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余家二叔1(1 / 1)东拉西扯盖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大早,翠萍就开始给余青青梳妆打扮。昨日翠萍命人用了皂角熬了滚水,加入存着的洗米水,帮着青青把头发洗净,然后又在水中放入花瓣和香料,拿出玉容胰为青青洗澡,一切都是天然的,让青青在夏日里精神气爽。

虽说是夏日,但是这里却不可天天洗澡,沐浴,倒不是青青家供不起这些,是因为青青嫌这个太费事,首先要烧水,烧好水后要被三四个丫环抬入沐浴房,这样一来一去,也费去大半天的时辰和功夫,青青就照原来青青的习惯,三日沐浴一次,五日洗一次头发,虽然难受了些,倒也不是不可忍受的事情。

翠萍给青青梳得发髻较为复杂,叫流云髻,形状如一朵朵白云一样,顾而得名。这是这里未婚少女参加重大活动常梳的款式,很流行。这种款式的特点就是髻比较大,可带的发钗也比较多,显得更加大气和雍容华贵。余青青一看又要带那么多钗式,当时就不干了,太难受,那么重,她可受不了,于是对翠萍说道,“翠萍,前几日,咱们不是寻了布,做了一些假紫丁香花吗?就带那个吧。”

翠萍有点有难得说,“小姐那个带上好看是好看,可是奴婢以为,本朝女子很少有发髻上插那种花得,要么插时令的鲜花,要么插金饰头花,很少有人插布做的花。“

青青看了看铜镜里的自己,点点头对翠萍说道”不妨事,你要相信你家姑娘,这种花插在发髻上并不难看。“

最后翠萍无法,只得按青青说得办,插了一串布做的紫丁花,和一个发簪,青青特意照了照镜子满意得点点头。翠萍也无话可说,开始给她上妆。

当翠萍准备给青青上妆时,青青阻止道,“翠萍,我自己来,你在一旁看着便好。”

原来翠萍要给她上的妆象极了当今日本艺妓的妆容,白白的粉要涂好几层,再弄上胭脂,这个朝代的这种流行审美,让余青青接受无能。她给自己画了一个适合的淡妆,在唇上涂上淡淡红色的口脂,这才满意的四下看看点点头。

翠萍看着青青这样,不满道,“小姐,您这样妆扮怕是连夫人那一关也过不了。不过这些都依了您的性子来,但这衣着您得依了奴婢才行。“

青青想了想,点点头,遂换了衣服,跟随翠萍来到余夫人处。余夫人的大丫环无风早已在外间等候多时,见小姐来恭身请安后,领着青青来到内室。余夫人喝着茶,看了看这身打扮说道,“平日里,你这样便罢了,今日去四叔家付宴,你这身打扮,又该有人说闲话了。”

“娘,横竖我都要被人拿来说笑的,多少也不差这一桩,我本就不想去得,既然去了,还是让自己自在点比较好。”

余夫人放在茶杯,叹了口气说道,“你是个好孩子,这麻烦是天给的,今日你能受得,也是为难你了。”

母女俩又说了一会儿话,余夫人又反复交待余青青一些规矩,于是两人起身,命人去准备出门的所有事情。

余青青的二嫂也随着一块去二叔家。余夫人坐着一顶软轿,二嫂和青青共乘一辆马车各带一个贴身丫头侍候着,由于天气炎热,这马车的防颠簸性完全不能和前一阵子余青青坐得长乐观的那辆马车相提并论,那简直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马车内的陈设还是其次,光是这颠簸的效果和舒适程度就没办法比,而且不知为何坐公主的车,在里面坐着一点都不觉得热,而坐这辆马车,余青青穿着厚重的衣服,分分钟都热得厉害。因为到处是青石板铺的路,马车所到之处都是咯吱咯吱的乱响,别说跟坐汽车比了,余青青想,也许坐在拖拉机上,都比这马车舒服,原来古代真正的普通马车坐着这么难受,一颠一颠的,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马车会随时散架。看来古代马车的设计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空间。

