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蹭了红豆饭,越看孙平越有气,难道这就是传中的“老公老婆是别饶好,孩子是自己的好”?这人一点都不体贴。
体贴不体贴的,孙平觉得要看和谁比。他觉得自己挺体贴,这不,正拉着赵低声请求:“亲姐夫,你是我亲姐夫还不行嘛。”
赵瞟他一眼:“我可没逼着你喊,是你自愿的。”
“没逼,没逼。你可千万要把床修理结实,我可不想再来一次。赶巧,不定会被吓得不携。”
忍住内心的狂笑,赵正人君子的模样再次欺骗了孙平:“一贯手巧,新打一张床都没问题,更何况只是修。”
“嗯嗯。拜托拜停”孙平拱手。
两人借了锤子钉子等家伙什,便躲在屋子里一阵敲敲打打。
“怎么回事?”在厨房准备饭菜,邀请知青聚餐的乔木不解地道,“在干什么呢?”
帮忙切材黄娟身体一僵,脸顿时胀红了。
乔木无意见看到:“咦,你是不是受凉发烧?脸很红。今挺凉爽啊。”
黄娟支支吾吾,垂头了句:“没发烧。”
“没病就好。”
都是大人了,不舒服不用别人提醒,乔木便不再多嘴。
“嗞嗞啦啦”的响油声响起,伴着蒜香葱油香飘出,让闻到的人垂涎欲滴。
“特别想吃葱油拌面。”黄娟幽幽道,“好几年没吃过了。”
乔木莞尔:“想吃就做。”
“算了,白面不好买,还不够一人一碗。”黄娟摇头。
“那做半碗葱油,下次直接拌面。”
“校”
想到赵肯定会和乔木床的破事,黄娟心一横,声道:“昨夜我们的床塌了。”
原以为乔木会大惊怪,谁知道人家淡定无比:“被虫蛀了?”
南方潮湿,是虫子的乐园。
黄娟摇头:“不知道,夜里没仔细看。”
乔木这会才知道“乒乒乓乓”的声音原来是修床。
“没想到赵还会木匠活。”她喃喃道。真是多面手呀。
对此,赵并不认同,多面手无疑是乔木,会做饭、做衣服,会游泳,还懂点医术。
这些技能都是乔木前世所学,不过皮毛,却也尽够了。
饭做好,床也修好了,乔木让孙平去喊陈军四人来吃饭。
摆好饭桌,四人只来了三人,李红没来。
“李红怎么没来?”黄娟虽然知道李红追求过赵,可并不知道她与乔木对决过啊。再,人赵都结婚了,总不能撕破脸吧。可惜,她不知道脸已经撕破了。
“李红她不舒服。”陈军脸上微微尴尬。再怎么不舒服,也不能不给新人面子吧?追过赵又如何,哈哈一笑这事不就过去了嘛,至于如此吗?
赵招呼他们坐下,淡淡道:“不舒服就算了,咱们吃,今可是来了后最好的一餐,谁错过谁损失。都坐吧。”
王平托了托眼镜:“那赶紧坐下吃饭。下午还有课。”
没错,王平现在是村的任课老师,教语文数学和美术。
这工作是乔木发现他画画好后,建议村长招聘的。原来的学老师嫁到城里去了。
陈军与孔大庆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维修,都是食品厂的员工。
就连李红,也被招进厂,不过在同乔木对决后,辞去了厂里的工作,不知道怎么想的。只能挺有志气的。
“还有酒?”孔大庆惊喜道,“茅台?!”
“行啊,你们。”陈军也道。
王平摇头:“我不爱喝酒,多吃点菜吧。”
众人哈哈一笑,觥筹交错,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哥们,你可真行,竟然先下手为强,把乔木收入囊中了。”喝得有点大的陈军重重拍着赵的肩膀,“还以为你冷冰冰的,会是最后一个结婚呢。”
“难道你是第一个?”赵心情不错,便多了几句。
陈军点头:“是啊,你瞧我这身板、这相貌,不该最受欢迎吗?”
孙平嗤笑道:“算了吧,最受欢迎的从来就是赵好吧,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孔大庆憨憨地也笑道:“是啊。男知青里面最受欢迎的肯定是赵。”
“呜呜呜”
陈军竟然哭了起来,死死揽着赵的肩膀:“好想回家。不知道爸妈身体怎么样,侄子生了没樱”
看来是真喝多了,乔木叹息。
这一哭,让所有人都不是滋味了。
下乡的生活与想象的完全不同。沉重的农活,贫瘠的精神,无望的未来,因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也只有在醉聊时候才敢声哭泣两声发泄出来。
孔大庆也忍不住了,跟着也“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也想家。”
黄娟捂住嘴,爸妈应该收到通报自己结婚的信了,不知道会不会反对。可惜,就是反对也晚了。
别人是“呜呜”地声哭,醉聊孙平是“哇哇”地大声哭:“我没有家了,再也回不去了。”可惜我富二代的美好生活,可惜刚买的兰博基尼还没上路,可惜胖胖的老爸还没抱上孙子,可惜陈东大神的神坟还没完结……
乔木眼睛也模糊了。她想的是前世的奶奶乔老太太,儿子乔惟一。至于皇贵妃欧凯旋,完全忘在了脑后。皇后是谁?不存在的,这位置会始终空着。
赵无奈,进厨房烧了醒酒汤,一人给盛了一碗:“差不多就行了,好男儿志在四方。”
“还有回去的一吗?”王平迷惘地。
他是主动下乡的,为的是实现建设农村的理想。可惜,来了之后,与想象大相径庭。
乔木擦了擦眼睛,理了理头发,认真道:“肯定有回去的一。国家需要年轻一代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总有一高考会恢复,千万别放下书本。”
“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两三年?三四年?”
乔木点点头:“不管两三年还是三四年,都不能放弃希望与梦想,这一总会来的。”
孔大庆闷闷道:“要是再过十年呢?三十几岁,梦想都腐朽了。”
“是啊。第一批知青已经在乡下呆了十年了吧?”
除了乔木,其他人都没有信心。
乔木只好道:“人才断层十年不长,二十年还不长吗?我认为最多两三年就会恢复高考,反正平时会好好看书,早做准备,免得到时候错过机会。”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赵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