
为首的正使乃是吐蕃国的大臣科伦多,手里捧着一卷国书。
站在科伦多身后的一男一女,
是吐蕃国的王子松赞干布以及公主萨兰明珠,
也是这次使团的副使。
三名吐蕃使者来到太极殿前,就按照大唐的礼制开始行礼。
直至大殿之,三人同时向李世民行跪拜之礼。
“外臣科伦多,奉吐蕃赞普朗日松赞之命,前来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愿陛下身体康泰、福寿无疆!”
吐蕃使者礼仪之到位,让李世民和一众文物大臣颇感意外。
李世民面带笑容,微微抬手:“平身吧!”
三人这才站起身来,
随后科伦多将手里的国书递逞给李善福,由他转逞给李世民。
国书的内容非常简单,无非是一些国与国之间的场面客套话而已,
唯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吐蕃愿与大唐互通往来,永结盟好。
李世民把国书放到一旁,然后和颜悦色地说道:“大唐也愿与吐蕃互通往来、永结盟好。”
吐蕃使者一听,立马再行跪拜:
“大唐皇帝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