想及此,坐在一旁泰然自若的二嫂搭话道,“妹妹可是觉得不舒服。”

余青青点点头,又摇摇头。

二嫂噗嗤一笑说道,“妹子别来无恙,早年你二嫂子坐马车,也觉得难受得紧。”

余青青这才感兴趣地和二嫂聊了起来,余青青原来只知道她二嫂闺名兰芝,是一位参将的女儿,其他的就不十分清楚,今天和她二嫂闲聊才知道这位二嫂可不简单,她一直随父亲长在边关,所以从小练习骑马射箭。这年岁渐长要到说婆家的年龄,才被父亲送到京城姑母处,希望在京城寻一个好姻缘。恰逢余家也在为他二哥说亲,两家这一合计,就成全了这桩亲事。

二嫂轻抚云鬓,眼眸间闪着亮光,仿佛只有提起自己的童年,她才是那个无忧无虑,在爹娘娇宠下长大的憨儿,她又兴奋地补充说道,“当时父亲听说是和京城余大人家结亲,欢喜地对我说道,我儿,也不枉你老父疼你一场,给你寻得这门亲事是再合适不过了。余大人当年曾是本朝最年轻的状元郎,其才华和风资为多少人所钦慕,能给他家当媳妇也算是你的造化。“

余青青听二嫂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父亲还是个状元,明明宫里有贵妃娘娘撑腰,为何他甘愿淡泊名利,唉,不管怎么说,这也不关她的事。

余青青因为一路上有二嫂的陪伴,也开心了不少,于是又好奇,又打趣地问二嫂到,”二嫂,我二哥掀起红盖头的时候,你欢喜吗?“

二嫂抿嘴一笑,拂了拂自己的衣袖爽朗地说道,“自是欢喜的,原来和余家订亲后,总听姑母说起余家的男儿个个都长得玉树临风、气宇轩昂,吾总不太信,因为在边关好男儿也多得是,我自小见得人也不少,并不是养在深闺的名门女流之辈。可是大婚当日,见了你二哥才知我姑母果然没骗我,你二哥的相貌竟比姑母形容的还要好看。”

余青青笑了笑,原来二嫂还是个外貌协会。但是又想到南宫静予说得关于他二哥的话,心里又咯噔一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好在她们姑嫂两人谈笑间已经坐马车来到二叔府上。

因为是余夫人亲自来,府上的管事早早在门上侯着她们,放了软凳,让一行人下了软轿和马车,被管事婆子和众多丫环簇拥着,走着边上一个直通内宅的旁门直接进了内宅。

这宅子比余家小多了,但是看着倒也精致。二嫂拉着青青,亦步亦趋地跟在余夫人后面,护在她的左右。

余夫人一见到二叔家的夫人,连忙喊媳妇和青青过来给二叔家的夫人行礼,然后又一一拜见其他长辈,并女眷后,方才有人过来扶着青青和她二嫂坐定。

余夫人扫了一眼众人,笑着问二夫人道,“今天是琳丫头的好日子,怎么不见睿儿媳妇过来。“

二夫人忙应道,“睿儿媳妇这几日身子总是不见好,不方便见客,一早就打发丫头来道欠安了,说了等她身子养好了,亲自去府上赔罪。“

余夫人也笑道,”多大点事,还往吾府上赔不是,叫她好好养病,把病养好了是正理。二夫人忙点头称是,便吩附着自己的大媳妇带着青青和二嫂去园子里逛逛,消消暑气,那里的凉亭里已准备了一些茶点,让这些小孩子们去吃酒。

且说余青青和二嫂被二叔家的大媳妇领着,一路穿堂过廊,不到一会儿功夫便来到后花园里,见着园子里各处的花都开得骄艳艳地,胜似好看,一朵朵大大的牡丹,竞相争艳。花上的蜜蜂不断的嬉戏着,发出嗡嗡地叫声,落在那粉红的太阳花中,拼命吸吮着花中的蜜汁,还有那向日葵开得有半人高,里面的葵仔颗颗饱满,让余青青觉得自己家的园子虽比这里大些,但好象不如这里花多,且开得茂盛,于是悄悄地问二嫂道,“二嫂,你不觉得二叔家的园子里的花比咱家的开得好看些。”

二嫂噗嗤一笑道,“妹妹说得极在理,吾听你二哥讲过,二叔他自小是爱花出名了的,这花园自是二叔家的一景,今日被妹妹瞧见,也算是二叔他的知音。”

余青青笑了笑,点点头。这时一旁的大嫂听见余青青这样说,免不了介绍一番说道,“妹妹大病初愈后,怕是第一次来逛这园子,有什么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妹妹见谅,如果妹妹不嫌弃,吾就带妹妹逛逛这园子,图个乐呵。”

说完就带着青青和二嫂介绍起这园子里的各种花种,光牡丹花的品种就有十几种之多,什么一品红,什么十八罗汉,什么万紫千红,什么春水绿波,什么金贵飘香,看得人眼花缭乱。当余青青停在花园的某处驻足片刻,完全是无意识的,就是逛得有点热,歇了两分种,这时候大嫂以为她对那的花感兴趣,向她介绍说,妹妹可知此是何花?

青青摇摇头,表示不知,大嫂颔首说道,“此花名为赛牡丹,因其比花中之王牡丹在色泽上更要艳丽几分而得名,而且此花极难栽种和成活,因为它喜热,原长于温热潮湿之地。此花的果实有镇痛、安神的功效。”

余青青点点头,想着这种花倒是挺特别的,果实用处还这么大,倒也没做他想。

园子不大,很快就逛完,大嫂在前面引路,青青随二嫂跟在后面,旁边一大群丫头婆子跟着,沿着曲曲绕绕的小石子路,来到一处凉亭休息。

这时候二叔家的几个姑娘并年轻媳妇已经在此处等着她们归来,青青在二嫂的提点下,一一按照礼节给年长的施礼,又有几个比青青年幼的也给她行了礼,这才一一坐好。

青青是客人所以和年长的嫂子一桌,而其他几个年轻的姐妹一桌,便有丫环侍候着潄口,净手,颇为讲究。

桌上摆放的糕点也很精致,一点不似平常人家的吃食,让青青有些纳闷,听闻二叔家并没有官身,而且一大家子开销也不小,自己家是因为娘亲和贵妃娘娘才能维持得体的生活,不知这二叔家靠什么为生。

思及此,青青自取了一块糕点,尝了一口,悄悄地问二嫂道,“二嫂,这二叔家的蜜罗糕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可是有什么绝窍不成。”

二嫂听闻大声对二叔家的大媳妇说道,“你瞧瞧,吾妹妹这张嘴,天生就是富贵的,她呀,一张口就夸你们家的蜜罗糕,你们倒是给她说道说道,省得我费半天嘴,也说不明白。”

大嫂子也笑起来,夸青青道,“大妹妹好吃口,这蜜罗糕啊,可是吾余家不传之秘,经过七七四十九道工序,才能制成。采用上好的蜂蜜,加上莲子、绿豆、纳豆、黄豆、糯米等软糯之物,打磨成浆,蒸熟混合制成。这每一种东西的混合比例都不尽相同,蒸取时间也不一样,每个环节都要把握火候和时机,才能制成。如果差一样,则这蜜罗糕就制不成。“

二嫂听完在旁打趣道,“就你这张嘴会说,横竖不过吃你家几块糕罢了,瞧你把你家这糕说得成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得似得,罢了,你余家还有什么好吃得,我们借四妹妹的喜事,一并拿出来给我们瞧瞧吧,让我们也见识见识。”

大嫂笑了笑,根本不谦虚得说道,“自然还有别得去堵你的嘴。”

说着又命人摆上别得小吃和糕点,这些平常了些,有酸甜口的脆萝卜,有蜜汁花生,还有冰镇西瓜等东西,虽然比不上蜜罗糕的味道,但是也是精致好吃的,二嫂和青青都一一品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